分享

刘大狮忆故乡-老泰州的“三麻”

 新用户1165JJUL 2023-04-27 发布于江苏

泰州在长江下游的北岸,独特的双水绕城肥沃的土地养育着勤劳的土生土长的海陵人,在前清泰州是扬八属会考之地,每逢大考之年,扬州府所属各县的读书人都要汇集到泰州来赶赴童试(即考秀才)一旦考试结束那些考生们都要上街购买当地名产带回乡里馈赠亲友,逐渐泰州三麻成为海陵特色。

小磨麻油最初创名自北城门外天滋河边古上真殿拐角口叫黄芷的人家,老父妻俩无儿无女开了一家小磨麻油作坊通过向过路农民收点芝麻自己推磨自己提油,但后来麻油作坊越来越多眼看维持不下去了,老奶奶提醒老头要注意质量后来老人家带上扁担、绳索和麻袋远远的跑到新城、渔行、港口和周庄,传说下河的芝麻壳子薄、颗粒齐、出油多、味道香,收回来的芝麻挑拣洗淘,下锅烘焙时力求做到文火烧、飞铲炒、不夹生、不枯焦上磨成粉末般这才加水搅拌,用钢端子慢慢挤压提油。

这样制成的麻油油香四溢,满室芬芳,直引得路人闻香止步,寻店买香。俗话说城小好传事同行们向黄爹讨教,老人家实情相告,从此泰州麻油坊你追我赶,芝麻越挑越匀,麻油越做越香,代代相传,小磨麻油就成了泰州的热门产品。解放后55年公私合营个体小作坊变成了大作坊,东街旗杆巷东侧的巷子麻油飘香,老百姓习惯称为麻油巷而忘记了原来的巷名。

到了六十年代,在一粮库附近建立了正规的寿星们小磨麻油厂进行规模化生产,后来改制,现在红五星独领风骚。

泰州麻糕也是一种特色,明末清初坡子街上的九如斋是茶食的老字号,为适合海陵人喜欢吃核桃的习惯,创造了嵌桃麻糕的做法,1897年九如斋第四代传人刘永年将其号转让给了店员花云斋,在清宣统年间改号为五云斋,嵌桃麻糕用料考究、制作精工、色泽茶黄、条形端正、酥脆香甜、厚薄适宜。

55年公私合营后五行斋仍然在坡子街上,大门对面是天德巷,北面是紫罗兰理发店和你留缘照相馆。原来的小作坊为座落在东大街糖果糕点厂取代,七十年代该厂搬到东南城墙继续发展确保凭票供应年代的茶食供应,1988年嵌桃麻糕荣获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再后来企业改制之后红五星和东方食品厂继续前朝但是己经很少有人问津,2010年被市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麻是麻饼”,特色是小麻饼。二面红黑芝麻各不相同,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春节凭票供应也是紧张食品。

过去泰州还有一些好的食品比如:红糖金果、薄荷糖、桃酥、过年的红纸包等伴我们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

                                                            2021.12.20.于西澳珀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