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圆舞曲(五) 伊凡诺维奇《多瑙河之波》

 闹市孤猴 2023-04-27 发布于湖南

伊凡诺维奇《多瑙河之波》

  



伊凡诺维奇: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多瑙河之波圆舞曲》的曲作者是罗马尼亚作曲家伊凡诺维奇(Iosif Ivanovici 1848—1902),他在30多岁时担任军乐队队长,军乐总指导,他和约翰·施特劳斯是同时代人,作品受到后者的影响。他创作的这首圆舞曲《多瑙河之波》雅俗共赏,闻名全球,已流传一百年了。

  

       另一首圆舞曲《卡尔曼·西尔瓦》也很出名。这些作品,都采用维也纳圆舞曲体裁,但是,旋律却别具一格,象一般的三拍子抒情歌曲那样流丽婉转。

  


  《多瑙河之波圆舞曲》作于1880年,并在1889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作曲奖。取材于多瑙河的音乐作品很多,其中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和罗马尼亚作曲家伊凡诺维奇的这首圆舞曲最受欢迎。虽然它没有前者那么雅致,但是以小调为主的旋律略带哀伤而扣人心弦。四十年代后期的著名影片《乔松的故事》以此作为主题曲,并取名为《结婚纪念日之歌》)。此曲在欧美各国作为通俗乐曲广泛流传,日本在二十世纪初即填上歌词传唱至今,在我国也已流传好几十年。

  

  乐曲由引子、四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引子,快板速度、生气勃勃,接着以行板速度演奏由主旋律演变过来的旋律来结束引子部分。也有些改编曲把以上这些部分全部省去而直接演奏第一首小圆舞曲的。第一圆舞曲(A)段乐曲悠扬,速度较自由,第一圆舞曲(B)段突出圆舞曲节奏。然后呈示的第二圆舞曲,大小调色彩变化丰富,经过四小节过渡进入从小调色彩转换为大调色彩的第三圆舞曲。然后出现动人的第四圆舞曲开头的旋律。

  

       结尾部分有的是再现第一圆舞曲的主旋律,并在a大调上从容终曲。但按照原谱则结尾进入a小调,先是引子素材的变奏,接着再现第三圆舞曲前半部和第一圆舞曲后半部并转入C大调,再现第四圆舞曲中的(B)段,然后用全奏有力地结束.



伊凡诺维奇《多瑙河之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