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背诗 | 柳

 谷山居士 2023-04-27 发布于上海

重温那些年

我们一同背诗的时光

图片
图片

唐·罗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

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

争解垂丝绊路人。

背景

罗隐以讽刺诗闻名于世,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个爱怼的诗人,元代诗论家方回在评论罗隐的讽刺散文《谗书》时称,这些讽刺小品都是“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心中积聚很多不平之气,出语就很难温柔敦厚,这同样可以用来解释,罗隐为何写了那么多的讽刺诗。

这首《柳》诗,明面上讽刺的是柳树。

 · 简析

柳树与离别总脱不开关系,所以诗先从“送别”写起。送别还须确定地点,长亭、南浦、隋堤、灞陵(也作霸陵),没有比这四个更典型的了,若非得选一个,那就灞陵吧。

长安东南三十里处,原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在此处,所以称之为灞陵。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送别亲友,常常在此地分手。因此,与灞陵相关的如灞上、灞水、灞桥、灞岸、灞陵亭等,也都成了离别的意象。李白《忆秦娥》有“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灞陵行送别》有“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之句。

所以,罗隐首句写道:“灞岸晴来送别频。”一个“频”字,说明他关注的不是某一对,而是一拨又一拨的离人。

次句“相偎相倚不胜春”,从“柳”本身来看,刻画的应是柳丝在春风中婀娜的姿态。引申开来,让人想见男女临别时“相偎相倚”的亲昵之态。

后二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开始以送别之事来讽刺柳树:你自己家的柳絮都管不住,任它纷飞漂泊,沾泥成尘,落水化萍,怎么还想着用垂丝去挽留路人呢?到这里,诗的寓意突然明朗起来:那些临别的男女,不是一般的朋友、夫妻、恋人,而是倡伎与狎客。

伎女与柳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代韩翃有一首著名的《章台柳·寄柳氏》“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据传,韩翃曾与名伎柳氏相恋,安史之乱爆发后,柳氏为蕃将所劫,宠之专房。待京师收复,韩翃派人去长安寻柳氏,并题赠此诗。章台,一般代指妓院,“章台柳”,则暗喻长安柳氏。那么用柳来喻指伎女也就十分贴切了。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的言外之意是说,你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控不了,哪里还指望用姿色来留住过往的客人。由此来看,“相偎相倚不胜春”,不过是空付了深情。虽是讽刺嘲笑,但也有几分的同情。毕竟罗隐当时的处境,比伎女也好不到哪去,甚至可以说他们是同病相怜。罗隐留有名作《赠妓云英》,最后二句写道:“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直接将自己与伎女云英归到一类,因为他们有相似的命运——“不遇”,云英未脱乐籍,未遇良人;罗隐未脱布衣,未遇贤主。

那么,罗隐从倡伎送客的情形中,当然也会看到了自身的影子,从而发出这一意味深长的嘲讽:你自己的命运同样由不得自己做主,为求功名使出浑身解数,到最后又有何用呢?扎心了!天底下所有的失意之人,不一样吗?人生漂泊无定,努力徒劳无功,挣扎着,不甘地度过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