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省辖县、市简介---宜城市

 茂林之家 2023-04-27 发布于湖南

宜城市地图

邮编:441400 代码:420684 区号:0710 拼音:Yí Chéng Shì 英译:Yicheng City

宜城市是湖北省辖县级市,由襄阳市代管。位于湖北省中北部,汉江中游。东界枣阳市、随县,南接钟祥市、荆门市,西邻南漳县,北抵襄阳市。总面积2115平方千米。全市辖鄢城、南营、龙头3个街道和郑集、小河、刘猴、孔湾、流水、板桥店、王集、雷河8个镇。市政府驻鄢城街道中华路28号。

东部属大洪丘陵,西部属荆山边缘丘陵,中部为汉江沿岸冲积平原。汉江自北向南流经中部,东有莺河、西有蛮河注入,构成树枝状水系。有磷、硅石、铝土、大理石、耐火黏土等矿。特产有太山仙米等。焦柳铁路、襄荆高速、207国道、汉江航道纵贯南北,250、306省道过境。名胜古迹、纪念地有楚皇城遗址、郭家岗东周文化遗址、张自忠将军殉难处及同难官兵墓等。

宜城市历史悠久。因境内西部蛮河(又名蛮水)而得名。蛮河古时又名夷水。“夷”“宜”谐音,宜城即夷水城之意,属以水命名的地名。夏朝属于豫州,称为己国,西周时是若、罗、鄢三个封国的土地。春秋战国时楚在此设若、罗、鄢三邑。秦灭楚后在此设己、若、鄢三县,属南郡。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将鄢县改为宜城县。南朝宋大明元年废宜城县,置华山县,梁改率道县。西魏改华山县为汉南县。唐贞观八年(634)省汉南入率道县,天宝元年(742年)改率道县为宜城县。

宋属襄阳府,元属襄阳路,明、清属襄阳府。1914年属襄阳道,1932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1935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1944年改名自忠县(1940年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在宜枣战役中于南瓜店以身殉国)。1949年复为宜城县,属襄阳专区。1970年属襄阳地区,1983年属襄樊市。1994年6月1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93号)撤销宜城县,设立宜城市(县级),以原宜城县行政区域为宜城市行政区域。政府驻地由北街迁往中华路28号。由襄樊市代管。

1995年,宜城市面积2115平方千米,人口约52万人。辖3个街道、10个镇、4个乡:鄢城街道、龙头街道、雷河街道、小河镇、朱市镇、刘猴镇、上大堰镇、孔湾镇、璞河镇、郑集镇、流水镇、板桥店镇、王集镇、李垱乡、新街乡、讴乐乡、南营乡。共有193个行政村。市政府驻鄢城街道(原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宜城市总人口522835人,其中:鄢城街道53464人,龙头街道60341人,雷河街道34628人,郑集镇38403人,小河镇31520人,朱市镇24428人,刘猴镇22624人,孔湾镇18842人,璞河镇37914人,流水镇31173人,板桥店镇22160人,王集镇37476人,上大堰镇16204人,李当乡13593人,讴乐乡19581人,南营乡40185人,新街乡14389人,原种场5910人。

2004年,全市辖鄢城、南营2个街道和流水、板桥店、小河、刘猴、郑集、孔湾、王集7个镇。共有35个社区、179个行政村。

2008年,恢复设立雷河镇;将原鄢城街道的廖河、和平、民主、七里、官堰、新河、辛常、新集、前锋、泉水、胡耳、季莲等12个行政村和雷河、和平街、东方、鄂西等4个社区划归雷河镇管辖,镇政府驻廖河。调整后,全市辖2个街道、8个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宜城市常住总人口其中:512530人,鄢城街道133877人,南营街道42060人,郑集镇69169人,小河镇50922人,刘猴镇31807人,孔湾镇19514人,流水镇49832人,板桥镇40391人,王集镇34258人,雷河镇36498人,大雁工业园区4202人。

2019年,宜城市户籍总人口55.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69万人,农村人口30.15万人。宜城市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7%。 少数民族有回、满、壮、苗、黎、瑶、藏、蒙古、土家、锡伯、维吾尔等,人口为0.12万人。分布在宜城市各镇(办事处),主要集中在流水镇和板桥店镇。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宜城市常住人口469417人。

(xzqh.or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