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玩五分钟…”

 秦声何来 2023-04-27 发布于重庆

知道方法

也要知道原理

今日带小字到书店看书。刚到书店门口,他就被书店外面的那片水池给迷住了。自顾自玩了起来。全然忘了要看书这事儿。

看着他沉迷其中,我也“如释重负”地找了个舒服位置坐下。既把他纳入视野,也可以让我安静地独处。

时间随着我的思绪飘散,玩够了的小字也过来找我带他进书店看书。

看书这事儿。小字深得师父真传。而这家开在门口的书店也就成了他的游乐场。进去之后,他一会儿让我讲书,一会儿自己看书。总之两三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 

吃饭时间快到了,我就准备打断他,叫他回家。不过,刚要开口。我就想起那天发生的一件事。

01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那天师父的一位学生来上课。下课之后,小字就和这位小姐姐玩了起来。玩得正尽兴,小姐姐她妈妈来接她。小字很生气,说自己还没有玩够。于是 ,师父就对小字说,可以再玩五分钟。

他们俩都同意了。然后,高兴地玩了五分钟。等五分钟过后,再让他俩分开时,他们没有吵闹,而是高高兴兴的约定下次再玩。

想到这里。我决定试试这个方法。我告诉小字,今天我们看书的时间到了。你再看五分钟。我们就回家。

他点了点头。继续看着他的书。等五分钟过去。我说时间到了。他自己就把书放回了原位。很自觉地和我一起回家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点冲突与不愉快。一切是那么自然。

02

回想起来,这个方法师父常用。

比如,他要结束一段对话,他会说再聊五分钟。若他叫我们出门,他也会说五分钟后出发。

过去我对这个方法认识不深刻,也就习以为常,没有太在意。

现在仔细想来,这个方法的内涵深刻,至少我领悟了五层意涵:

第一层是:预期管理。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不希望自己正在做的事被外力突然中断。

因此,结束之前的提醒。既是让对方对结束有所预期,更是一种尊重。

而这尊重正是第二层意涵:尊重对方的自我边界。

03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行为的权利,这是自我边界。但现实条件允不允许,则是客观现实。

因此,“再玩五分钟”的提醒,其实是向他传递现实条件不允许的信息,而不是强制命令。

而这是尊重对方自主选择权的体现。

与之相反的情况则是,想结束就结束。这是我们常见的情况,也是家长领导常用的方式。

然而,这种“想结束就结束”的方式却经常制造矛盾与情绪化冲突。

比如,孩子还想玩,父母不让玩。双方经常闹得不愉快。

而在这种矛盾冲突背后,其原因就是一方在入侵边界,一方在捍卫边界。也就是说一方没有顾及对方的感受,另一方则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延着这个思路思考我们就会发现第三层意涵。

04

这第三层意涵是:“再玩五分钟”其实是在缓解压力与情绪。

边界被入侵自然会感受到压力。而压力又会促进情绪释放。而情绪释放就会造成冲突。

因此,为了避免情绪释放,我们就要管控压力。而压力产生的原理是不可预期与不可控。

因此,“再玩五分钟”既是提供可预期的结束时间,也是让对方能够掌控。因此,在消除了负向压力产生的条件之后,就没有了反抗情绪。

没有反抗情绪,则会强化正向意识。

而这正向意识正是接下来我们要谈到第四和第五层意涵。

05

第四层意涵是:闭环思维

凡事有始有终。而“再玩五分钟”的象征意义是结束。而心中有了结束意识,自然会促进闭环思维的形成。而闭环思维是有自我的体现。而没有自我则没有闭环思维。

第五层意涵是:提升对时间的感受力。

当我们专注一件事情时,我们常常会忘记了时间。大人孩子都是一样。而再玩五分钟的提醒。虽然不是精准的五分钟,但却强化了孩子对时间的概念和意识,从而间接训练了孩子对时间的感受力。

随着认知的深入,我意识到对时间的敏感度其实也是一项自我觉察的能力。

过去我偷懒了,喜欢用什么计时器或时间管理APP记录。而错误的方式,让我错过了训练自己头脑的机会。

这事儿呀我们明天接着聊。感谢您的收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