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监狱与规训的灵魂

 解毒时光 2023-04-27 发布于北京

相信大多数人在上小学的时候,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那就是自习课上教室后门窗户上的那双班主任的眼睛,而且大概率是隐藏在玻璃和眼镜双重隔离背后的那双不知道在盯着谁的眼睛。

配合着这双眼睛,老师在平时会说,要做到“老师在跟不在一个样”,都要好好学习,不要搞小动作。况且即便老师不在,那双随时可能出现的火眼金睛,马上就会让那些放浪形骸的小朋友们现出原形。借由此,老师逐步使其权威扩展到他不在场的时候,让每个同学后背都悬着一双警示之眼。

著名的法学家、哲学家边沁在18世纪提出了一种圆形监狱模式——全景敞视监狱,围绕着一座瞭望塔建筑一个圆形的监狱,使得监狱中的每一个房间都可以被瞭望塔监视和控制,而每个监狱的隔间彼此隔离,并对整体环境毫不知情。

福柯在他著名的《规训与惩罚》中就这样评价到——因此,全景敞视监狱的主要效果是:使囚犯进入一种有意识的、持续可见的状态中,从而确保了权力的自动运转。所以,对事情的安排要使监视在效果上是持续的,即使在行动上是断断续续的;权力的完善应该趋向于使其实际运转变得没有必要;这种建筑机制应该成为创造和维持权力关系的机器,独立于权力的行使者。总之,囚犯应该被陷入一种他们自己就是承载者的权处境中。

深埋在每个人心中教室后门老师的那双眼睛,就如全景敞视监狱中的那个灯塔,一旦身处其中的人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动作,都会暴露在一个无所不在的监视者面前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大多数现代人常常强调需要一个独处的时间,就是为了逃避无时不存在的社会目光,在这样的目光之下,人就必须进入一个双重的状态,一方面行为正常的还是由自我的欲望推动;另一方面,人会考虑他人观看时的意见,即带入诸多的文化视角来去衡量自己的行为,进而提醒自己行为要“得体”,并符合社会规范。

这种情况更常见的在网络之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几乎每一个在网络中发言的人都很清楚这种表达会使其陷入到一个被审核的境地,久而久之,人们为了还能够表达,就逐渐形成了一个自我审核(可笑的是,这篇内容第一次也没有发送成功,作者被迫自我审核)的机制。

这种审查的权利,惊奇的在所有网络的发言者身上实现了内化,即当前如果审核机制失效,一切原本审核的目的也都能达成,因为只要人们心中认为审核机制还存在,就会事先避免那些可能会引起麻烦的言论。

福柯认为,尽管全景敞视监狱并未完全建立,但其基本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权力形式——规训权力。现代社会的很多机构以及空间的设计和建造都体现了这些要素,如存在已久的学校、医院、工厂、监狱,公司以及新兴起的网络空间。

我们当前的社会,规训权力是通过无所不在的、匿名的监视而实施的。如今,规训权力采取了天眼摄像头、网络爬虫、移动互联内容监控等更复杂的技术行使,但其运作原则未发生改变。

在持续的规训权力实施之下,强制性被内化了,囚徒成为自己狱卒,学生心中生出了监视之眼。跟身体上的强制不同的是,规训权力是以更为深刻详细的方式塑造身处其中的人。福柯富有诗意这样描述:“灵魂是某种权力解剖的效果和工具,灵魂是身体的监狱。

在大多数文化中灵魂是自由的象征,而身体则是灵魂的监狱。但是在规训权力的持续施压之下,人身体的那些欲望和行为,成为了被监视和被压制对象,且实施这种监视和压制的,正是那个被称作自由的灵魂,它已经在规训权力的形塑之下,成为了束缚自由行动的监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