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国辽代玉艺

 庄园图书馆 2023-04-28 发布于吉林

/木桥

编辑/木桥

前言

在这个发展了几千年的时间里,玉石文化已经对一代代的人民的思想和风俗习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与玉石相关的思想、文化和制度,而这种思想和文化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玉石文化,照亮了整个地球。

在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玉石文化中,都饱含着各自民族对于玉石的认识与诠释。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辽金玉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文章图片2

本文从辽王朝,是中国北部一个由契丹人所创建的大国,统治区域'东临海,西边马锦岭,北边胪朐河,南边白沟','总五京,六府,州军一百五十六人,郡县二百余九人,郡县六十余人。

契丹人生活在大平原上,靠着放牧和狩猎生活。中国原本没有使用玉器的习惯,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却继承了汉人使用玉器的习惯,这让中国的玉器在华夏的历史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文章图片3

一、辽代的玉文化特征

1.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特征。

契丹人是一个开放型的国家,他们在不断地吸收其它国家的文明,并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草原文明。

鹅雁题材美术创作起源于契丹,它与北疆各少数民族的地域、社会、文化、风俗等因素有关,其中,以鹅雁舞姿优美、洁白无瑕的白色为人们所喜爱,也与契丹人的“尚白”传统有关。

文章图片4

因此,雕刻白雪的玉石,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而在北方,老虎,鹿,羊,鸳鸯,水鸟,海东青,更是受到了各族人民的欢迎,而“春水”和“秋山”这两种充满了草原民族特点的翡翠,则是契丹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按钵法。

《辽史》中有春捺钵的记录:“白鸭河”。皇上从一月初出发,六十天后才到。鸿雁还没到,便在寒冬里,在寒冬腊月的冰上,挖出一条小鱼来。在冰封的海洋上,有雄鹰捕捉大雁。

他们日夜劳作,日夜劳作。秋捺钵道:“皇上每次来,御林军都穿着青袍,带着铁槌,带着鹰粮,带着一只尖头雁,站在离皇上五七丈远的地方。”说着,她又道:“日伏虎岭。

从纳凉出头颅,进山里打老虎。每一年,皇室的马车都会经过洛河两岸。伺夜将半,鹿喝咸水,使猎手吹奏,以求效鹿,然后集合,以箭击之。这就是所谓的“镇盐鹿”,也叫“胡鹿”。

文章图片5

所以,“春水”、“秋山”是最早期的玉器,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春、夏、冬、三个季节最具有草原文化特征的鱼食艺术作品。

在辽朝出土的契丹玉中,具有鲜明的契丹特征的颈饰、“管状”型的玛瑙金球胸饰、臂饰、玉臂饰、“吊锤”型的群饰、马具饰、犬头饰、雁头饰、匣饰等都是具有一定的民族性的玉。这是一种极富北部性和民族性的独特的文化氛围。

文章图片6

2.佛教主题大量出现。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西汉时被引入中国,经过了许多探索,适应,发展,变化,渗透,融合等过程,最后融入了中国的思想和文明之中。

在辽代,佛教十分兴盛,国内到处都是寺庙。信仰的对象有皇亲国戚,也有普通民众,有男有女。佛教在辽王朝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佛教的兴盛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佛教对辽王朝的使用、造型、工艺和内涵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辽王朝时期就有许多以佛教为主题的玉器,例如:飞天、摩羯、佛陀、宝塔、舍利子、金箍棒、金狮、金轮、迦陵频伽、舍利罐、金钗、莲花等。

文章图片7

迦楼罗是印度古老的神话,也就是佛教中的“天龙八部”,也叫“金翅鸟”,是世间最强大的生物,拥有无尽的力量,迦楼罗一般都是上半身是人类,下半身是鸟喙。以玉雕刻而成的“金顶”出现在辽王朝,并成了一件流传下来的美玉。

莲花是印度最著名的国家花卉,它生于湿地,象征着高贵和纯洁。也是世间公认的,可以发出光芒的,是无尽的佛。

因此,莲蓬经常被当作一种庄重的法器,用来供养佛陀。所以,具有佛教的纹样和内容的绘画、雕像、雕塑,都属于佛教的主题。除此之外,还有鹿,蛇,孔雀,猴子,老鼠,大雁等等,这些也都与佛教相关。

辽王朝出土的佛教玉说明佛教的文明早已渗入契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玉的种类之多,数量之多,是其它王朝所不能比拟的,也是中国玉制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就是辽王朝的一大特色。

文章图片8

3.粗犷豪放的雕刻法。

就其总体来看,辽朝的玉制品仍未脱离唐朝的雕花样式。为了表达细节,阴刻被广泛采用。采用对称性的外形设计,表现出强烈的雕刻感觉。

到了辽朝后期,契丹人的雕刻艺术就更加体现出了自己的特点。比如,在雕塑的时候,可以用夸张的寥寥数笔,将其勾勒出一个大致的形状,然后用点睛的方式,在一些关键的地方进行一些修补和装饰,这样就可以将雕塑的整个流程给完整的呈现出来。

此外,在雕刻上,以现实的方式来表达主体部位,此一雕刻方式在以前并未见到或罕见,其装饰品的一大特点是其装饰品的倾向于现实。

这种朴实无华、粗犷豪放的雕饰方法,更能体现出契丹人特有的豪放气质。

文章图片9

二、论辽代玉石的传承

契丹是一个没有使用玉的国家,但是在国家建立之后,在中原人对玉的思想、文化、艺术的影响下,契丹人对其它国家的玉文化进行了吸收和传承,并且进行了自己的开发与创造。

在二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辽朝的玉既继承了中国的优良文化,也具有了自己的特色。

辽代的玉器不仅在形制、装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特征,而且在文化内容上也有较多的借鉴,从辽出土的各种文物中可以看出,其中不乏中原文化、佛教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乏对辽朝文化的借鉴。

例如:玉带,飞天,玛瑙管,龙,碗,杯,螺,鱼,等等。在这些类型中,以“玉”为最多。“玉腰带”起源于北方,到了唐朝,。这两件玉佩是在辽朝开泰七年(1018年)陈国王妃墓室中发现的,其中保存较好的两件。

文章图片10

“飞天”为佛教“天龙八部”中的一员,其职责为护卫诸佛,最初多见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作品。

最早期是在辽代,辽代发现的“飞”,包括两个在辽宁朝阳,两个在赤峰市解放营子,和两个在辽宁咯左旗,越北岭,辽的“辽”,两个都是男性。

由此推断,辽圣宗与兴宗,即为佛教在辽王朝中晚期的发展达到顶峰的时代。上面的众多例子都保留了其具有的传统的文化特征,无论是从造型、装饰工艺技法,还是选题等方面,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发展的轨迹和历史渊源。

从辽时代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时期的遗存,从而推动着中国古代的发展与生产。

辽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和佛教两种不同的文化,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玉,它们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优秀的玉制品。

辽时期的玉制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其在传承中不断进步的特点。这是辽王朝时期的一种典型。

文章图片11

三、辽古玉的原创性

立国之后,辽王朝在承袭中原优秀的传统文明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的文明,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富有民族性的辽金玉制品。

在此基础上,从考古挖掘中发现具有民族特点的玉器,如:马头饰、玉臂镯、玉带、玉柄银锤、玉组佩、玉盒佩、“吊锤”形“管状”形玉器、“嘎拉哈”、“天鹅”和“狗”、“春水”、“秋山”等。

马具饰:马是大平原上的一个游牧部落赖以生存的源泉,也是一个骑着马的部落的血脉,一个牧人一生大半辈子都在这匹马上,和它形影不离,因此他很喜欢这匹马,愿意花很多钱来装扮这匹马。

群马造型以几何体造型为主,而到了辽中期则有少量的花瓣造型和兽类造型。马具饰以辽亲王魏王陵、辽陈国郡主陵寝中发掘出来的最有代表意义。

陈国王妃的墓葬中只发现了一种兽类的骑纹。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具有民族性的玉,是辽人所独有的,目前还没有在中原发现。

文章图片12

“玉臂”是一种用于捕食的鹰类武器,在辽陈国王妃墓葬与辽宁锦州张扛村的辽王妃墓葬中均有出土,形制大致相同,为辽朝所独有。

作为中国古老的北部平原少数民族,他们穿着的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服装,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习惯,他们会在服装上挂上佩刀、磨石、解锤等物品,在他们的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必不可少的。

玉柄银锤是指带有刀头、铁锤等外饰的玉柄银锤,在我国发现的数量很多,以辽陈国王妃墓葬中发现的最完好、最精美、最具民族特征的一件玉柄银锤为例。

其中,胸饰和臂饰,“吊锤”形器和“管状”形器,均为契丹人所特有,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也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特征。

大西沟辽古墓群中发现了一块“嘎拉哈”,它是一块“羊距”,是一块在北部民族地区很受欢迎的游乐用品。它是一种象征着契丹人的打猎活动,直到辽朝,它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打猎活动。

文章图片13

天鹅、狗、水鸟等都是和契丹人生存的地方有关,它们经常被用来雕刻,体现了契丹人的文化在玉石上的体现。

尤其是这些仙鹤和水鸟的形象,更是体现了辽朝四时的按钵式的艺术风格,从而成为后世金元时期“春水”和“秋山”两件著名玉器的开端。在金元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传承,并对其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这种具有辽朝民族特征的玉石,是中国玉石的一种独特的玉石,而北方的大草原上的牧人的文明则渗透到中国的玉石文化之中,表现出了北方的民族文明所具有的蓬勃活力。

在中国玉文化史上,辽人所具有的原创性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辽金玉以其北方的草原少数民族特征,体现出了大平原的游牧文化的意蕴,以及豪放、粗犷、写实的绘画方式,给中国的刻板、刻板的雕刻和刻板的造型带来了生机,给中国的玉文化带来了生机。

文章图片14

辽王朝建立之后,在吸收中国传统的同时,又对中国的“玉”进行了一定的传承,由“无”到“有”,最后才能自成一种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玉”。

辽王朝成立的年代,是中国各方面都达到鼎盛的时代,中国的玉文明也对周围的其他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辽金玉在既传承中国玉质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草原上的游牧者的生命思想,因此,其主题新奇,图案栩栩如生,在造型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并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文章图片15

结尾部分

综上所述,辽时期契丹人由“不用玉”的传统观念与风俗,到契丹人的“玉石”已基本上成型,并在发展中对其它地区的异域文化元素进行了广纳异域的融合,从而构成了具有较为明显特色的契丹人的“玉石”体系。

辽代在玉的制作和造型上,既继承了古代的传统,又吸收了北方草原上一些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特色,对后来的后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文章图片16

参考文献

1.南北朝正规历史概要

2.两宋时期的历史文献

3.南北方历史的传统历史观念

4.陇右儒家思想与李延寿的历史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