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期铸钱的兴起,与通货膨胀有何关联?

 新用户6323isFk 2023-04-28 发布于河南

引言

三国是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货币的流通方面出现了特殊的情况,让当时的人们不得不将自己的目光聚集在这件事上面。

那是一个混乱的时期,战乱的绵连,民不聊生,百姓的生活质量没有了保障,如何能够更好地发展产品,如何能够促进货币的流通,这些都成了重中之重。

也正因如此,关于经济上的一系列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一、铸钱事件兴起,就此通货膨胀

在一个朝代中,经济是极其重要的部分,甚至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会变得强大。

为了让自身强大起来,不断地颁布新的政策来让经济发达起来。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靠的是什么,通俗来讲,那便是多赚钱。

但钱财不但会让国家变得强大,也会让个人变得富裕起来。于是,总会有心怀不轨之人选择铤而走险。

说到货币这方面,那就不得不提起董卓了。

官员的俸禄在西汉时期一般是以钱财的方式来发放,但是在东汉却不一样,用的是钱和米。

不论是在东汉还是西汉,货币的价值都差不多,但董卓的行为却把这个局面生生地给打破了。

本身,东汉早中期对秦代和西汉政府对铸币权的垄断就实行了延续的举动,“行钱”等制度也始终没有被废除,这一系列的行为本就已经引起了通货膨胀,董卓的私心又为这已经一团糟的局面添了一把烈火。

董卓为了补亏一系列大型军事活动所带来的消耗,解决经济上的一些问题而动起了歪脑筋。

据《后汉书》中,他“ 纵放兵士,突其庐舍,剽虏资物”,依靠掠夺富室与盗挖贵族陵墓来壮大自己的队伍。

久而久之,他的胃口也逐渐变大。他发现,仅仅依靠这些并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

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钱财且长期收缴,他将魔爪放到了货币的铸造上去,决定“悉坏五铢钱,更铸小钱,尽收长安及洛阳铜人飞廉之属,以充鼓铸”。

于是,他到处搜刮能够作为钱币的材料,最终制成了如今我们知道的“铜人”和“飞廉”,这样成本低又可以大量制作的钱币完全满足了董卓的需求。

这样一来,董卓就可以“自给自足”,此后需要多少钱财就能自己制作,不需要再大费周章去掠夺和盗取了。

但这样的作为始终得不到长久,其行为也使得当时的通货膨胀变得极其严重。物价飞涨,百姓民不聊生,将当时的货币体系完全破坏了,其恶劣影响流传百年。

二、时局动荡,货币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董卓铸钱所引起的一系列影响,当时的朝廷怎么可能坐视不理。于是,在曹操掌权之后,火速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调整董卓所带来的损失。

但在曹魏时期,魏国所有的土地上的矿物质能够作为铸造钱币的材料并不多,无法自己铸造属于自己的钱币,所以,董卓遗留下来的问题并没有被彻底解决。

在这样的局面下,“五铢钱”的政策也再次被提上台,但因为其铸造少的缘故,依旧无法解决历史残留问题。

于是在魏文帝时期,货币变成了“摆设”,作为实体货币的谷物、布帛等物品被端了上来,货币反而变成了只是有赏赐作用的物品。

尽管采用实体货币来支撑物品交易,但这样的做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其间的不足之处仍有许多。

其一便是,谷物和布帛这样的物品,虽然能够促进商品流通,但是其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已经注定了它们并不适合长期的运输,其在运送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不仅如此,曹魏政策这次提出的让谷物和布帛作为媒介,来行使货币的职能的决策是违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的,这种行为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没有了钱币作为货币,人们便开始在实物货币上“下功夫”。于是,“湿谷”和“薄绢”的事情开始屡见不鲜。

当时的社会人民本就贫困,有了这样的办法自然是有许多人会去效仿,久而久之,社会风气被破坏,国家的货币体系也就被抨击。

为了改变这样“以物易物”的局面,政府便又将重点转移到了铸造货币的方向上。

于是,政府又颁布了对应的法律,魏明帝开始了“行五铢钱”的律法,试图挽救当时市场的混乱局面。

这“五铢钱”,使用的材质更为便宜,也更轻更小,穿孔广大、不磨边缘、轮压钱文、铸造粗劣,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这次所铸造的五铢钱流通的时间更长,虽然其所发挥的效果并没有能够达到所预期的,但是这样的行为为后来的铸钱提供了一个极其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通货膨胀爆发

在这样的情况下,魏明帝不顾国家政权,终日玩忽职守,为了个人的奢侈不顾国家,肆意挥霍国库,终于使得国内经济雪上加霜,通货膨胀日益严重。

三国时期,各地的通货膨胀都不容小觑。

南方的吴、蜀国都被这种形势所困扰,但是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却是与魏晋南北朝完全不同的。尽管他们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应对这次危机,其结果却不尽人意。

在那个时期,战争频发,而军队的每一笔开销都需要国家来支付。于是,为了满足军队的需求,当时蜀汉的领导者——刘备,继续采取了铸造货币的形式来解燃眉之急。

在大臣刘巴的建议下,蜀汉政权为度过难关铸造了一种名为“直百五铢”的钱币。

蜀汉通过这种面值极大的钱币,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便达到了“府库充实”的结果,不必再担心钱财不够军用。

但是,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让国库充实,但也是对物价的再一次挑战,使得通货膨胀再度加深。

自刘备入蜀汉后,一直都没有停止军事活动,在军费上的开销是可想而知的巨大。为了能够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军队不得不铸造大额的货币,以“补充国用”。

其实,蜀汉政权能够意识到恢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赤壁之战后,为了能够更好管理经济上的问题,刘备就曾专门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主持蜀汉的经济管理工作。

诸葛亮的才能在历史上为人们所赞扬,而刘备专门任命诸葛亮管理经济,可想而知,经济在刘备眼里是多么重要。

铸造货币的目的是为了调节市场,增加金融贸易,提高税收,并不是为了铸造货币本身取利。

而蜀汉的货币制造却致力于“注水”,用大面值来达到当时预想的目标,不考虑实际形式就随意使用,这样只会让通货膨胀变得更加“肆意妄为”。

总结

三国时期就是因为滥铸造货币而导致通货膨胀,让这个时代的经济一步步走向毁灭。

由此可见,货币币值的稳定对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货币的铸造必须要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对此要有绝对的权力,发行量也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避免发生货币危机。

文献参考

《后汉书》

《曹魏五铢考》

《中国钱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