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中的劲健】梵高《麦田与柏树》赏析

 艺术观止 2023-04-28 发布于河南

       我们会发现,自然界中的劲健来自于事物的天然本性,就如同道之神化生出万物,神与道是直接统一,无有舛错的。但书画艺术中的劲健则有所不同。首先,外形的和现实的劲健会转化为一种抽象的精神意象上的劲健。其次便是人的精神认知有对错高低之分,人与道是曲折往复,渐进统一的,以错误的、低层次的精神认知便无法取得真正的劲健,而不同层次的精神认知其所能感悟和表达的劲健亦会有所不同。

       精神认知的高低又集中体现于诗中所言的“饮真”之中,“真”是对于事物特征性质和事物之间本质规律联系的综合表达,比如颜真卿之于“屋漏痕”,黄庭坚之于“荡浆笔法”都是发现了某种真,因为真故能笃实有力,所以精神性的劲健实出自于真。对于这种真掌握的越多,越能够融会贯通,心体无滞,自如应用,则越接近天人合一,也便越能充分地表达出劲健。

      我们看梵高的《麦田与柏树》,梵高将人们一般认为应该是坚硬的山峦处理的柔和而平静,跃动的丝柏则像燃烧的火焰,因为山没有内在生命,丝柏却有着蓬勃的生命力量,这是单体性劲健。金黄的麦田同样使用跃动的笔触,但众多麦穗的紧密重叠积累反而产生了一种坚固稳定,这是由内在生命力积累而产生的群体性劲健。天空的白云表现的磅礴汹涌,运动趋势明显,这是介于有形和无形之间的气的劲健。

      可以说精神认知的层次越高,则其看到的真实越不同于常人,画面中的各种事物在梵高眼中都有了不同的意义,这是因为他在表达时抓住了事物内在的生命力这个核心对现实世界进行了重构。我们能够欣赏理解和被他的作品深深打动,除了其笔触线条的轻松自在、色彩运用的合理等技法性因素,还是因为梵高发现并表达出了种种思想认识上的真实。因为真实所以坚固不坏,因为循理而动所以力量无穷。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书画中的劲健】劲健是事物充沛的精神自内而外的展开

「二十四品新解 | 劲健」以有生有,终有尽时,以无生有,其源无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