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月又称凶月、毒月,有什么讲究?五月真的很可怕吗?

 择吉馆 2023-04-28 发布于山西

五月又称凶月、毒月,有什么讲究?五月真的很可怕吗?

随着四月接近尾声,五月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五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五个月,又是拥有三十一天的大月。五月也称“皋月”,这是我国夏历中对五月的叫法,因为皋月有“插秧之月”的意思,南方五月正是插秧的农忙时节。后来这一叫法传到了日本,时至今日,日本的五月依然称为“皋月”。


年轻人比较喜欢五月,这是因为五月不仅有“五一黄金周”还有五四青年节、母亲节等。尤其是五一假期,那可是人们难得的一个春季假期。在春光明媚的春季,人们可以利用五一假期到处去走走,亲近大自然,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感。


虽然五一有令人期待的假期,但是在民间人们却并不喜欢五月,甚至还称五月为“毒月”或“凶月”,这是为什么呢?五月有什么讲究呢?

毒月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传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阴阳之气相争斗,而阴气胜过阳气,邪祟、鬼魅、百毒、瘟疫等则开始蠢蠢欲动,降临人间。


在阴阳学中,五月的卦象为“姤”,“姤”卦上卦为“乾”,三阳,下卦是“巽”,“巽”即是“风”,两阳一阴。这就形成了五阳在上,一阴在下的卦相,当阳气上升到极点,就会开始逐渐消散,而阴气则开始逐渐增长。在《易经》中“姤”有女壮之意,雌壮则孕育万物,一些不好的东西也开始滋生。


东汉王充《论衡·言毒篇》记载:“夫毒,太阳之热气也……太阳火气,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古人迷信地认为夏季阳光强烈,像有毒一般,照射万物后,万物就都含有了毒螫一样。

在五月中,五月初五、五月初六、五月初七、五月十五、五月十六、五月十七以及五月二十五、五月二十六、五月二十七,此九天被称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外加上五月十四日的“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古人认为:这十天内,要严格律己,端正容貌,不杀生,不行淫,不破坏,否则会损伤元气。


古人如此害怕五月,那么五月有什么讲究?

第一:清心寡欲,禁夫妻生活

《黄帝内经》记载了轩辕黄帝和素女的对话,讨论五月的夫妻生活禁忌。素女说:“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六日,是天地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进行夫妻生活,凡违反者不出三年必死。用什么验证呢?取白色新布一尺,于当晚悬挂东面墙上,第二天早上观看必有血色”。


古人认为毒月为天地交泰月,阴阳混沌,天地流转,对人体有一定影响。如能清心寡欲,夫妻不同房,君子节制欲望,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这样才能益肝补肾,身心健康。


夏季初至,人体需要缓慢适应这种炎热天气,减少人体的能量消耗。古语云:“服药百颗,不如一寝独卧”,所以古人主张农历五月女子回娘家,也是为了避免过度的夫妻生活导致能量消耗过大,影响身体健康,所以要求人们在五月节制房事。

第二:倒灾葫芦、避邪驱毒

进入五月,天气越来越热,一些昆虫进入繁殖期,逐渐增多,尤其是民间的“五毒”,开始活跃起来。


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动物合称“五毒”。古人认为五月初五,这五种有毒的动物进入繁殖期,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为了驱赶这些毒虫,人们便想出了“避五毒”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避五毒”的方法成了一种传统习俗。


《燕京岁时记》记载:“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式各样的葫芦,倒贴于门阑上,以泄毒气”,人们为了让这些剪纸葫芦更加美观,有的会给葫芦缀上穗子,有的在葫芦中剪出五毒的样子,人们称这些剪纸为“倒灾葫芦”,意为驱赶毒邪之气。


有些地方还为儿童做一些绣着五毒形状的枕头套或者肚兜,意为保佑孩童吉祥、安康。


现代人们认为:五月之所以称为“毒月”,不仅是因为昆虫、细菌等繁殖滋生,再加上空气潮湿,容易造成细菌病毒等肆虐,还因为湿热的天气,容易导致人体经络阻滞,气血不畅,津液亏损,从而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身体健康。


古人把五月称为“毒月”,虽然比较夸张,但是在古代那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五月的毒虫滋生,确实容易引起疾病的流行。为了更好的生存,老祖宗便把长期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传给后人。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能从这些传统文化中学习到古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