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静归素朴

 洛河天宇 2023-04-28 发布于上海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个人释义

道经久不变的用无所作为的自然规律让万物自由生长,以此达到无所不为的境界。诸侯和君王如果能够遵守这个原则去治理国家,那么万物将自然感化生长。万物在感化之中不断变化,而想要兴风作乱的时候,我就会用道的朴素实质来安定纷扰。万物感到道的真实素朴而虚静下来,那么就不会有贪念的欲望产生。万物会自然回归用安宁祥和来清除贪欲妒火的境界,天下将会自然符合大道的法则。


个人理解

道法自然,万物在自然条件的下繁衍生息,这样的生长是不需要多加干预的,一方面是因为自然力量的作为,另一方面是因为万物本身的自发意识,如果强加干涉,就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因此,无为不是没有丝毫的作为,而是在遵循客观规律下,不刻意强加主观的作为,不一概而论,顺应万物自为的本性,然后适当调节万物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和谐共处的安宁之中,这样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统治者如果能够持守无为的道,就能让万物归服,然后自然化育。这里之所以用守,而不用执,是因为执掌就会失去,实行后会有所遗忘,只有长久地守住,才能不偏离无为的道,此外,前面也提到过相同的句式,那就是“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但这一句守的是朴,这里守的是无为无不为,两者达成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自宾,一个是自化。

万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肆意蔓延的情况,那么我们就要在其还未疯长之前,用道的素朴来使其安定。从“欲作”可以看出事物还没有发展到失控的地步,只是有这个趋势的苗头,如果这时强行镇压,恐怕只会引起剧烈的突变,或者治标不治本,所以这里的镇绝不是什么镇压,而只能是安定,更何况他提倡无为,又怎会用强硬的手段来镇压,故而这里的意思是用素朴的道打消万物超越其本性的欲望,让万物重归素朴的状态,然后回到虚静笃实的安宁之中,这样天下自然就会合乎大道的法则,统治者也能真正的无为了。


现实联系

欲望的产生来自外界纷繁的利益引发了内心的躁动,从而产生争夺和吵闹,然后失去清净的平和,于是蒙蔽了本真的素朴,迷失在表象的华丽变换之中,虽然有时会向往安宁,但还是被现实的纷争所束缚,所以要想超然物外,就要回归内心的虚静笃实,维守素朴之道,这样就能从容应对外界的变化。


结语

守常道,为无为。自化欲作,安之素朴。清欲静心,自正天下。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