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外篇——天运

 洛河天宇 2023-04-28 发布于上海

开篇就是关于自然环境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围绕动静行止来发问,还包含了对云雨形态变化、风游转方位的迷惑,预设了背后的推动者,巫咸袑对于很多问题都没有正面回答,只说天的空间元素和帝王顺逆的结果,然后引出人间的主导者——上皇,之所以不是太上,是因为天下能够察觉存在并尊崇。

大宰荡和庄子探讨仁,凶残的动物近爱自己的幼崽符合仁,这种说法令大宰荡惊异,于是问询至仁,无情态分别的回答又使他下意识驳诘,然而一般标准的名称转化是无法等量替代的,其中的巨大差异相隔甚远,用不同的态度来实行善事有着不同的难易程度,尤其是无思虑、无识察的自发行动,而内外两相远置最难。弘大直观的抱持性环境让天下万物自合自宜,又何须费力辩驳名词的实际归属!强迫勤行确切的崇高准则来超出本德而无休止的远求,至贵、至富、至愿扬弃了外在名位财物,而返回本身恒常的道。

北门成听到黄帝调弄的至乐、高明、天乐三种曲调而出现三种不同的情绪,这个变化过程实际上正是趋于道,刚开始是有为于人道而后依循天道自然,往复于礼义、五行,用季节更替来让万物依次进发、减耗,对立状态互相转化,用刚阳震骇阴眠,运变无边无际、无迹可寻,没有持守的余地,故而惶惶不安。随后两相和合同聚一体,彼此无分、无有显导、形满恒常,收神内视而无有外感,却又容纳万物,一切都遵循本法,行动虽然渐渐消止,但流响回荡没有停息,极尽视听谋想无法知觉,不断驱动形体靠近无法捕捉,所有力量全部用尽而恍惚慨叹空间的混沌,形体空置而避隐缓和。

最后用天令自使的乐曲,混杂于否定性的空间,失重飘扬而发出暗渺的大音,称谓不足以规定,运状永无僵化,无定的改移令世人猜度,计议明会实况而进达禀受的圣人,气运变化尚未施设而容具先成,蒙蔽于无序的幽冥便可承接大道。

颜渊担心孔子的出行而向师金问询,得知自己的老师会遭困境,又进一步问师金判断的缘由,师金先举了刍狗祭祀的例子,整个仪式将要开始的时候,刍狗会被恭敬对待,而祭祀结束后,刍狗就丧失了神秘的意义而成为空壳。各种轻慢的唾弃也就随之而来,乃至于用作柴火,毕竟回到了草扎的普通状态,就算再次用外饰来包装也无法回魂了,把这带到日常起居,即使没有噩梦,也会反复无眠,而孔子把前朝用过的礼仪法度拿来聚集弟子同居其下,周游列国屡遭患难、几进死地、困厄难眠,两者何其相似!工具的取材制造与用途限制了使用的场景,如果强行违背物性而到处推用,不但费力无果,还会受到场景不适的灾祸。

杠杆的运动自有原理,动力点、阻力点因力的施加大小不同而互相转化,两端的高低变动需要外力介入,而支点才是变动的关键,不是物来强迫人,而是人来适应物。以前的各种规制就像味道各异却适宜时境的水果,现在给未受教化的人穿上周礼,必会让其撕毁过时的束缚,满足于原本的状态。西施因为内里的痛疾而显有蹙眉的外貌,同街的东施见状也跟着模仿那种姿态,其它人见了都四处奔逃、关门远拒,孔子效仿前朝推行周礼,却不知道当时能够施行的深层原因。

孔子年过半载未曾闻道,于是向南方拜会老聃,展开了对道的探讨,孔子耗时十七年设法从标准、运变得道而无果,这样的状况是正常的,毕竟道无法施与转让,在外的浮动若没有内在持守就难以驻扎,外界没有合对就会遇到阻碍,内外缺一不可。名、仁义的暂居观念说明作者没有完全摆脱,可以看出一种调和的态度,把仁义看作假借的居所、手段,乃至作为逍遥的先导,某种痕迹显现了,后面的不贷无出又与善贷且成冲突。受到天罚的人以权富名利为是,一把持就会害怕失去,真正弃置了又会伤痛,内心动荡没有止境,视野限制在不断追求的前路,八大正器只有心中无意的人能够使用,不这么认为就始终被内里阻滞牵制。

撒出的细糠阻碍、颠倒视线辨别确切的方位,蚊虫侵袭扰乱整夜的安眠,用仁义的危害莫过于此,真正的原质只需要宽宜的自然就能畅达直观,又何须广传远播来追近厌逃!动物皮毛的颜色不需要依靠外界来染洗得到,最后引用大宗师的段落来表明两忘化道。

孔子从老聃那里回来后,很多天没有和弟子对话,于是弟子问他对老聃有什么劝诫,孔子说自己见龙失语,又哪里谈得上劝勉,子贡惊异合道的现象,于是动身去拜访老聃,谈论过去圣人治理的声名,认为禅位、用治、顺逆各自不同,而作者借老聃之口说出这些都是民心,黄帝时的人纯备真然,情状无移而相背无有,尧时的民有了近爱分别,舜时的百姓争逐无定,违命夭折的情况发生了,禹时的众人变易迅疾,暴力合法的状况出现了,之后的朝代聚合各自的族群来争夺权力,因而使天下震动,各种学说诞生了,这些名为治理的扰攘大大改变了自然运行、自使真状,子贡听后惴惴不安。

孔子向老聃请教为什么研习六经的道理无法被君王采用,即使已经陈明过去历史的利弊,接着疑惑言辞的传达,老聃说那些都是时代的遗迹,并非时下的发展步履,这两者无法等同,动物的性状本来各异,产出的方式自出本性,其中的大道无所阻挡,孔子体察自然不到三个月,领会了大化造物,游伴无极,作者借老聃说孔丘得道,以荒诞结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