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家之道三问:我们家有什么?我们家传什么?我们家怎么传?

 凤凰山居士 2023-04-28 发布于江西

范斌

家业长青学校

2021-08-04 10:22


                                                                  




2012年,学者姚中秋曾抛出令人疾首的问题:中国社会物质丰裕了,但秩序正在崩塌、社会正在失衡、人心更加焦虑、道德正在退步。“隔代教育”、“中国式巨婴”、“留守儿童”、“老人碰瓷”、“焦虑的母亲”、“家庭冷暴力”、“独生子女教育危机”、“空巢老人”等等问题正在考验中国当下的家庭。当三口之家、五口之家变成经济的基础单位时,传统伦理与社会关系则逐渐弱化了。除却政治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之外,这与大家族变成小家庭是有关联的。

中国的家庭实质上已经从传统五服、三代的家族式家庭转型成为以夫妻及子女为核心的两代家庭,即为当前时代的核心家庭。这些家庭衍生出再婚重组家庭、丁克家庭、工作迁徙家庭等。家庭形态的小型化、多样化与跨地域化在某种意义上使“个人中心”价值观强化了,“个人中心”是指人是经济人,经济人以利益认知理解社会,促使了道德伦理的孤立,而核心家庭最容易产生这种价值观[7],这种价值观是阻碍传家的。当人们习惯于从“我”出发去理解世界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冲突。

总结当代核心家庭的代际关系,主要存在四类冲突。一是动机与目标的冲突:比如,父母求节俭奋斗、稳定长久,子女求安逸舒适、刺激新奇。二是个性与认知的冲突:比如,父母强势专制,子女内向焦虑;父母溺爱放纵,子女自私狂躁。三是情感与理性的冲突:比如,父母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子女,而子女则怨恨父母、叛逆偏执。四是行为与习惯的冲突:比如,父母生于农村,子女因工作安家于城市,日常行为与生活习惯的差异引发一系列的冲突。

这些冲突导致家庭文化土壤中的五感缺失:亲情感缺失,归属感缺失,荣誉感缺失,责任感缺失,忠诚感缺失。伴随这五种缺失的,是痛苦与遗憾。

从家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按照生命周期可以概述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和官僚期。前五个周期是成长阶段,当进入贵族期时,家族已经处于抛物线的下方了。当前的核心家庭跳跃式地从物质层面迈入了贵族期,但在精神上依然停留在孕育期,其现象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巨大的代际鸿沟,其结果是家庭幸福感不强。

核心家庭之惑

韩先生出生于1965年,儿时记忆就是穷。8岁卖冰棍,13岁卖鞋子,19岁做木匠,22岁闯深圳。一切只为了生存。26岁结婚即分家,自己做生意失败身背12000元的债务,父亲给了10块钱,心有怨恨。一心只为了富裕。

27岁儿子出生,开模具厂。夫妻一起打拼,在儿子7岁时将其送到全托学校。儿子16岁初中毕业,生意做大了,更忙了,韩先生夫妇又将其送往英国读书。不像当年父亲对自己只给了10块钱分家费,韩先生对儿子在经济上有求必应。儿子10年之后本科才毕业,回来按照父母的安排,4年之后亦即30岁才结婚,但十分迷茫,对父母知之甚少、感情淡薄,对自己的家庭不知道是什么。韩先生夫妻恨铁不成钢。

韩先生的困惑是当代核心家庭的普遍困惑。其本身即生长在家文化缺乏的时代,当他结婚后,他的动机是生存与富裕;其子生长在物质丰裕的环境中,但又很少感受到父母家庭的温暖,当其子组建一个新的家庭时,儿子的动机是什么?儿子的正念从哪里来?同时又面对多重的、持续的代际冲突,如何能传家呢?这是传家最本质的难题。

夫妻的争吵

丈夫:今天外面雨很大,我刚才看到你没关车窗,你怎么老是不关窗?

妻子:谁上次停车没有关车灯,还是我去关的。车窗没关,关上就是了!

上述对话场景极有可能滋生更多、更大、更长的夫妻对峙。大批80后、90后所组成的普通的核心家庭从组织形态上迅猛地脱离了父母的家庭,在经济和文化两个层面都回到了家庭生命周期的起点——孕育期。这类核心家庭在传承父辈家庭的人格精神与价值观方面是缺失的。假如不做出改变,不构建“家道”,其子女在组建新的家庭之后又重新回到孕育期阶段,“传家”二字则会成为周而复始之痛。

星云大师曾对话一个焦虑的妈妈

妈妈:大师,为什么我的孩子结婚后,什么都不听我的?

大师:你知道复印机吗?

妈妈:知道。

大师:原件错了,复印件会是对的吗?

妈妈:不会。

上述对话阐述了一个逻辑:当父母立身处世无“家道”,而仅仅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子女,其结果必然不佳。天下父母皆为家道,而对于那些家文化缺失的家庭来说,我们的家道从哪里来?“传家”之难,首难在为人父母。

传家,是世界性难题。中国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败业”。《孟子·离娄章句下》亦有描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有趣的是,世界各国的语言中都有类似的民间谚语,葡萄牙语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西班牙语“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德语用三个词代表三代人的命运:“创造,继承,毁灭”。这些国际民间谚语所阐述的传家掣肘,其因到底是什么?

北齐大学者魏收在《枕中篇》里写道:“处天壤之间,劳死生之地,攻之以嗜欲,牵之以名利,梁肉不期而共臻,珠玉无足而俱致,于是乎骄奢仍作,危亡旋至。”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可见,骄奢是败家主因。

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霍光是汉武帝大将霍去病的异母弟弟,亦是扶持武帝之后两朝皇帝的元老,一生正直,深得武帝信任。但霍光去世以后,其妻大肆挥霍造墓,张扬跋扈;为了把女儿嫁给汉宣帝当皇后,弄权于宫廷,甚至带着一帮富家子弟要政变。阴谋还来不及实施,消息已经走漏出去,霍家遭到彻底镇压,全族被诛。茂陵徐生在《汉书·霍光传》中分析:“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民国时期上海总商会第一任会长聂云台(曾国藩外孙)在《保富法》中写道:“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看见发财的人很多。发财以后,有不到五年、十年就败的,有二三十年即败的,有四五十年败完的……我记得与现付往来的多数有钱人,有的做官,有的从商,都是煊赫一时,现在已经多数凋零,家事没落了。有的是因为子孙嫖赌不务正业,而挥霍一空;有的是连子孙都无影无踪了。大约算来,四五十年前的有钱人,现在家务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正业、上进的,百家之中,实在是难得一两家了。”这段话印证了清代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述:“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家传兴衰有历史定律,亦有人性规律。

从人性规律来看,传家之道的底线是防止骄奢之欲。然而,人们对于传家还有更多迷惑:我们家有什么?我们家传什么?我们家怎么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