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锦带花:簇花攒彩百般柔

 品茗客人 2023-04-28 发布于江苏

红锦带花

宋·杨万里

天女风梭织露机,碧丝地上茜栾枝。

何曾系住春归脚?只解萦长客恨眉。

节节生花花点点,茸茸晒日日迟迟。

后园初夏无题目,小树微芳也得诗。

  暮春,绿肥红瘦?诗人杨万里的眼前亮了,小园中的红锦带花正在盛开。他驻足赏花,看得很仔细。他没有因为春归去而伤感,他看到了春末的别一番美丽,诗兴勃发,写下了这首小诗。

  我们小区里的锦带花也开了,开得很火热。

  小野蜂也过来凑热闹。

  第一次见到这好看的锦带花,是七八年前,在新洋农场的河堤上。

  火热开无主。见到她,我突然想到了陆游咏梅的诗。她很热烈,丝毫没有寂寞感。

  锦带花,是忍冬科锦带花属的落叶灌木。我所见到的通常就只有半人高。但据说也有高达3米的。

  看看她未开的花苞,是不是与同为忍冬科的金银花花苞有点儿相像?

  花单生或成聚伞花序生于侧生短枝的叶腋或枝顶。几乎每一处节间都有花苞的。

  看到了没?难怪杨万里说是“节节生花花点点”呢。

  锦带花的叶子长5-10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边缘有锯齿。摸一摸叶片,上面是有短柔毛的。叶脉上毛较密,下面密生短柔毛或绒毛。叶柄很短,几乎看不出来。

  新生出来的嫩枝是四方的,也有短柔毛。

  花柄比叶柄要长得多,达2厘米。

  花冠紫红色或玫瑰红色,3-4厘米长,直径约为2厘米。

  资料提示说,也有白色的花。这在人工繁育技术发达的今天,应该不是奇怪的事。

  花柱(雌蕊)伸出在花丝(雄蕊)之外,明显地长于花瓣。

  这恰是植物的优生原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同花授粉。

  花柱的柱头是洁白的,二裂。

  每朵花有5根花丝。花丝上也有细绒毛。花药黄色。

  蜜蜂采花蜜,会深入到花的内部,那里有花蜜。蜜蜂也会在花丝上停留,花粉被蜂足粘着了,再带到另一朵花去。

  锦带花,又名海仙花。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文官花”。

  宋代文人王禹偁在《海仙花诗并序》中说: “海仙花者,世谓之锦带,维扬人传云,初得于海州山谷间,其枝长而花密,若锦带然……予谓此花不在海棠下,宜以仙为号,目为锦带,俚俗孰甚焉,又取始得之地,命曰海仙。”

  宋代文史学家宋祁编制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的《益部方物略记》就有对锦带花的记载:

  苒苒其条,若不自持。绿叶丹英,蔓衍纷垂。右锦带花,蜀山中处处有之。长蔓柔纎,花叶间侧如藻带然,因象作名。花开者形似飞鸟,里人亦号鬓边娇。

  宋代范成大于 1174 年春从江南赴任四川制置史,陆路经过三峡地区,在夷陵到秭归的路途上就看见有锦带花,禁不住诗兴大发,写下了诗一首。

锦带花

宋·范成大

妍红棠棣妆,弱緑蔷薇枝。

小风一再来,飘颻随舞衣。

吴下妩芳槛,峡中满荒陂。

佳人堕空谷,皎皎《白驹》诗。

  诗人还自注:“东南甚珍此花,峡中漫生山谷。

  诗的前两联描写了锦带花的多姿多彩,妩媚之态。而后两联对进带花的遭遇表示同情。在诗人的故乡吴中,锦带花贵为上宾,人们专辟芳园种养,呵护备至,而在三峡却无人问津,任其自生自灭,真是“佳人堕空谷”,韶华老去。

  还有一首咏锦带花的诗,我也蛮喜欢的。

咏锦带花

明·朱有燉

织得天机翠欲流,簇花攒彩百般柔。

谁家锦带萦春恨,搭在芳枝夜不收。

  这一丛锦带花就在我住的楼下,每天可以看她几回。期待着看到她的果实。

  相关文章:

[图文]迷迭香,和她的小紫花

终于找到了那株开白花的檵木

识花故事|红花檵木:花瓣子像四根细纸条的很另类的花

三月三,上巳节,一个到水边去的节

三月三,不止要放风筝吃荠菜花煮鸡蛋

芍药珍品“金带围”与人文佳话“四相簪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