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说自己改变了,为什么孩子不相信?丨生命问答

 长沙7喜 2023-04-29 发布于广东

小元你好:

孩子的高中是寄宿制,ta几次提出走读,我没有同意。ta的情绪一直都不好,几次偷偷在厕所哭着给我打电话,喊着要回家。寒假过后,就不太想去学校了,一直在请假。还提到想休学,我们没同意,只说“如果你没准备好,可以一直请假,但休学不行。”

我们看过医生,医生给ta开了药。服药之后,情绪稳定了很多。现在我们对ta的学习和成绩已经放下了,跟ta说考不好也没关系。但ta很在乎,总担心考不好。ta一边说自己想休学,一边又说自己还想考大学。

看ta痛苦又纠结,我跟ta说“你可以选择去创新机构,或者去做其他事情,我们都会支持你”。但ta又不想去。所以,ta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一个痛苦的妈妈

图片

这位家长的困惑其实很有代表性,也有许多家长提出过类似的问题。曾有一个家庭,以前非常鸡娃,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初中阶段开始厌学,有了休学的想法。家长看到孩子想休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非常着急,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帮他们做了系统家庭治疗,家长似乎明白了孩子的压力所在,也向心理咨询师承诺说:“老师,我们不逼ta了。孩子身心健康就好。”又做了几次咨询后,家长着急地询问:“老师,我们现在已经不逼ta学习了,也支持ta做想做的事情,也不没收ta手机了,ta为什么还不好?为什么还是不想去上学?”

家长看似支持、理解、共情的背后,有可能隐藏着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情绪。心理咨询师蒋昱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原因。

图片
图片

家长的语言表达和情绪表达

其实并不一致

针对来信的这位家长,蒋昱老师首先建议家长最好也去做个咨询,她认为,如果家长的情绪状态不稳定,对孩子是有传染和影响的。

家长一边说着自己可以接受孩子,不在乎ta的成绩,愿意支持ta去做想做的事情,但在孩子提出休学时,又不愿意面对和承受,只是跟孩子说:“你如果没准备好去上学,我们就一直替你请假”。

家长嘴上说着接受,但内心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家长明白,当下的状况“要接受才是正确的”,但其实内心完全做不到。有个词语叫“知行合一”,这位家长很明显地知行是没有合一的。

这种微妙的情绪,敏感的孩子很容易就会察觉。ta相信父母嘴上说的那一套?还是会相信父母身体和情绪表现出来的那一套?她能感知到,父母在语言和情绪上有矛盾,并不一致。

图片
图片

孩子自身的不确定:

负疚感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孩子为什么不想改变?ta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扰,既有来自内心对父母的愧疚感,也有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和迷茫。

图片

孩子的愧疚感

.

首先,父母的情绪崩溃、无奈接受让ta有更深的愧疚感。所以,当孩子想让父母接ta回家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提了一句:“你会不会生气?”

Ta希望自己可以达成父母的期望,但是“我做不到,我让我爸妈失望了”。Ta又很善良,不忍心看父母难过、失望,只能内归因,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怀疑自己、责怪自己,从而会产生内疚感、愧疚心:“父母和老师都是对的,只有我自己是错的,笨的,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小奥也曾经是这样的女生。她在自我怀疑中陷入情绪的漩涡,无法走出,为了不让父母更加失望,于是开始逃避。遇到考试,她哭,说自己考不了。要去学校,她也哭,说自己没办法去学校。她在用逃避的方式,避免自己可能会出现的不好的情况发生。

图片

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

.

有一位家长,说起自己为什么拼命鸡娃时,这样描述:

“我们夫妻两个都属于小镇做题家,靠考试脱颖而出的人。并且,我们是普通家庭,并没有其他的人脉和财力,也只能希望ta继续走我们之前走过的路,毕竟,在应试教育中,我们还算是有一些经验。”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一直给ta灌输的也是这一套理论。孩子自己也认可、接受了这一点:好好学习,考个好高中,上个好大学,最后,找个好工作。

可是,当孩子鸡不动、卷不动,并开始厌学,提出要休学的时候,全家陷入困境和迷惘。

此后,家长在不断地学习中,了解到创新教育机构,想推荐孩子去试一试时,发现孩子已经不想去另换一条道路了。家长很痛苦:“孩子被以前的我们毒害太深,ta以为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我们跟ta说尝试其他可能性,ta也不相信了。”

但孩子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ta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学习模式,有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理,现在提起一种新颖的学习模式,需要自我管控、自我探寻,ta对自己缺乏信心:“是完全由着自己来吗?那我肯定不行,可能会废掉。”

孩子在一个旧模式中很痛苦,一个陌生的、新颖的学习模式,让ta既向往又充满担忧。传统教育是父母以及大多数人走过来的经验之谈,但新的学习模式,似乎还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这种情况就像孩子住在一个漏雨的房子中,现在有人说要把ta的旧房子拆除,盖一个美丽的新房子,ta虽然很心动,但也会有担忧:在盖新房的过程当中,ta该怎么安身?另外,新房子会不会又有其他的隐患?

图片
图片

针对孩子的担忧

建议家长这么做

对此,蒋昱老师的建议是:

图片

先明确:多元化的道路怎么走?

.

在孩子休学后,为了避免孩子待在家里,日夜颠倒,封闭自我。家长总会千方百计为孩子寻找新的出路,推荐并支持孩子做新的尝试。这一点,值得称赞,与其沉溺过去,原地踏步,不如另辟蹊径,直面挑战。

只是针对孩子对新模式、新环境的担忧,家长首选需要解决的是:多元化的道路该怎么走?

不然,父母口口声声地说“我支持你”,却不告知孩子新路在哪儿。十几岁的青少年,心智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单独应对这一件充满未知的全新挑战。毕竟还是未成年,需要父母的监护以及指导。

此时,家庭的思考的重心应该是: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孩子自己应该做哪些事情?比如:想让孩子尝试创新机构,那家长就可以先对这些机构进行详细了解,再带孩子进行实地参观考察。

图片

稳住情绪,循序渐进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家长持续地“凿冰”,再厚的坚冰也会有裂缝,有缝隙,那就是光照进去的地方。

孩子目前采取的行为和态度,也是家庭系统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灌输的结果,现在,想要重建ta的思维网络,也是一件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心理成长是一件极其缓慢的事情,不会立竿见影,快速起效。

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情绪和心态是否能像水中的磐石一样稳如泰山。不然,家长的情绪一旦崩塌,石头也被巨浪卷走,家庭系统可能会将一蹶不振。

家长能做的唯有:今天说不通,明天再继续。但也请秉承一个原则,即:在为孩子打造“新房子”时,不要着急拆ta的“旧房子”

如果孩子在传统学校很痛苦,但又对新模式感到恐慌,那么,家长可以不着急让孩子快速做决定,持之以恒地带ta去参观、访问、调研。

如果孩子已经休学,躲在自己的房间“这所旧房子”里才有安全感,那么,家长可以向孩子普及另一种教育模式的知识,但也要向孩子表示“并不是想把你从房间里赶出去”,而是在征求ta的意见和看法:“有一些不错的地方,希望你去看看。但是,如果你现在不愿意,我们可以改天再去。”

图片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