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琉璃姬:不被摧毁的人生,终究是了不起的

 诗人琉璃姬 2023-04-29 发布于云南
图片

不被摧毁的人生,终究是了不起的


琉璃姬


图片

一切脱离人的感受为基础的思想,都不可能最终以人为目的去实践。

中国人的生活很无趣,喜欢把生活过成一种生存向的学问,这自然有我不说你已经明白的缘故,可把人当作资源,或者工具,这种思维长期发展为一种文化,而文化是否等同于文明,很值得探讨。

文明是什么?我过去的论文中写过,取字面意与仓颉造字的典故,以文字为日月,照亮人的生活,也包括便捷人类心灵层面的交流与情感上的需要。人是目的论并不是康德想象出来的,只是康德第一个通过历史经验总结指出来,文化也可能是前文化,后文化,旧文化,新文化,甚至非文化,而文明是正在进行时态。

旧时西藏有一种叫阿姐鼓的法器,在西藏密宗文化传统中,意味着一面以纯洁少女的皮制作成祭神的鼓,也就是人皮鼓,阿姐鼓的制作过程非常残忍,惨无人道,是农奴时代下的茹毛饮血的产物。因此文化不等同于文明,旧文化也不是文明,从字面意义上说,以文开化才是文化,以文带来光明(建设)才能称为文明,这个概念也是人类从文艺复兴中实践走向近代文明(工业革命),又从近代社会递进到现代文明社会的两个重要阶段,及重要阶段中的主要特征,这是字面意的常识性与逻辑向的解构。

正在进行时停留在文化阶段,那么这个社会结构其本质为近代社会。




国人把社交称为人情世故,人情很好理解,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情感交流的,这我认同,但这个世故绝不是文明产物,世故是什么意思呢?处事的经验!这个经验不仅仅是指向与作用于现代法治社会下,个体的人产生的具体经验,也是传承下来的抽象经验,究其源头,是古人的经验+今人的经验,称为文化传统,所以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很累,非常累。一个普通的现代人,却需要承受学者级的学术经验总和,把简单明了,人与人需要心灵与情感的交流,与劳动时的协作沟通,把日常生活过成了专业课程,中国人最爱讲的就是会不会“做人”。这个话如果从专业作家口里说出来,则这位作家的认知水平是有待提高的。

似乎人与人之间越折腾越接近“内涵”(会做人),美其名曰:城府!后来又衍生出成功学,其本质是不文明,因城府不是正在进行时态的产物。

城府是什么意思呢?是旧时官府工作中的行为习惯,是古人在官场中用经验总结出来的权谋术,行为准则,简而言之,中国人喜欢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古人的经验(世故),不自觉地将思维的时空转换,这是荒诞的习惯,我想起一个成语:沐猴而冠。人与人之间像庙与庙之间,官与官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社交成了外交,个人成了对公窗口,公民成了子民,生活成了谋略,交流成了战场,情感成了手段,那么人在哪里呢?人的需要又在哪里呢?你用逻辑拆解开一看,很像精神性返古症状,现代人不具备现代常识,热衷于扮演古代帝王将相的故事与角色,一代代人约定俗成,乐在其中,这不能叫作人的情怀,情怀是你自身多年前的经验与体悟,这属于超经验,而且是反自然规律的那种超验,空间的状态只能向前,不可能违背自然规律退回去,如果这也能叫作生命的乐趣,那应该上坟时也给自己烧点纸钱,妄想并不是本真的生活,并不是正在进行时态,更不是正在进行时的经验总结,相反,腐朽的观念是阻碍文明的陋习与旧文化中的糟粕。

成功的标准又是什么呢?难道是古人金榜题名?出人头地?洞房花烛?货以帝王?列土封疆?生活难道是呜呼哀哉,今夕何夕?

成功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个时态,一种自我赋予的认知,我认为现代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种不违背法律,不违背公序良俗的人生,就算是成功。但这个成功还不是目的,人才是目的,这个成功服务于人生,也就是说,这是现代社会赋予人的义务,但社会不能只有义务,而没有人的个体权益与关怀。




人有追求生活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基本权利,前者为人的生存保障,后者为人的存续保障,没有这个前置概念,公民就没有条件履行社会义务。那么必然不守秩序,尔虞我诈以争取条件,不讲权利义务,只讲道德,等于没有道德。因个体权利是构成现代社会个体道德的基石,个体义务是构成现代社会个体道德的保障,道德并不是公众的。

你要求一个要饭的乞丐,将他碗里的馒头拿出来,分给路边的孤儿,这不是道德,更不是善良,是在犯罪,因为你架空了乞丐的权利,无义务的牺牲与奉献,不是道德,是以道德的名义行不道德。

因此成功是什么?成功有标准吗?成功是道德吗?不成功就不是人生吗?这也很值得探讨。

写到这里,我想起最近自杀事件中的两拨90后青年,中国人活得太累,年轻人尤其累,社会有那么多与现代法治精神无关的标准,舆论,信息时代加速了谬误的传播与认知的覆盖,如果人的生活不像人的生活,社会是怎么产生的,标准又是怎么产生的?社会难道不是由人以及人的生产力形成,服务于人的根本需要吗?如果社会的产生,标准的形成,舆论的发生,目的不是指向服务于人更舒适更安全地生活,更便捷的生产劳作,那么这个标准我认为就不是人的标准。

三岛由纪夫说,藐视人生,正是少年的特权!成为自己,独立思考是年轻人永恒的主题,一代代人反对社会陈旧观念,陋习与不合理,试图推动文明的共时性与更合理,可是又一代代人,无力地成为了上一代人。

使用手机扫二维码的现代公民,脑子里却是古人的经验,这些经验在生活中有没有实践性呢?结果是很多经验不可能实践,所以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感到迷惘,你把古人考试做官当作标准,那么人类社会可能出现全民都是政治家的社会吗?那是横店影视城,你把暴发户作为标准,那么人类社会可能出现全民生产力溢出的现象吗?你从全球看,从现代文明中找,是“活”的经验,人的经验,没有这些经验,还没有这些现象,就是对乌托邦的向往,是种想象力,人是依赖感受来思考并做出判断,而不是依靠想象力过日子。

把想象当作正在进行时,当作普通人的行为标准,甚至作为社会舆论,作用于通俗意义的人性,这里面具体的人在哪里呢?具体的人的具体需要又在哪里呢?除了写诗与做梦这两种超自然现象,人可以存活在想象中吗?我知道的是我不知道。

承认人有局限性,人才能看到局限性。




这又回到了开篇那个主题,西方文艺复兴,思想解放持续整整三个世纪,那是多少代人不懈的努力,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文明也绝非偶然,文明具有共时性,中国人是从一瞬间进入近代文明,又从一瞬间进入现代文明,所以我们常常感叹这个信息时代,却生活着不同年代,甚至不同朝代的思维方式与表达,人与人之间只因为三观不同,则完全没有办法交流与沟通,甚至拳脚相加,老死不相往来,这已经是当下很普遍的社会现象,西方用几百年的时间堆砌出现代文明,我们只用了几十年,走得太快了,思想递进与精神追求没有跟上来。

如果没有异议,没有不同看法,人类应该还生活在洞穴里。历史是在矛盾的摩擦中发生,并产生文明的原力,从而推进人类脚步的。

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罗素先生受梁启超先生的邀请,来访中国,时年正值“五四运动”第二年,罗素的中国之行不尽人意,不但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不能够认同他的观点,罗素本人也不开心,闷闷不乐离开了中国,除了留下新思想新观念,他也留给中国一些批评与建议,今天来读却倍感亲切。

罗素先生指出,中国知识分子与社会精英群体,不是干革命,就是受招安,治标不治本,思维简单,缺乏耐心与远见。更缺乏像西方文艺复兴那样,一代代知识分子人格独立,日拱一卒,坚韧递进的建造精神。总结起来一句话,中国知识分子喜欢坐而论道,急功近利,看重个人利弊得失,不能致远。不愿意脚踏实地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去实践,去争取,去参与文明的建造。所以我们这个民族总能出现马保国这样的“人才”,而看不见马斯克那样正在建造星辰大海的人。

我认为他的观点很有道理,中国人的历史就是不断描一个圈,不断循环,类似的批评黑格尔也有过。相比黑格尔尖锐深刻的批评,罗素先生是真的很喜欢中国人民,他给出的这些批评是赤忱的,时至今日我阅读后,还能感受到他的用心良苦。

胡适说,有时候,忍耐比自由还更重要。

世界史是没有规律的,随机性很强,不可预测,比如文艺复兴的发生,而我们的历史却总可以看到规律,这说明我们的历史是无效的历史,是逆来顺受的历史,是知识分子自暴自弃,急功近利,没有作为,没有推动的历史。

五四那帮年轻人一直都在,可是没有几个人能将青年时的激情,转化为持续一生的热情,转化为对人的深情,转化为一代又一代人趋向文明的专注,冷静,必要,耐力与坚持。

木心说,你要毁灭我,我偏偏要说“不”!我要按照我的想法生活。

王小波说,我这一生绝不向虚无投降。

整颗星球,整个人类社会,都是由个体的,具体的人构成。

不被摧毁的人生,终究是了不起的。

   20230428   诗人琉璃姬哒哒哒 

图片


我所思所说所著一切言论皆为假设,皆为对规律的观察概括,皆不是真理,皆不可轻信。皆为滇池之沙粒,世间之尘埃,你我发出无量心不可思议,真理在那里!

All the words I think, say and write are assumptions, observations and generalizations of laws, are not truth and cannot be credulous. They are the sand grains of Dianchi Lake and the dust of the world. You and I send out an infinite mind. It's incredible. The truth is there!

—— 诗人琉璃姬  poet Coloured glaze ji 


  

  

诗人琉璃姬:写作也是将头摁进黑夜的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