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 十一

 汉家月明 2023-04-29 发布于北京

王莽谦恭未篡时  ---  西汉  十一(成帝、哀帝、平帝、孺子婴)


河北保定  定州北庄子中山汉墓
(2021. 09. 13)


身无天子运 不必遗憾

儿登皇位尊 却该叹息

祸福难言

【景点介绍】:

定州在战国时期曾为中山国都城,其境内分布着数十座两汉时期中山国王及上层贵族的墓地,位于定州城内市政府北约100米的中山汉墓便是其中之一。

中山汉墓曾一度被传为“靖王坟”,但随着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的发掘,“靖王坟”之说不攻自破。1995年考古工作者曾对中山汉墓进行系统发掘,初步断定此墓为东汉晚期侯级墓,亦有学者认为可能是中山孝王刘兴墓。中山汉墓由前室,东西耳室、中室、后室组成,由于墓室被盗严重,墓内仅出土部分玉衣片,器物金饰片、马车铜饰件和陶器等少量文物。

院内东北部有定州文物部门收集和征集流散于寺庙和民间的碑刻200多通,年代为北齐至明、清、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碑记、墓志、经幢、石造像等。

【历史背景】:

刘兴(?―前8年),即中山孝王。汉元帝刘奭第三子,母冯昭仪。汉平帝刘衎父。建昭二年(前37年)封信都王,十四年,徙封中山。汉成帝无子,议从诸侯王子中立太子,御史大夫孔光曾建议立刘兴,汉成帝以他不才,又是兄弟,遂立刘欣为太子。

绥和元年(公元前8)八月初九,中山王刘兴去世,谥号孝,史称“中山孝王”。子刘衎嗣位。刘衎继承王位的第七年(即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去世,因无子,故王莽拥立中山王刘衎为帝,是为汉平帝。太皇太后王政君立东平思王孙、桃乡顷侯子刘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祭祀。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姑且假设“坟主”是中山孝王刘兴吧。比起登上皇位的儿子,刘兴虽然错过了皇位且早死,但毕竟算“善终”啊!

【旅游趣事】:

在“百度地图”上显示这个景点是不开放的,可从大道观玉皇殿往文庙那边溜达,可以从这门前经过。走到门前一看,惊喜地看到居然是开着门的。当然,门票是不免的,不贵,只有五块钱,可卖票的得给我凑零钱。等着她凑,我就数叨她“人民币才是法定货币,你们怎么能不预备零钱呢!......”说着说着,给她说乐了,话题也转到了这座中山汉墓。刘姓子孙,估计说是“中山靖王之后”的概率是最高的 --- 史书记载刘胜光儿子“百二十人”,到刘备那儿三百年,已经查不清楚了,到现在两千多年,就更没处可查了。实话说,汉墓地宫显得有些“寒酸”,可这儿毕竟是正儿八经的古迹,更何况院内还有坟冢和那么多碑刻呢,这么论起来,5元钱也算值了。


吉林通化  集安高句丽国内城遗址

(2021. 06. 20)

前临峻岭挡战乱

背靠大江便交通

建城佳处

     

【景点介绍】:

集安国内城,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鸭绿江中游右岸通沟平原之中枢。后倚禹山,前临鸭绿江,雄踞通沟河畔,当其入江之处,是高句丽王朝在集安境内的第二个都城。城略呈长方形,东墙长664.6米,南墙长751.5米,西墙长664.6米,北墙长715.2米。周长为2686米。内外两壁全部以长方形石条垒砌,是一座坚固的石城。由于年代久远,几经修葺,城墙大部分已失去原貌。南城墙的西段保护完好,墙高34米,东段破坏较重,残高23米。东城墙大部分破坏,只存部分墙基。北城墙仅存墙基,残高12米。西城墙北段保护较好,残高23米,南段破坏严重,城墙已基本毁掉,现存残垣宽710米。

                     

【历史背景】:

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在西汉玄菟郡辖地内建立了地方政权 , 号高句丽。 初期都城为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县五女山山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 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 同时筑尉那岩城 (后称丸都) 。至北魏始光四年 (公元427) 移都平壤前的425年间 , 国内城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作为都城,既要有军事方面的考虑,又要有经济、政治方面的考虑。国内城确实是个合适的地方 ---在强敌方向上是高山,而背后是一条可以航运的大江,是个不错的地方。

【旅游趣事】:

从通化到集安虽然只有七、八十公里,但不是高速公路,而且是山路,大巴车要走两个半小时。不得不放弃了酒店的早餐,一大早就到车站赶车。坐第一班车,到达集安时也已是九点半了。车站就在“遗址公园”对面,而国内城遗址就在这个公园里。这个公园是免费的,更像个街心花园。所谓遗址,就是大棚下的一堆石头,范围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好在就在汽车即将进城时,司机给我指了指路边的城墙遗址。于是穿过公园,又走到那儿,城墙的遗址还能看得出模样。咱不是考古的,也看不出更多的门道了,就打了个出租车奔那几个收费景点而去。


河北衡水  闾里古镇孙敬学堂

(2020. 10. 27)

悬梁刺股只是形式

知书达礼方为目标

效果何如

     

【景点介绍】:

闾里古镇位于衡水市滨湖新区魏屯镇106国道东侧,总占地面积为4150亩,总投入为25亿元。闾里古镇依托衡水湖的湿地风光,传承九州之首“古冀州”崇德尚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闾里”为代表的汉元素为文化符号,以弘扬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打造一个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等于一体的全国汉文化旅游小镇。

其中孙敬学堂是以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教育培训、中华第一私塾、孙敬祠、礼厅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历史背景】: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孙敬是西汉信都(今衡水市冀州区)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翻了几遍《汉书》,没找到关于孙敬的记载,也许我看得不细致吧!就算“悬梁刺股”的记载是真实的,就值得宣传么?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知道,读书得看读进去多少,而不是读了多少时间。您这强忍着困倦读书,读得进去吗?衡水当地也是,如果想宣传刻苦攻读的精神,现成的衡水中学事例放着不用,却花钱建这么一大片“假古董”,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旅游趣事】:

从冀州返回市区,刚好在闾里古镇换车,看看时间还够,就决定看看这个“人造古镇”。走上主街,就一愣 --- 两边虽然是仿古的房子,但一家挨一家全是卖医疗器械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进了医疗器械城。景点分两部分,北边的“孙敬学堂”是收费的,南边的古镇是免费的。既然都到这儿了,咱也别想着省钱了。走进游客中心就就掏钱买票,接过票一看,差点乐出来 --- 真应了郭德纲那句话“您这要是印的都对得起我,可您这是画的啊” --- 门票是一张64开大小表格,填写上人数、时间就成了门票。等进了“学堂”,还有“惊奇”,里面的一栋栋建筑说不上“金碧辉煌”,说“巍峨宏伟”绝对不过分。但没有一栋建筑是“老物件”,全部是新建的。走进一间间房子看,大多都拉出开班授课的架势,但除了“蒙学馆”里有一帮小朋友在跟着老师做游戏外,其它的班似乎都没办起来。几乎每个“教室”都能容纳上百个学生,想一想,甭管是茶道、汉服,还是木工、石匠,先甭说教得怎么样,单是这上百人同时操作,就足以称得上“壮观”二字了。在学堂街上,抬头看见挂着“核心价值观”横幅的“儒学楼”,心中觉得充满喜感。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本馆《相册》目录下的相应位置寻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