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皇帝的主业是玩乐,清朝皇帝的主业是内卷

 写乎 2023-04-29 发布于四川

作者:阿赖耶识

作为亡帝之君的满清,他的亡国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清朝皇帝每一任都在累死累活,最终还是改变不了结局。而明朝就是清朝的对照组,皇帝多是正事不干,却安安稳稳走过百年。如果不是内乱,明朝根本不会灭国。

明朝的皇帝清闲,在于内阁的存在。

明朝的特别制度,就是内阁制度,这个制度并不是开始于朱元璋时期,而是出现在建文帝朱允炆时期。

朱元璋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皇帝,为了保证权力的唯一性,所以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事事躬亲的朱元璋非常劳累,可是依旧不肯放权。

不肯放权的朱元璋,却给孙子朱允炆找了一堆文人大臣,这些大臣就是后来的内阁雏形。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继位,经过靖难之役,朱棣上位,发现大侄子的内阁制度可以让皇帝省心,但是权利却分散。

朱棣一心只想打仗,根本不可能事事过问,所以最终还是允许了内阁的存在。

自此之后,内阁的权利就越来越多,几乎等同于当初的宰相,只不过宰相是一个人,而内阁是一群人。

内阁的好处就是即使皇帝不干正事,皇权依旧可以顺利进行,还能正常运转。所以即使明朝的皇帝爱好众多,依旧在大臣们兢兢业业地工作中,稳步前进。

内阁的缺点就是效率太慢,并且一旦和皇权对峙,往往后退的都是皇权。所以明朝的皇帝不自由,想做点什么都要经过大臣的同意,而明朝的大臣把文死谏刻在骨子里,所以皇帝也拿大臣没办法。

所以明朝到了后期就是著名的主弱臣强,而所谓的内阁也开始分裂,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了党争。最终无法把握皇朝的皇帝,葬送了自己家的江山。

有了明朝的前车之鉴,清朝开始反思。权利还是在皇帝手里才安稳,所以清朝没有宰相,也没有内阁,皇权大统一。

最初清朝刚刚建立的时候,确实有一项制度,就是一旦有大事发生,就召集王公贵族一起商议。

王公贵族包括了皇亲,也只是皇亲,根本没有大臣。就是所谓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可是到了康熙时期,因为皇亲太多,而且都是各自为政,在一起就是打架,所以这项制度也被废除了。

直到康熙去世,雍正继位,终于出现了一个机构军机处。

但是军机处属于皇帝本人的机构,皇上怎么说,军机处怎么做,没有提意见的权利,说白了就是雍正给自己找了一堆做事的。

而在雍正之后,为了避免立储内耗,继承人在最后才会公布,所以清朝的皇子都很苦,不仅凌晨起床,连大臣上朝也在凌晨。

有一个能干的老板,大臣自然轻松。反正是你们自己家的江山,能劝就劝,不能劝就算了。

所以清朝皇帝坚持不肯放权,只能凌晨起床批奏折,深夜还在批奏折。宁可累死自己,也不肯放权。

本来这项制度也没啥大问题,可是皇权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一旦有一个人不正常,就全完了。但是清朝皇帝脑子清楚,所以出现了一个脑子不清楚的慈禧太后。

慈禧凭一人一力,结束了千年封建统治。

两相对比中,明朝皇帝主打的就是平衡,没有外敌,皇帝就一直安稳。而清朝皇帝主打的就是事必躬亲,没有皇帝了,就全都乱了,大臣成了摆设。

历史总是在重来,无论什么样的皇帝皇权,终究都拯救不了封建。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