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有何区别?

 梦想童年594 2018-04-09

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之间的区别,要从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说起。

从秦始皇的时代,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皇权。皇帝是国家元首,但他不可能一个人就能治理整个国家,他需要完善的政府机构。而政府机构的最高官职,就是丞相,丞相是政府首脑。但是,作为专制皇权,总是渴望权力无限集中,而不能容忍任何对皇权的挑战和侵夺。从汉朝建立以后,皇帝们总是在想着法儿地剥夺相权。在汉武帝的时期,甚至当丞相成了高风险的行业,汉武帝先后杀了五个丞相。但是,皇帝又不可能离开丞相一个人干。于是一直到明朝初年,无论丞相制度如何变迁,都体现了皇权对相权的控制。但丞相制度始终存在着。

不过,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起初也是沿袭了前代的制度,中央设立了左右丞相来作为皇帝的重要辅佐。但是在发生了丞相胡惟庸“谋反”案件之后,朱元璋大怒,下令废除宰相制度,今后大明朝不再设立宰相,任何人胆敢提议设宰相,处以极刑。就这样,明朝的专制集权达到了顶峰。朱元璋以皇帝而兼任丞相,要求各部门直接向皇帝本人负责。于是,朱元璋成了空前劳累的皇帝。他在拼命支撑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受不了了,他需要找帮手。但是,他不想改变此前不设丞相的决定。他下令选择了一些品级非常低的文人来帮助自己起草文书。这些人地位低,好控制。后来,到明成祖朱棣的时候,就逐渐演变成了明朝的内阁制度。

从明英宗以后,内阁制度逐渐成熟,内阁的权力也开始变大。内阁设大学士数人,到明嘉靖年间,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超过了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中以一人为首,成为内阁首辅。到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内阁的权力就达到了顶峰,内阁大学士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昔日丞相发挥的作用。

但是,内阁大学士并不是丞相。一则说,有朱元璋的祖制在,他们都没有宰相之名。张居正的时代里,他的政敌就曾经弹劾他以宰相自居。二则说,他们只是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最终的决策权并不在他们这里。各地的奏章送到中央之后,先由内阁草拟处理意见,成为票拟。然后送给皇帝,皇帝用红颜色的笔来批复是否按照内阁的意见来办理,成为朱批。后来,一些皇帝比较懒惰,没工夫去看奏章,干脆让自己身边的宦官代替自己去批复,于是,司礼监秉笔大太监就掌握了巨大的权力,比如魏忠贤等人。

清朝建立以后,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明朝的制度,也包括内阁制度。到清康熙初年,内阁制度逐渐定型。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初四(1749年1月22日),定内阁大学士以三殿三阁(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系衔,共四员,满汉各二员。内阁大学士官居一品,从名义上位极人臣。但是,在清朝内阁的权力却在逐渐降低。尤其是在雍正设立军机处之后,内阁更成了摆设,只是负责处理政府日常公文,而没有权力接触到朝廷重要机要事务。不过,内阁始终没有裁撤,一直到清朝末年,内阁一直都存在。而内阁大学士也成了极高的荣誉性职务,比如李鸿章担任文华殿大学士二十多年,实际上李鸿章很少在北京,自然不会去实际过问内阁事务。

雍正初年,由于需要对西北用兵,雍正皇帝在隆宗门内设军机房,协助皇帝处理紧急军务。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军机处。军机处设立军机大臣数人,一般由朝中重臣兼任,其中资历最深者称为首席军机大臣。军机处起初仅处理军务,后来其他重要事务也都其负责处理。我们前面说,内阁相当于皇帝的秘书。而军机处则是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重大事务都是皇帝哥几个军机大臣商议处理。经军机处处理的事务,一般都不会公开,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意见草拟意见,皇帝红笔改定之后,交军机处发出,成为廷寄,直接发给具体办事人员。而经过内阁发出的圣旨,都是不涉密的,都是可以公开的,称为明发上谕。内阁大学士只有兼任军机大臣,才会接触到朝廷机密。比如李鸿章虽然担任文华殿大学士二十多年,位极人臣。但他始终没有兼任过军机大臣,也就是说,李鸿章根本没有进入清朝权力运作的核心层。

到了清朝末年,内外都在呼吁变革,最终1911年,清朝政府决定撤销军机处,改行责任内阁。原来的内阁和军机处也就推出了历史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