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雨三:舌诊-毕生临证经验总结】精

 昊晟堂 2023-04-29 发布于山东

【王雨三】验舌

察舌一法,考古之医书未有详载。然在四诊中,亦属望之一途,殊不可少。至元敖氏,始以十二舌作图验证,杜清碧增以二十四舌。后申斗垣辑观舌心法,推广至一百三十七舌。后长洲张诞先删其重复,定为一百二十舌,作《伤寒舌鉴》,出奇立异,令人目眩。后王琦删为三十六舌,多数已属怪诞。至于论证,无论何舌,均属热邪温毒,只须攻泻,舌虽异而治则同。并此三十六舌,亦属多事。不如霖将实验所得,以黑、白、黄、赤之鲜、枯、燥、润,而定表、里、寒、热、虚、实之殊,简而易明,切而不浮,可以为法也。
一、舌胖而白润者,是寒湿也,用胃苓汤(四十一)。[整理者按:括号内的数字,为本书后所附“应用诸方”的顺序号]
二、舌胖而红润者,是湿热也,用六一散(滑石+生甘草)(三)加黄柏、知母。尺脉虚者,加制首乌、茯苓。舌无津液,是燥证,但有寒热虚实之不同。
三、寒证,舌如常而无津液者,是脾不化津,或多服香燥药而致者,宜用炙甘草汤(七)。
四、热证,舌绛乏津者,是燥热内伏,而津液受损也,用甘露饮(八十三),加元参、知母。
五、虚证,舌淡红而光滑乏津者,是金水两亏,而下泉告竭之证也,用三才汤(一百七十九)。
六、实证,舌黄乏津,是胃火内燃、烁干津液之证也,用调胃承气汤(十四),加生地、麦冬。
七、舌深黄有芒刺而枯萎者,乃胃火旺极、肾水枯涸之证,已属不治之证也,用调胃承气汤(十四),重加鲜石斛、麦冬、生地、元参,亦可救十中之五六。
八、舌苔黄罩黑而干枯者,亦胃火旺极,火极似水,为极危之证也,亦用调胃承气汤(十四),重加鲜石斛、生地、元参、麦冬、知母,亦有生望者。
九、舌苔黑而润泽者,乃北方寒水之色也,宜用理中汤(一○三)。
十、舌罩白苔而润泽者,是风邪在表之候也,宜用消风散(二十九)加姜半夏。
十一、舌苔白如粉而润泽者,是寒证也,用四逆汤(三十二)。
十二、舌苔白如粉而枯萎者,是金水两亏之证也,用附桂八味汤(二十四)。
十三、舌质紫色而润者,乃寒证也,用附子理中汤(三十三)。
十四、舌尖绛而生刺者,是水虚火旺也,用元麦地黄汤(一百四十六)。
十五、舌尖绛如镜者,是胃火灼干肾水也,用元麦地黄汤(一百四十六),加石斛、生地、元明粉。
十六、舌裂出血者,燥火证也,用玉女煎(一百八十),加生地、元明粉。
察舌一法,不过视其燥润,知津液之盈亏而已。至于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气、血,必须精察脉理方悉,不可但凭其舌以治之也。
拓展阅读:关注公众号 行之医话
胃苓汤 苍术泔浸、白术炒、猪苓、茯苓各二钱,厚朴、陈皮去白、炙甘草、肉桂各一钱,泽泻一钱五分,加姜枣煎。
功效:安胃利水止泻。祛湿和胃。
主治:脾湿过盛,浮肿泄泻,呕吐黄疸,小便不利。小便癃闲,大便飧泄,濡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沉冷证小便不利,及胃虚不和,早晨心腹痛。阴囊肿,状如水晶,时痛时痒出水,小腹按之作声,小便频数,脉迟缓。脾胃受湿,呕吐泄泻。黄疸。阴水。中暑挟食不消,吐泻腹痛。饮食停积,浮肿泄泻。
【三才汤】人参二钱,天冬、熟地各四钱。
《温病条辨》卷三三才汤
组成:人参9克; 天冬6克; 干地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1升,浓煎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功效:补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温日久,寝卧不安,不思饮食,元气阴液两伤者。
加减:欲复阴者,加麦冬、五味子;欲复阳者,加茯苓、炙甘草。
方论:凡热病久入下焦,消烁真阴,必以复阴为主。其或元气亦伤,又必兼护其阳。三才汤两复阴阳,而偏于复阴为多者也。
消风散荆芥、陈皮去白、炙甘草、防风、藿香、僵蚕酒炒各一钱五分,茯苓、人参各三钱,厚朴、羌活、蝉蜕各一钱,川芎八分。
每服三钱,茶汤下,疮癣酒下,用饮片煎服亦可。
元麦地黄汤(即六味地黄汤加玄参、麦冬) 熟地八钱,山药、萸肉去核各四钱,丹皮、泽泻、茯苓、玄参、麦冬去心各三钱。

作者:王雨三,编辑整理/刘继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