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脑卒中、尿毒症、癫痫、肝昏迷、中暑、肾炎等------犀地清络饮

 周原樵翁 2023-04-29 发布于北京

导读:犀地清络饮,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具有轻清透络,通瘀泄热之功效。主治热陷包络神昏。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中暑、脑卒中、尿毒症、癫痫、肝昏迷、肾炎等属热陷神昏者。

方歌     犀地清络翘茅灯,丹皮赤芍桃仁通, 沥姜菖蒲汁豁痰,气血两燔证危重

组成    犀角汁(冲)四匙,粉丹皮二钱,青连翘(带心)二钱半,淡竹沥(和匀)二瓢,鲜生地八钱,生赤芍一钱半,原桃仁(去皮)九粒,生姜汁(同冲)二滴。

用法    用鲜茅根一两,灯心五分,煎汤代水,鲜石菖蒲汁二匙冲。

功效     轻清透络,通瘀泄热。

主治    热陷包络神昏。

方解

热陷包络神昏,非痰迷心窍,即瘀塞心孔,必用轻清灵通之晶,始能开窍而透络。

故以干金犀角地黄汤,凉通络瘀为君;臣以带心连翘透包络以清心,桃仁行心经以活血;但络瘀者必有粘涎,故又佐姜、沥、菖蒲三汁,辛润以涤痰涎,而石菖蒲更有开心孔之功;妙在使茅根交春透发,善能凉血以清热;灯心质轻味淡,更能清心以降火。此为轻清透络,通瘀泄热之良方。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风温伤寒;表邪虽解。临时热退身凉。而胸腹之热不除,继即灼热自汗,烦躁不寐,神识时清时昏,夜多谵语,脉数舌绛,甚则肢厥脉陷,急宜清透营热,使伏热转出气分,气宣卫泄,或从疹而解,轻则玳瑁郁金汤,重则犀地清络饮,皆可选用,剧则紫雪品行军散,历验如神。

第十八章第九节发狂伤寒;阳毒虽解,而发未透,神识昏迷者,犀地清络饮加三黄泻心丸(川连三钱、青子芩、煨甘遂各二钱、西牛黄、广郁金各钱半、猪心血一枚为丸,重一钱,朱砂为衣,药汤调下)。开窍透以清神,神清透,其病自痊。

《温病纵横》赵绍琴认为本证乃邪热内陷,灼液成痰,痰热蒙蔽心包;又兼热灼津伤,血液浓稠,粘滞成瘀,瘀血阻塞血络,闭塞心窍之候,邪热內炽,故身灼热,痰浊内壅,则痰盛气粗,痰热瘀血内闭,阳气不得外达,故四肢厥逆;痰热蒙藏,又兼瘀血阻塞,心窍闭阻,乃致神昏谵语。口唇、爪甲青紫,舌紫暗,是瘀血阻络之兆;舌塞短缩,是痰夹瘀血阻滞经络之征。由于痰浊、瘀血阻滞,气血内闭,故脉沉;热灼津伤,阴虚血瘀血行涩滞,则脉涩。

加减化裁

 发热甚面红,加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6~10克(后下),10克生山桅;抽搐者,加钩藤10克(后下),天麻10克,石决明30克(先煎)等。

禁忌     神昏妄语由于阳盛阴亏所致者,非本方所宜。孕妇慎用。

原方选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犀地清络饮,治热陷包络,瘀塞心孔,身热心烦不卧,神昏谵语方;犀角汁四匙(冲),牡丹皮二钱,连翘、赤芍药各钱半,鲜生地黄八钱,桃仁九粒,竹沥二瓢(冲),生姜汁二滴(冲),鲜菖蒲汁二匙(冲);先用鲜茅根一两,灯芯五分,煎汤代水煎服。”

医案精选

李xx,男,19岁,农民。

患者三天前在酷日下工作,晚上即壮热头痛,汗出淋漓,口渴引饮,当地药农给服草药一剂,药物不详,其热持续不解,小便极少,,延至次日晚,复神志不清,今晨口鼻出血,急邀余诊。

面诊:面赤肢厥,答非所问,胸背颈部出现红紫斑点,体温40点2度,身热如燔,肌肤如灼,脉细微数,舌质绛干,病势险恶,急投凉血散血,清心开窍之剂,选用俞根初犀地清络饮加减。

处方:水牛角100克,生地麦冬各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竹叶10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紫草10克,白茅根50克,灯芯5克。日进两剂,服药前先服童便一杯,紫雪一支。

二诊:次日止神清,热亦解,体温37.6度,斑疹稀疏,渴汗俱减,小便短赤,脉细数,舌红无苔,复以沙参麦冬汤化裁治疗。

处方:太子参,北沙参,麦冬,白茅根各30克,竹叶10克,天花粉10克,丹参15克,益元散20克,每日一剂,四剂告愈。

注     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如照方抄录服药,后果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