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没电了又抢不到充电桩?无锡高速公路服务区提供“移动充电宝”

 华东局 2023-04-29 发布于上海

五一将近,出游人数激增。对很多新能源车车主来说,长途自驾出行,充电是个麻烦事。过去,每到假期出行高峰,不少高速服务区充电区域都会大排长龙、一桩难求,放大了人们的里程焦虑。

近日,在G42沪蓉高速无锡梅村服务区内,一批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正准备上岗。

所谓充电机器人,其实就是储充一体化的移动充电宝。它的外型憨态可掬,像一辆小型面包车,体积约为普通车辆的一半,充电枪位于机身后侧,两侧印有详细的充电操作指南和登录服务端口的二维码,通过游戏手柄样式的控制器操控移动。车主需要充电时,只需扫描服务区内相关二维码进行操作,工作人员会将充电机器人移动到车辆旁边帮助充电。


近日,在G42沪蓉高速无锡梅村服务区内,一批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正准备“上岗”。 

国网无锡市供电公司营销部智能用电专职吴寒松介绍,去年,为纾解排队充电问题,他们和第三方公司合作开发,推出了这款充电机器人,首批已有3台投入使用。从配置上看,机器人配备了193kwh的磷酸铁锂电池,能够以60kw的功率提供快充充电。充满电后,一台机器人可连续为5-6辆新能源车进行充电,充满一辆车大约需一个半小时。

在吴寒松看来,充电机器人具有占地小、部署灵活、无需线路和场地改造等优势,是当前较为理想的应急充电解决方案。他给记者解释:“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利用率差异很大,平时不怎么要排队,一到节假日却一桩难求。在建设成本上,考虑到建桩、改扩建等投入,性价比不高。很难为了短期的峰值需求,去不计成本地增建充电桩。”他们也有大型移动储能充电车的备用方案,不过车辆体积庞大,调度不够灵活,且长时间使用需要额外接电,使用相对麻烦。

记者采访期间,最常听到“应急”一词。除了高速服务区,充电机器人也被用于商业综合体、旅游景点、交通场站等热门场景,充当“救火队员”。平时,无锡通过充电桩利用情况的大数据分析,如果发现充电站出现新能源车充电排队时间过长的情况,就会调动一些机动的移动充电机器人去现场,进行充电能力补充。在吴寒松的设想中,由于体积紧凑、部署灵活,充电机器人几乎可以安置在任何需要的地方,尤其是老旧小区等充电基础设施难以到位的特点场景中,以满足更多的充电需求。

不过,现阶段的充电机器人也并非完美。一方面,未来充电机器人还需在智能化方面加快提升,升级版本或将持续开发自动定位、自助导航等功能,可根据用户订单自动行驶至订单目的地,真正实现从车找桩到桩找车的转变。另一方面,盈利仍是业内最关注的问题。当前,充电机器人制造成本偏高,相关应用以小范围示范为主,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很难大规模推广。

有分析认为,充电机器人可能是汽车全面电动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产品,想要市场化推广还存在诸多瓶颈,需要政府提供助力,支持移动充电模式的发展。从长远看,移动充电如何与电网实现双向互动至关重要。一个个充电机器人就是一个个分布式充储电站,结合电网负荷情况,进行削峰填谷,也可以在用电高峰为电网反向供电,更好的促进电力供需平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