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之七纵八横(三)

 新用户15679553 2023-04-29 发布于山东

    《易经》之重卦,一卦有六爻。本质上说,这六爻是一个不看分的整体,是一不是二。就像我们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共六种知觉一般,这六种知觉统于一身,是一不是二。然而,为了搞清楚整体内部运转规律,又不得不将统一的整体一分为二,分为形与神。神为阳,形为阴,即上卦为阳,下卦为阴。但是一分为二之后,又牵涉出“三”来,即在二分的阴阳之间,有两个比较特殊的爻,不能截然清晰地定位为是“阳”,还是“阴”。这两个爻就是“三”爻与“四”爻。三在阳位,可是却处于下卦,其性是阴中之阳;四属阴位,却在上卦,其性为阳中之阴。阴中之阳,其性必变,必破阴而升;阳中之阴,其性亦变,必降阳而入阴,故三、四为人位,在阴阳之中,为阴阳之枢机,在人为“心”。故整体的一,一分为二之后,因三、四“性”与“位”之不合,而具有的必变之性,不得不进一步,再易二为三。三才而两用之,故易六画而成章。

    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易》之六爻,爻因“位”不同,其“性”亦不同。其“性”不同,所生亦不同。上六之天位,是《易》之最高位,最正位,故非正不可入、不能入,也无法入,犹如灰尘不可融入光明,其性不同故也。故《易》之八卦中,只有离与坎卦,因离坎性正,故能够进入上六之位。离与坎虽可进入上六之天位,但不能久驻,原因在于:离坎虽正,但不纯,上六乃纯阳无阴之位,离中阴,坎中阳,故仍须轮回,直至离中阴烧尽,方可久驻上六,乃至于与上六合一,永不分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疑问:《易》有六爻,而地支却有十二,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因离卦可以进入上六,因为不纯,所以不能久驻,离一旦进入上六,其“杂质”,即离中阴与上六之纯(即纯乾)不容,其阴必陨落,这就是“风自火出”的原因,风出阴降,于是就生出“午、未、申、酉、戌、亥”六阴支。如果离中阴尽,就不会在陨落了,而是与乾(上六)合一了。所以佛经上说,即便证到阿罗汉果,还要七返人间,因为阿罗汉是有余涅槃,不是无余涅槃,所以如此。

    还有一个疑问,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天以六为节,可为什么天有七变呢?大衍噬法中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四十九,正好是七个七,为什么不是六六三十六?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也不可能真正读懂《易经》。答案如下:天性是纯粹的光明,至公至正,万物因“阴”而有体,天主进,进必以其纯粹的光明而消融万物之“体”,万物之“体”消融,那么“体”中之光明必然会释放出来,释放的光明与乾之光明合一,故乾主赢,所“赢”的是什么呢?阴阳也,故一年不是360天,而是365.25天,多出来的就是万物之体消融,释放出来的“光明”,故中国人讲“年年有余”,此之谓也。

    天以六为节,但只要是离中有杂,即“光中有色”,那么光明最后都会凝结于阴之中,就是兑卦,兑为阳之终结,兑即为后天之七,《洛书》中“七”正是兑卦。七除去六,还余一,一就是坎卦,坎生则生阳,阳六支因之又起,这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六阳位。天本六节,光中之色,所生为午,午为七。午生则又导致了阴六位的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