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父成龙才是跃迁的最佳路径

 heii2 2023-04-29 发布于澳大利亚


大家好,我是创始人万叔

昨天的文章,《五一天价酒店说明,中产阶级的消亡在加速》里,讲了中产阶级被挤出的故事。
房子越来越难买,说明什么?不是皆大欢喜的降价要来了,而是拥有资产的敞口越来越小。
昨天的文章里,下面有个留言,说鸡娃成为优秀打工人,其实是个挺不错的路径。
怎么说呢,站在50年以后再来看今天,可能视角又不一样。
以下是正文。

Image

那天聊了一下,从家族来看,三代人改变命运的逻辑。第一代当海盗,第二代做企业家,第三代当贵族。

后台有人留言说,万叔你这个说得对,但是没什么代入感。

因为中国文化里,海盗一直很小众。

那就来说说,在中国古代,三代贵族的典型崛起路径。

第一代,人是地主,家里有钱有粮。

第二代,人从小被送去私塾里读书,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了秀才,中了榜,去到京城里当大官。

第三代,人从小琴棋书画,骑马射箭,舞文弄墨,远离生产,开始成为贵族。

这只是一个典型的路径,实际上很多家族的崛起,比这艰难漫长得多得多。

前苏联有个笑话,年轻的士兵问,爷爷,我能当上将军吗?爷爷说,好好干,你一定可以的。

士兵又问,爷爷,那我能当上元帅吗?爷爷捋了捋胡子。不行。

为什么?士兵有点不解。

因为元帅也有孩子。

所以,你自己努力,也需要有让你往上的机会和土壤。

有个人不就说过,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Image

为什么万叔说,未来需要避免过度追求文凭,有些人不理解

因为多数人的认知,都是限于自己生活和经历过的时空。

比如前段时间,灌篮高手上映了,好多以为自己是樱木、流川枫的人,拖着高宫望一样的身体,哭着去回忆自己的青春。

为什么这是情怀呢?

因为你经历过那个年代,经历过圣斗士星矢、机器猫、灌篮高手、足球小将、游戏王、鬼神童子的那个年代。

而在你成年以后,这些都没有了。

这种被命运拧巴着往前走,还是四个轱辘往下溜的生活,才是你怀念过去、怀念青春、怀念无忧无虑童年的原因。

美国人川普,竞选总统的口号是,让美国再次伟大。

Image

为什么?因为他老人家出生、成长、青少年,就是看着美国成为全球霸主、打败苏联、结束冷战、踏平日本的年代。

他老人家一个基督徒,看到美国现在的政治正确,要把自己国家分裂,搞不好裂出一个USB出来,内心估计也是拧巴的。

万叔想表达的是,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多数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

现在的70、80、90后,都是踩着最大的竞争压力来的。在价值观形成最关键的时期,经历的是竞争最为惨烈的高考。

这种选拔的模式,影响了很多人一辈子。

直到现在,体制内都是逢选必考,很难说这不是和高考选拔有关系。

万叔服务过的一家公司,看准了这个机会,把考试业务做到全国,今年都要准备上市了。

Image

知识分子一直这么受人尊敬么?其实不是的。

想想我们的故事就知道,孔乙己、臭老九、穷酸书生,都是说读书人不好的一面。

万叔经常说共识是有价值的,那我们顺着这条共识的线往前看看,知识分子从臭老九,变成香饽饽,是什么时候?

是文化大哥掵结束那会。

10年时间里,高等教育是断层断代的。

恢复高考以后,第一批考上的人享受了巨大的红利。现在大家想都不敢想的单位,当时你是个大学生,可能毕业分配就进去了。

这本质上是什么?是供需关系。

是因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改革开放需要这样的人。但供给侧不足,这样的人极度缺乏。

所以优先给最需要的地方和单位。打破了元帅的儿子的段子,因为元帅儿子再多,军队也还是需要人指挥。

这帮人是享受到最大红利的。

而前面的人尝到了甜头,形成了正反馈,必然要告诉自己的孩子,你也要从小好好读书,将来要进好单位。

这是某种程度上的世袭和传承。

但随着这样想的人越来越多,从一考定终身,铁饭碗好单位,变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再到今天呼吁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Image

不是对知识分子不重视,也不是今天的人不聪明,而是供需关系改变了。

大学生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

Image

万叔小时候,因为读书成绩好,占了很多这方面的便宜。以至于刚从学校毕业出来那几年,都还有一些明显的书生气质。

用上面的话说,就是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

但后来来了广州,发现这个地方商人气质重,书生气淡——我更喜欢这样的环境和文化,才慢慢成了今天你们看到的样子。

再后来接触的老板多了,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一方面,年纪大一点,草莽出身,一腔血勇闯出来的创一代们,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读书,学金融,学管理。

用他们的话说,自己什么也不懂,一路上跌跌撞撞,走了很多弯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走这些弯路。

另一方面,年轻一点的,尤其是靠买房发财的新贵们,反而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太拼命,像自己年轻的时候一样,寒窗苦读二十年,毕业上班拿几千。

谁对,谁错?

两种都是对的。对在不同的人,生活经历、物质基础不同,所以决策也不一样。

前者因为经历乱世,大起大落,也吃了不少没有文化的亏,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继承家业的时候,有文化,有能力,算是走上了承上启下的家族跃迁之路。

后者因为吃到了资产增值,中国城镇化红利,在这个期间内文凭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

甚至看到一起寒窗苦读的同学,还在拿着几千万把块的工资辛苦奋斗。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搞半天又混回去了。

就像前面说过的,你奋斗也是对的,躺平也是对的,但如果因为认知不足,看不见眼前的机会,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躺平,那就不对。

Image

所以,什么是一定不对?

就是以为,未来20年以后,自己的子女走入社会,文凭还会和现在一样值钱。

万叔看到的那些,自己生活很辛苦,每天怨公司、怨同事,同时因为自己学历问题上不去的中产阶级。

鸡娃的时候,喜欢带入自己的经历,希望自己的娃以后读个好学校,不受自己这种气。

二十年以后,世界早就变天了。

真的。

就像你10年前的信念是房价永远涨,根本感受不到城市化还会有到顶的一天,房子会有剧烈分化的走势。

珠江新城继续涨,新加坡豪宅继续暴涨,跟普通人已经没太大关系了。

除非你儿子天纵奇才,高考水平是全省前100,那个文凭的价值属于全世界承认的,珠江新城的房子,纽约曼哈顿的房子,一直会有升值空间,有交易价值。

否则的话,与其通过小时候大量痛苦的改变,拧巴的学习,最后拿着一个日渐贬值的普通学历资产,真不如发掘一下其它方面,找到一个供需不平衡的点,十年如一日的钻进去,搞不好还能混出个世界冠军出来。

你觉得文凭值钱、学历值钱,是因为现在还是相对稀缺的。

就像20年前觉得大学生值钱,刘强东去上大学,乡里乡亲敲锣打鼓凑钱送一样。

等以后不稀缺了,只有清北复交几所顶尖学校值钱以后,你会不会后悔,为了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太多,也放弃了太多?

未可知也。

所以,关于决策,尤其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决策,一定要有足够的前瞻性。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长远的眼光和前瞻性。

望子成龙,还不如望父成龙。

就像万叔小时候许的愿望。

长大要赚很多很多钱~全部给我爸,然后凭自己的本事,做一个快乐的富二代。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