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刘罗锅的传说

 传扬国学 2023-04-29 发布于广东

#民间传说##传奇故事#

乾隆点状元

清乾隆年间,京城开科取土。一时间应考的举子都云集北京。开科之后,住在店房的举子们,一个个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心慌火燎地在盼着发榜。甚至有的在做着中状元的美梦呢!

好不容易盼到了发榜,皇榜下成千上万双眼睛瞪得溜圆,伸长着脖子,拥拥挤挤好不热闹。有的人晕倒了;有的人闹霍乱;有的犯癫狂,千姿百态。就这样乱哄哄地经过了头榜考取三百六十名进士,第二榜又从中择选七十二名魁首,第三榜又从七十二名中拔出三人,名曰拔三元。这三人经过殿试,才确定了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为探花。这头名状元,就是有名的才子刘墉。

这刘墉不是别人,是三朝元老刘统勋的三公子,年仅二十多岁,熟读诗书,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底儿的人暗暗叹服。而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举子们,却不服气,有的说刘家以重礼买通了监考官偷梁换柱做了弊,有的说刘家官大势大以势压人等等。这些谣言像长了翅膀飞进了宫里,弄得乾隆皇帝也犯了嘀咕,于是谕令次日早朝要御试刘墉。

第二天一早,文武百官依次上朝,拜伏丹墀山呼万岁已毕,值日官宣召刘墉上殿。乾隆远远望见一人走进朝门,心中不禁一怔。原来他以为刘墉一定是个才貌双全,一表人才的英俊青年,哪料到竟是个身躯畸型的丑八怪。只见他身材矮小,前有鸡胸,后有罗锅,一条腿还患过小儿麻痹症,走起路来一瘸一颠,一只失明的眼睛陷在眼窝里。嗬!这么一付尊容!乾隆决定难为难为刘墉。

朝中的文武群臣,也都有讥讽之意,有两个文官在殿角叽叽咕咕地咬耳朵:“想不到刘大人竟生了这么个宝贝儿子呀!”

刘墉早已看透了乾隆和百官的心思,故意把鸡胸挺得老高,一瘸一拐地走到乾隆面前跪下,乾隆问道:“下面就是新科状元吗?”

刘墉回答:“不是状元,是科考第一名。”

乾隆紧接着又问:“既是第一名,可有真才实学?”

刘墉回奏:“圣上科考意在取才,臣虽幸得第一,但不敢妄称。”

乾隆见刘墉答对得体,已自心喜,感到他非等闲之辈,一时竟未想出难为刘墉之策。这时,前科状元翰林院大学士提议:“何不以刘墉为题。”乾隆听出其中有戏弄之意,但竟也颔首笑道:“好吧,那就以自身为题,咏诗一首。”说完目视刘墉。

刘墉未加思索,脱口而出——

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伦。

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

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

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

吟罢,文武百官讥笑之声顿时哑然。就连乾隆皇帝的耳后也飞起了一抹红晕,连夸刘墉奇才。于是御笔一挥,钦点刘墉为本科状元,并封为大理寺正卿。从此,才引出了刘罗锅陪乾隆私访和下江南的许多故事来。

与和珅对诗

刘墉与和珅都是乾隆的宠臣。和珅专会溜须拍马,并无真才实学;而刘墉却是才学满腹,刚直不阿。二人不和,常犯口角。

一次,乾隆偶来游兴,换便装携同刘、和二人,来到热河闹市街头。这里,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商贩的叫卖声,还有拉弦唱影的说笑声,真是一片太平盛世景象。

乾隆见此景,非常高兴,便同刘、和二人说道:“二位爱卿,看这繁华的井市之中,民众甚多,热闹非凡,你们可否作首短诗,形容此情此景?”

和珅眼睛一转,心中暗想:“这还不容易,凭我和某……”不觉嘴皮动了动。乾隆见了,说:“和爱卿先吟如何?”和珅忙躬身谢恩,便摇头晃脑吟道:

街景繁华盛世天,

仰仗当今圣主贤。

纵观百业生意旺,

极乐万千女和男。

乾隆听完,虽然对于称颂自己的诗句很高兴,但觉得只用男和女概括世人,有些不雅。他又对刘墉说:“刘爱卿作诗,最好不用男、女二字。”

刘墉当即吟道:

请君龙目看仔细,

井集只有俩弟兄。

长兄名字称魏明,

二弟人名叫魏利。

和珅听完,不由哈哈大笑,眯缝起眼睛,嘲讽地说:“刘大人想必是贵体欠安,老眼昏花吧?市井之中,庶民百姓何止万千,你怎说只有两人,况知其名姓。这岂不是欺君有眼无珠吗?”

刘墉冲和珅微微一笑,说:“老臣怎比大人满腹才华,诗高意美。相形之下,我刘某人同大人差之千里。”和珅听出,刘墉说他刚才那首诗是拍皇上的马屁,脸刷地红了,缩起脖儿不再吱声。

乾隆是个聪敏的君主。乍一听,也觉得刘墉是睁眼说胡话,怎能说这满市之中只有俩人?但他素知刘墉的学问渊博,细一思索,恍然大悟,原来,刘墉是谐音作诗,用“魏明”、“魏利”来暗指:所有的人整日忙碌奔波,无非是为名为利而已,真乃言简而意深。不禁点头赞许道:“刘爱卿,此诗作得好,堪称妙语佳句啊!”

刘墉知乾隆已解其意,忙躬身施礼,道:“圣上过奖!”和珅一听,眨巴着眼瞑思苦想,怎么也想不出刘墉的妙语佳句妙在何处,佳在哪里。

文章图片1

与乾隆避雨

这一日,乾隆皇帝闲得没事,又和刘罗锅子换上老百姓的衣服,出了离宫,走街串巷,想碰到点什么事儿解闷。

天气十分闷热,空中堆着大朵乌云,可这君臣二人谁也没在意,只拣那市井繁华之处走去。沿街看到叫卖、看相卜卦、变戏法卖膏药、卖茄子卖大蒜……真是热闹非凡。大街上人很多,乾隆君臣二人在人群中挤挤撞撞,也冒了一身热汗。

走着走着,忽然一阵狂风,紧接着便下起雨来。那雨又密又急,二人赶紧找地方避雨。跑到一个店铺廊檐下时,衣服已淋湿了。乾隆看到刘罗锅子的衣服贴在驼背上,头上的雨水还顺着脸和脖子往下淌着,刘罗锅子正用衣袖东一下西一下地抹着。乾隆看他这狼狈样,便又想拿他开涮解闷儿。他慢条斯理地开言道:“刘爱……啊,驼总管,我有一联,汝能对否?”

刘罗锅子知道乾隆又要拿他的驼背做文章了,但凭着满腹经纶,胸藏万卷,不信皇帝能难住他。就微笑着对乾隆说:“龙掌柜,不知您这上联是何?请赐教。”

乾隆把头摇了摇,信口吟出:“风雨不遮破罗锅”。

刘罗锅一听,正是冲这条道来了,于是拈须微笑,从容对道:“锦绣乾坤一背驼”。

乾隆听罢,非常欣赏刘罗锅子的机智和才华。这时,同在这个廊檐下避雨的几个人听他俩对对儿挺有趣儿,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对乾隆、刘墉一揖说:“适才二老对对儿,真是活泼风趣,又有气魄,令人耳目顿开,受教不浅,在下也想凑个趣,即兴出一上联,不知二位老人可肯赐教否?”

那乾隆皇帝自恃聪明有才,哪里把他看在眼里?所以毫不在意,只是催促道:“你说!你说!”

书生看着眼前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略一凝神,随口吟出:

“雨做箭,闪做弓,玉皇发下百万兵。”

乾隆皇帝乃是个绝顶聪明之皇帝,平时爱出点刁钻古怪的对联让刘锅子对,以此开心。不想今日被难住了,不由有些不自在。随即对刘罗锅子说;“驼总管,你快快与他对上!”刘墉见皇上那又羞又恼的样子,也觉可笑。其实他心里有了,但还是故意装出一付凝神思索的样子。想了一会儿,才轻轻吟出:“雷做鼓,风做旗,天子自古一条龙。”“妙极!”那书生一拜揖地。

乾隆不甘心让这么一个年轻后生难住,便说:“我也有一联,你能对吗?”那书生一拱手说:“长者请说。”

乾隆拈须吟道:“风凌采菱渡。”

那书生一听,采菱渡是什么地方?噢,听说避暑山庄里有这么一处景观,必是指那里无疑,但这两个人是什么人呢?……想着,下联随口而出:“雷击棒槌山。”

乾隆大喜:“好!好!”称赞不止。那书生谦虚地说:“惭愧!惭愧!”

说话之间,雨停了。霎时间露出一个晴朗的兰天,避雨的人一看雨停了,早已各奔东西。那书生也对乾隆和刘墉揖了揖手,告辞转身欲走。

“且慢!”乾隆拦住问道:“请问你是本地人吗?”

“小生正是。”那书生恭恭敬敬地回答。

“所操何业?”乾隆又问。

“小生在一家当铺做帐房先生。”那书生一点不嫌乾隆罗嗦,认认真真地回答。

“似你这等学问,为何不去京城赶考?”

“小生一是家境贫寒,备不起进京的盘缠鞍马;二是家有七十老母,古人云,不远游……”

乾隆见这晚生文才过人,且又知书达理。知孝知义,甚是喜爱,不觉看着刘墉道:“刘……”

那刘墉,咳嗽了一声,于是乾隆又赶紧改口说道:“驼总管,似这等人屈居当铺,岂不埋没人才,你不能给他谋个能发挥才智的差事吗?”

刘罗锅子早就明白乾隆皇帝是要重用他。因此急忙答道:“龙掌柜,老夫倒是有个差事于他合适……”

“好极了!”乾隆不等刘墉说完,转身对那书生说:“明早你去离宫门前石狮子旁等候,这位……驼总管会给你安排!”

“谢主龙恩,皇上万岁万万岁!”那书生说着就跪下碴头。那书生又不是傻子,这俩个人装神弄鬼的一会儿刘爱卿,一会儿龙……还说启禀万……他早就听说过乾隆皇帝爱带着一个驼背大臣人称刘罗锅子的,扮成老百姓到市井去游逛、体察民情,关于乾隆皇帝的相貌也有所耳闻。今日见到的不是乾隆皇帝和大臣刘墉又能是谁?

刘罗锅子说:“特”

一日早朝后,乾隆说道:“众爱卿听真,朕欲问一事,如有答对令朕佩服者,朕有赏赐。”众臣洗耳恭听。

乾隆问道:“千字文上有言曰,'驴骡犊特’。这驴骡犊自然知晓,唯这'特’字朕虽认识,但不知何物,谁能解与朕听?”

众家文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吱声。这时,刘罗锅子略加思索后说道:“这'特’,本是一类牲畜,马下骡子是臣(陈)所见,而'特’呢?又是谐音,本指马驴之外的一种特殊的玩艺,臣(陈)亦所闻。”

乾隆正想细问。忽听有人喊道:“皇上。”

众视之,原来是陈所文、陈所建兄弟二人在喊。这二人都是朝中的奸臣,平日无中生有诬陷忠良,无人不恨。刚才刘罗锅子便是借“马下骡子是陈”一句嘲骂他们兄弟俩。没想到这哥儿俩真听出来了。

“二位爱卿,有何话讲?”乾隆忙问。

“皇上。”陈所文说:“刚才刘大人借解'特’之机辱骂为臣,请皇上作主。”

乾隆一想,觉得他们所奏有理,正欲发问,刘罗锅子却说:“刚才为臣说'特’时;对陛下只能称臣,乃君臣之'臣’,非陈家兄弟之'臣’字。”

乾隆一想,也有道理,于是一拍龙案:“陈所文、陈所建,你二人疑心过重,竟敢诬告大臣,罪责非轻。将陈氏兄弟拿下,交刑部治罪。”

这时,刘罗锅子又奏道:“皇上,太平盛世不应轻杀大臣,依臣之见,罚俸仨月可也。”

于是,乾隆赦二陈不死。陈氏兄弟谢过皇上不杀之恩,又谢过刘罗锅子保本之义,然后羞涩而去。

算卦救瓦匠

承德离宫修建以后,宫门口外要修一影壁。当地高手艺的瓦匠,就派人各处寻找。后来,从河南找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小瓦匠。据说,他的祖上曾修建过开封府。

小瓦匠来到承德动手修建影壁后,乾隆和刘墉俗衣打扮,常来工地暗中观察。这影壁就要完工啦,乾隆早已看出小瓦匠的容貌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一天,乾隆背着刘墉来到工地和小瓦匠闲谈了起来。乾隆问起小瓦匠的年庚,那小瓦匠就将自己的生辰对乾隆说了。乾隆一听也和自己的生辰一点不差,因此生出疑念,这小瓦匠后来会不会夺朕的江山哪?为解除后患之忧,等完工后不如把他杀掉为妥。

乾隆回到宫来,对刘墉说:“爱卿,河南那个艺匠和孤家长得一模一样,生辰八字也和朕相同,将来不怕夺朕之江山哪?”刘墉听了,知道乾隆疑心太重,事情不妙,恐怕小瓦匠的生命难保。便对乾隆说:“我主万岁。明天备上一席便宴,把那艺匠请进宫来,就说他修影壁有功。在他赴宴之时,臣问明他的生辰,给他批批八字,便知端底。”

第二天,乾隆吩咐备了酒宴,将小瓦匠招进宫来。乾隆没穿龙衣王冠,刘墉打扮成一个算卦先生的模样。

文章图片2

乾隆坐在正位,刘墉陪左,小瓦匠在下首落坐。酒过三巡,刘墉说道:“你工精艺巧,万岁念你修造影壁功高,特备这酒给你庆功,叫我二人前来陪坐。我看你相貌不凡,后来必有大福大贵!”

小瓦匠听了说:“先生过奖,我这穷瓦匠哪有什么富贵之命呢?”

刘墉说:“你把你的生辰八字报给我听,我自幼学会算卦,善知人生贵富,生死存亡,吉凶祸福。”

小瓦匠一听满心欢喜说:“那就有劳二位先生啦。”就把生辰八字说出。刘墉屈指子、午、卯、酉地算了起来,算着算着他“噢”了一声。接着问道:“你可知道你是生在南房还是北房吗?”小瓦匠说:“听母亲说,我是生在南房。”刘墉又“噢”了一声,接着刘墉便给小瓦匠说了卦。

席散之后,乾隆急着问:“爱卿,那小瓦匠的卦运如何?”

刘墉说:“我主万岁,人命之贵富,不光以生辰为凭,生之方位亦为主理。不知我主的龙体是降至哪房啊?”乾隆说:“朕生于北房啊!”刘墉听了也“噢”一声,接着说道:“卦之云,生在八字之上,降至南房是个瓦匠,生在北房乃是帝王嘛!”

乾隆听了龙心大悦。刘墉说:“不过,依臣之见小瓦匠修影壁确有功绩,我主也应给他个王位呀?”

乾隆说:“给个什么王位呢?”

刘墉说:“若是我主放心,就赐给他个'平顶’王位吧。”

乾隆听了哈哈大笑,说到:“好个能掐会算的刘墉啊!”

巧破隐语

大学士刘墉学问渊博,才思敏捷。乾隆几次想难为他,结果反被其难。因此,他很懊恼,总想找机会报复。这一天,他猛然想起小时候听祖父康熙讲的一个有趣的隐语故事来,这个故事的答案到今天也没有答出。想到这里,他暗自欢喜,打算将这个故事讲给刘墉,看他如何对答。

第二天一早,乾隆就把刘墉找到烟波致爽殿,君臣施礼完毕。乾隆对他说:“爱卿才学过人,朕有一句谜,卿可猜来?”

刘墉欠身道:“臣下才疏学浅,全靠圣上栽培!圣上请讲,臣当恭听。”

乾隆讲道:“从前,有一个书生名叫玉郎,娶了家中奴婢为妻。妻子姿容俏丽、端庄贤淑;只是没读过书。书生想,妻子虽然美貌、贤淑,但不能识文断字,恐被别人耻笑,于自己脸上无光。于是,书生就教妻子识字。不多日子,妻子学会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书生见媳妇天姿聪颖,十分高兴,本想多教她认些字,谁知恰好到了大比之期,书生要进京赶考。临走前对妻子说:'我去赶考,你不要惦念,无论考中或不中,我很快就会回信。’书生进京,三场文章,才华大显,中了头名状元。这一下威名显赫,连续多天吃请赴客,忙于应酬,早把给媳妇回信的事忘在脑后了。这天,正在欢宴,有人送来家书一封,同僚们以为是给他的贺信,将信打开一看,信上只有十个数字,觉得挺奇怪,怎么也不明白。原来,他的妻子在家挂念丈夫,左等不回,右等不来,很着急,想写信,又不识字。为难之际,想起丈夫教的十个数字,认真琢磨一番后,写在纸上,求人给捎去了。”

乾隆说到这里停住了,笑嘻嘻地问刘墉:“爱卿可知信中何意?”问完后心里暗暗笑道:“这回不信难不倒你这老头儿!”

刘塘听后双眼似闭非闭,静静地思索了好一会,然后故意学着状元的口气说道:“我们夫妻之间,常常利用数字作隐语交谈,表达我们之间的思想感情,难怪你们不懂得。这里的'一’含意就是,上长街,去卜卦。'一’字含在上字之中;'二’就是,问苍天人落谁家。'二’字含在天字之中;'三’就是,恨玉郎没有一点真心话。'三’字含在玉字之中;'四’就是,欲罢不能罢。'四’字含在罢字之中;'五’就是,吾只好把口哑。'五’字含在吾字之中;'六’字就是,论交情想也没差。'六’字含在交字之中;'七’就是,为什么皂就了不白冤家。'七’字含在皂字之中(皂与造谐音);'八’字就是,要分开只好用刀割下。'八’字含在分字之中;'九’就是为什么抛得奴身只好把手撒。'九’字含在抛字之中;'十’字就是,思想起口与心完全是假。'十’字含在思字之中。这十个字,十句话,句句都是责怪秀才的隐语。”

听完刘墉一席话,乾隆不由大为赞叹。

对对联

有一天,乾隆爷带着近臣和珅与大学士刘墉,登上离宫四面云山,一边饮酒,一边观赏湖光山色。忽然心血来潮,诗兴大发,便对二人说道:“朕有一联诗,二位爱卿可对来,对得好,赏金杯一盏,如若对不上,定罚酒三杯。”二人忙请皇上出上联。

乾隆爷顺手一指离宫对面的半壁山,吟道:“半壁山,山中石,稀烂棒硬。”吟罢看看和珅,和珅肚子里没啥学问,如何对得上?只好低头不语。

刘墉略微想了想,立即答道:“武烈河,河内水,翻滚冰凉。”

乾隆爷捋着胡子,微笑着点头儿。又指着眼前的罗汉山和僧冠帽说:“罗汉头秃,因何不戴僧冠?”和珅抓耳挠腮,急得汗水直流,答对不上。

刘墉抬头望了望远处高大的天桥山,不慌不忙地对道:“拐李腿瘸,焉能走过天桥山。”乾隆爷点头称赞。

赏刘墉金杯一盏,和珅罚酒三杯。

每天不断更新古今中外小故事,有喜欢此类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或者点赞收藏;您还可以长按点赞,这样就可以强力推荐此文。

多谢观看,谢谢您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