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山文化玉鉴定

 庄园图书馆 2023-04-29 发布于吉林

从高古到明清的玉器鉴定,基本属于经验之学或者叫做传统眼学。同一件玉器,尽管不同的人或圈子都能确真,但对同样开门特征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对于红山玉器的鉴定也不例外。因此,今天我所谈的内容仅属一己之见,观点及描述的差异之处在所难免,有请各位包涵指正。

红山玉器鉴定的三个步骤和五个方法

红山文化期器物包括陶、石、骨、蚌、玉五大类,其中玉器最受推崇喜爱和关注,这也是与华夏民族崇玉尚玉的古老习俗密不可分的。

鉴定红山玉器分为“看形、看料、看特征”三个步骤;逐步排除,最终确认,对红山文化玉器进行鉴定。“形”即指玉器物形制;“料”即指使用材料(或者说玉料);“征”即指红山玉器的开门特征,开门特征又分为“工、沁、壳、斑痕、光”五类特征。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红山玉器鉴定的三个步骤及五类开门特征。

第一步 首先是恰当适用的理论学习,理论上掌握红山文化期器物的形制特征——谓之为“形”。这一方法要从读书开始,读权威或藏界公认的书籍和图录,这一环节打基础建架构的阶段,切忌读歪了走偏了,先不要读所谓见仁见智的民藏书籍。比如,最好读一些考古界的书,或者考古报告(搞收藏的不应该排斥考古资料,我们需要享受考古学家的考古成果),或者是博物馆的图录,正规的考古书籍或者博物馆的图录读的越多越好。

通过读书,图文并茂,理论上掌握红山文化期玉器的形制和种类,掌握好有出土记录的红山文化典型器,在脑海里对红山文化器物有个初步的印象。也就是记住红山文化期器物的形制类别。并对红山文化各个时期、各个文化类型的器物形制全面了解掌握,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鉴定学习。假如红山玉器鉴定应该做到知行合一的话,这个阶段就是“知”的过程,做到“心中有谱、心中有样”的过程。由于红山文化时期跨越时间长,文化类型多,器物复杂多样,因此对红山文化期器物形制分类,不同地区不同圈子或者个人都有自己的分类方法。比如,有的按材质分类,分为陶、石、骨、蚌、玉等;有的按级别分类,分为重器、典型器、普品等;有的按做工分类,分为带工的和素器;我们这边藏家一般分类相对详细。一般分为仿工具类、装饰类、动物类、人神类和特殊类等五类。

推荐书目:于建设主编的《红山玉器》,郭大顺主编的有关红山文化的所有文字和图录书籍,震旦博物馆的《红山玉器》,故宫出版社的《红山遗韵》,《牛河梁考古报告》,文物出版社的《红山文化玉器鉴赏》等。

第二步 参照图录,参观博物馆,上手实物,搜集标本,掌握红山文化期玉器用料的特征和规律——谓之为“料”。红山文化期由于处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力所限,没有金属工具和交通工具,所以在用料选材上应该不会舍近求远,更不会开采矿山,大多都是天然捡拾的美石或者质地适合材料,当然也不排除远途运输取用部分材料的可能。

红山文化时期用料非常复杂,大体包括:现代人通常说的透闪石玉材(量大)、其次还有蛇纹石类玉材、巴林石、绿松石、煤精石、萤石、大理岩石等,后期还有天河石、玛瑙等材质的出现。广义而言,这些材质统统属于红山玉器,不能用今天的矿物学标准来衡量和确认红山玉器。材料采用上,那是一个“石美为玉”的时代;生产力水平上,那是一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时代。

尽管红山文化玉器用料复杂,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个规律就是:没有大块头、几乎没有山料(指矿料)、基本符合就地捡拾取材的用料习惯和籽料特征。因此,红山文化玉器看上去透而浊,没有山料的那种水头、没有那种看透进去的感觉。

关于用料,这里不进行展开讲解,稍后会有大量实物标本上手学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红山时期不会因为我们现代人认为的材质好坏去做东西,恰恰素件普品通常材质优秀,精工稀缺品采用容易雕琢软玉,更能表达红山人的真实想法,更具艺术表现力。

推荐参观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院、赤峰市博物馆、敖汉旗博物馆、巴林右旗博物馆、朝阳市博物馆、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哈民忙哈遗址博物馆等。

第三步 通过理论学习,拥有实物标本,看惯确真红山文化玉器藏品(馆藏最好,当然馆藏品也有仿制品),就要开始学习掌握红山文化玉器外观的各种开门特征了——谓之为“征”。此环节学习在红山文化玉器鉴定上最为重要。

红山文化玉器开门特征的学习,要从“工、沁、壳、斑痕、光”等五个方面入手。

——即工痕,做工留下的痕迹特征。工痕包括:切割痕(切割痕又分线切割和片切割);钻孔痕(钻孔痕又分桯钻痕和管钻痕);还有减地、打洼、宽阴线、U形底、瓦沟纹、钝刃边和器物表面打磨抛光留下的痕迹等等。

——即玉器在漫长的时间里,由于所处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所致,使玉器表面失去水分所引起的色变,通常称为受沁,有白色沁、黑色沁、红色沁、褐色沁等。器表沁色的基本特征是:无论什么颜色沁,在沁痕的边际,反射光的角度和亮度不发生改变。从沁像形态上有云雾沁、局部受沁、奶白皮、鸡骨白等。沁色多数是阴阳面,当然也有通体受沁的奶白沁和鸡骨白。

——这里指的是碱皮壳,一般呈黄白色且分层出现。碱皮壳是由玉器表面附着的水里的钙质结晶而成。碱皮壳与玉器表面结合严密结实,坚硬而有脆性,通常以分层且逐渐变厚,最底下一层几乎透明,碱皮壳通常在玉器的一面出现,所谓的阴阳面,碱皮壳很少有通体包住的。

斑痕——是指玉器在长时间使用或埋藏留下的痕迹。有使用痕、鱼籽斑、橘皮纹、冰裂纹等。其中冰裂纹是由温差造成的玉器表面的皴裂,类似钝器撞击冰面形成的裂纹,切记千万不能与玉料原有的绺裂混淆,绺列入里的,冰裂纹是浮于表面的。不常见的蚁穴、收缩等特征暂不做考究。

——是指玉器历经几千年时间,表面氧化留下的光,有的藏家也叫做包浆,还有的叫做皮壳等等,我们就叫做光。这种时间造成器表氧化的光,宝光内敛晕散,不浮于表面,不发贼,不会形成亮点和亮线,类似蜡表面的光。另,红山玉器中一般不会出现玻璃光。

以上红山玉器表面这些特征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又如何来辨认,稍后交流标本的时,每一项特征我尽量概括为一句话,来给大家做出解释,那样会更加直观,我也会容易说清楚,这里不做详细描述(讲授人:辛幸)。

深圳市弘德轩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免费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掌眼,鉴定、交易,拍卖,拥有国内最实力权威的专家团。对接国内外顶级富豪资源。以诚信为宗旨,以各鉴定为实力,去伪存真,交易变现!私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