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讴歌屈原的内乡知县在县衙被包围后翻墙而逃

 刘沟村图书馆 2023-04-29 发布于河南

西峡回车一座低矮的黄土山岗,被叫做屈原岗,地方历史和西峡民间记忆有两个版本。

一是屈原在此扣马劝谏楚怀王,不要相信秦国谎言去和秦国结盟。怀王一意孤行,结果楚国被秦国所灭。为了纪念屈原对楚国和怀王的忠心耿耿,这座黄土山岗被叫做屈原岗。

二是屈原孤傲的性格与楚国权贵背道而驰,不为权贵所容而流放于此。屈原离开之后,民间为屈原修建了庙宇,叫做屈原庙。屈原庙附近的山岗就叫做屈原岗,从而村庄的名字也被叫做屈原岗。

1911年,也就是清朝即将灭亡的那一年,刚刚升任内乡知事的江苏宿迁人邱铭勋,为屈原岗的屈原碑题写了屈原岗三个大字,并写了碑文。最为著名的是,邱名勋题写的地以人传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浑然拙朴,民间觉得很有意义。

邱铭勋没有中举,在清朝是没有资格当知县的。大清朝允许捐官,邱铭勋家里不缺钱,就花银子捐官。虽然捐官也是官,但是在科举之上的朝代,捐官是要被人们诟病的。

但是在大清之前捐官是朝廷行为,是明明白白地买官,而不是暗箱操作地买官。大户人家为了弥补家族在官场上的空白,就给朝廷捐一笔数额不小的银子,吏部就给一个与银子数额相适应的官职,是合理合法的。

起初,邱名勋到内乡县衙,给的是一个县丞,也就是一个副县级干部。按照西峡口蒲塘罗家曾经一次性买来陕西大荔县知事来推测,邱铭勋捐官的银子肯定没有蒲塘罗家的数额那样大,所以只能给一个县丞。

1909年,宣统登基,也就是宣统元年,邱铭勋当了县丞。1911年宣统这个娃娃皇帝被推翻,邱铭勋年初升任知事。邱铭勋在清朝最窝囊的后期当内乡县知事,捞到银子没有不得而知,经历了清朝的灭亡却是千真万确的。

在1911年,邱铭勋当了县知事后做了什么,不得而知。但是他为屈原岗题写的三个大字,让我们知道了大清最后一个县知事,也不是白吃干饭的,书法还是很有水平的。同时邱铭勋给屈原写的碑文,文字功夫还是很深的。看来捐官的队伍里,还有不错的官员。

虽然随着宣统被扔下龙椅,邱铭勋一年县知事还没有做到头,就被从县衙里请了出去,但是他给屈原岗写的碑文,还是冠冕堂皇的存留下来。成为人们记忆他的一个硬件。

本想把邱铭勋的有清代复古的古文发出来,但是考虑到当代人是没有耐心去读大清最后一个知事撰写的不解释就读不懂的古文的,就把一个译文发出来,让我们来品味大清在风雨飘摇之年,内乡最后一个知事的胸襟吧:

“古代中乡县的北边有霄山,(山势)自西而东。黄土地上孤峰独隆,丘陵带中高峻耸立,四面群岗纵横延伸,正是秦楚往来通道。当地人告诉我:“这就是屈原岗啊。”

屈原距今二千多年了,当时曾任楚国三闾大夫,忠言劝谏怀王,(楚怀王)不听他的谏言,遂忧郁而去。后来,楚被秦击,大败而归,路过此岗,仰天长叹说:“(当初)采纳三闾大夫的谏言,就不会有今天(的耻辱)!”

但这只是一时的愧悔,怎能想到后人为此崇拜它、仰慕它,使它成为名岗!然而有志有节读书人得不到重用时,游历到此,或者登高抒发豪情,或者临水书写情怀。

爱好写作的人每当临此遗迹,表彰显扬,借以寄托对道德高尚行为正大的敬仰与羡慕,何况屈原是(冒死)进谏王前,忠诚可见呀!

又曾见天地间大都是多借圣贤豪杰来为它增添光彩,往往一人一事,其名胜古迹有数处,大概都是作人物传记的。遇到庸流一定省略而不记述,遇名流则争相书写为自增光。

即如偶尔垂钓和游玩之处,仍有人附会它,用来敬仰高尚品行,从而寄托遐想。如内乡县南有富春山,相传为严子陵垂钓处;而浙东也有富春山,子陵钓鱼台也还存在着。时间推移世事改变,都已恍惚渺茫,无法考证,然而人们仍然津津乐道而从来没有停止。

譬如此岗,可能是当时追忆者屡次呼唤屈原,再而后来的人,因尊重屈原,于是命名其地至今。凡登临此岗的人,仿佛听到屈原的声音使心灵倍受感动,也使人严肃而恭敬,自豪而旷达,正当年楚王追念的情态,一心向往好像听见他的声音。

即使屈原的遗风余韵都已衰微,不能再现,而独有此岗仍存其名。这不是只言片语所能切中要义的。虽然当时未能得到楚王相信,但是足以感动后世!那么世上有才能的人,想被重用而屡遭排斥的,也可借此自我安慰吧!    ”                                                          

                                     大清宣统三年  邱铭勋

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县知事,况且是靠银子捐官买来的县知事,尚且有这样的胸襟,尚且有这样的情怀,让我们汗颜吧。我们对于屈原的认知,至今还没有高过这个捐官的县知事。

图片

在一百多年之后,我来到屈原岗的时候,面对邱铭勋的题字和碑文,也不得不保持着一种历史的民间敬意。其实邱铭勋的碑文,是历史的一个细节,然而就是这个细节,让我们在时间的缝罅里,读到了一个江苏宿迁人的江南名士一样的深邃和辽阔,深沉和悲情。

从邱铭勋为屈原岗撰写的碑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书生气的县知事,甚至可以说邱铭勋是个有点热血情怀的人。从碑文里我们可能推测,清朝假若处于危难之际,邱铭巡肯定会挺身而出,为清朝而战。

结果却事与愿违。当武昌被攻下之后,河南各地响应武昌起义,很多地方墙头变换大王旗,清朝的知事摇身一晃变成了民国的知事,清朝的知府摇身一晃成了民国的镇守使。内乡知事邱铭勋没有来得及更弦易帜,县衙被义军包围了。此时邱铭勋别说是稍作抵抗了,而是连一个响屁都不敢放,趁着夜色翻过内乡县衙的院墙,一路逃跑回到宿迁。

看来捐官这个古老的规矩是很不好的,拿银子买回来的官员,朝廷遇到了危难,是不会为朝廷而战的。邱铭勋是个捐官的读书人,给屈原写碑文的时候,是一个很有家国情怀的清朝官员,到了清朝危亡之时,他就把自己文章里的家国情怀撂倒了九霄云外,如丧家之犬一逃而去。

把胸口拍得发紫的人,大话说的嘴唇冒白沫的人,恐怕大多都是邱铭勋之流?关于内乡最后一任县知事邱铭勋,还有一个小花絮。某年宿迁邱铭勋有后人来,见到了内乡县衙邱铭勋的简介有翻墙逃跑这个关键事件件,想给内乡县衙管理部门一笔捐助,在简介里去掉翻墙逃跑的细节。内乡县衙没有接受此笔捐助,邱铭勋的简介依然如故。

在碑文里讴歌屈原的最后一任内乡县知事邱铭勋,翻墙而逃,是一个人的灵魂悖论。我们在悖论里,肯定能读到自己的面孔,只是自己不愿意承认而已。

读书人,到屈原岗上读读邱铭勋的屈原碑文,有一些感慨,有一些触动,也算是对于屈原的绵薄纪念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