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光皇帝传位遗诏亮相,揭开雍正夺位之谜,“传位于四子”不可能

 飞雪季 2023-04-30 发布于印尼

#历史开讲#

历史上,雍正勾结隆科多修改康熙遗诏,将“传位十四子”更改为“传位于四子”的说法广为流传,民间的戏曲、话本、传言也纷纷将此视作史实。

然而这件事只要稍加推敲就会发现,“传位于四子”这句遗诏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究竟是为何?

内容图片

康熙立储

在康熙帝以前的历朝历代,立储一事一般都是公开进行,即早早的在皇储中选择一位,将其立为太子,这是皇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朝中文武百官亦会将其视作王储、未来的帝王所对待。

然而到了康熙这里,直到临终之际他仍然未能确定太子人选。

不可否认的是,康熙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

8岁登基大宝,14岁接手政事,两年后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果决的勇气,毅然将擅权干政的鳌拜集团铲除。

内容图片

而后,康熙帝更是创下了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北抗沙俄、剿灭噶尔丹的壮举。

可就是这样一位文治武功兼备、英明能干的帝王,却一直深受立储之事的困扰。

康熙帝嫡长子承祜早年夭折,于是嫡出的二阿哥胤礽被立为太子,初立的胤礽被寄予厚望,康熙帝亲自教导其读书写字,数不清的名师大家围绕在胤礽的身边。

年幼时期的胤礽没有让人失望,聪慧好学、精通诸子百家经典,长成后数次帮助康熙帝监国,政绩斐然,然而没想到的是,早早手握皇权的胤礽走上了歪路,逐渐沾染了诸多恶习

内容图片

当年那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皇太子,逐渐变成了一个不忠不孝、暴戾淫乱、花天酒地之人,没有半点未来君主的风采,无奈之下,康熙帝于1708年将其废除,幽禁在咸安宫内。

次年春天,于心不忍的康熙帝决定再给胤礽一个机会,遂恢复了他的皇储之位,但胤礽再一次辜负了康熙的期待,仍然死性不改。

三年后,胤礽再次被剥夺了皇太子的称号,这一年,康熙帝已经年近60。

胤礽的堕落让康熙帝恼怒不已,但却遂了其他皇子的意。

内容图片

对朝中政事不闻不问的胤礽,将权利拱手让给了一众皇弟,诸皇子为了争夺皇储之位,结党营私、勾心斗角,尽管康熙帝一再训诫制止,但眼看康熙帝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皇太子之位又久久悬而未定,一众皇子又怎肯善罢甘休。

皇子们的争斗让康熙帝头痛不已,以致于到了晚年重病缠身之际,康熙仍然未能决定好传位之事。

康熙六十一年冬天,这位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驾崩,对于继任大统之事,只留下一纸遗诏草草决定。

这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臆测和猜想,也给雍正的上台留下诸多隐患。

内容图片

四阿哥登基大宝

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病逝于北京西郊畅春园,留下遗诏传位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

然而自其上位以来,外界的流言蜚语就始终未曾中断过,“修改遗诏”的说法自此传开。

有人说,胤禛将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胤祯”改成了“传位于四子胤禛”,也有人猜测胤禛联合大臣隆科多,将“传位十四子”改作了“传位于四子”

不管哪种说法,最后的着眼点都落在了一个“于”字上,从书写和字形上判断,这种推测不无可能。

那么,皇帝遗诏与皇帝谕旨具有同样的效力,可外界为何会对此提出质疑呢?

内容图片

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历朝历代传位都是先立太子,仅以一纸遗诏传位的做法实在过于草率,且与传统和惯例不合,况且康熙遗诏直到12月23日才公开出来,康熙此时已经驾崩三天。

倘若康熙生前或者刚咽气就将继位人选公之于众,恐怕外界也不会起疑心,从老皇帝驾崩到遗诏宣布,三天时间足以让雍正完成修改遗诏。

再者,康熙帝膝下皇子中,并没有特别突出、特别优秀,以至于可以在朝中呼风唤雨、深受文武百官敬重,形成众望所归局面之人。

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等有皇储潜力皇子针锋相对、互相牵制,能力上也各有所长,没有谁能够受到康熙帝的格外垂青,从而顺理成章的成为接班人。

内容图片

或许这也是康熙帝为此发愁的原因,否则皇太子之位怕是早早的便确定了下来。

最关键的是,遗诏公布之前,无论是四阿哥胤禛还是十四阿哥胤禛,二者均具有继承大统的实力,在康熙帝心目中的地位半斤八两,能力上也相差无几。

换言之,二人谁当皇帝都能说得通,可这恰恰是问题所在。

更加巧合的是,两位阿哥一个排名老四,一个排名十四,名字读音都一模一样,这不仅给修改遗诏提供了可能,也是后人不断产生质疑的一大缘由。

传言归传言,雍正帝还是凭借自己的铁腕坐稳了皇位。

内容图片

在那之后,雍正帝或许是为了避嫌,又或者是想要消弭其修改遗诏的传言,竟下令将胤祯的名字改为允禵,这足以见得雍正帝对“胤祯”二字讨厌到了极点。

不过雍正帝此举非但没能抚平后人对其继位的猜测,反而弄巧成拙,颇有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感。

其实,雍正帝在自己亲自编写的《大义觉迷录》中,也曾提及过修改遗诏一事,但雍正在书中并未提出驳斥此事的证据,这不禁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猜想和推测。

难道雍正联合隆科多改诏确有其事?雍正帝在书中没有给出答案,但站在后来者的角度来分析这件事,改诏之事或许是子虚乌有。

内容图片

不可能存在的“传位于四子”

当流言愈演愈烈,外界对它的研究也会愈发深入细致,不过关于雍正篡改遗诏的流言,根本无需仔细考量,只要稍加分析就能看出其中的漏洞百出。

首先,“于”字是汉字经过简化之后的书写方法,古代“于”字的正确写法应为“於”,所以康熙帝的遗诏中即便有“传位于四子”这句话,也应该是“传位於四子”。如果是这种情况,那“於”字就不可能是经由“十”字改来,雍正帝修改遗诏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

其次,皇帝在正常情况下对皇子的称呼很多,直呼其名、称呼王位或职位,甚至直接以排行相称也很常见,然而在关乎皇位继承这样的官方文件中,皇帝一般会在序数前面加上一个“皇”字。

内容图片

所以倘若诏书中是“传位十四子”,那么完整说法也应该是“传位皇十四子”,如此一来,再将“十”字改成“于”字便是读不通的。

以此判断,雍正帝修改遗诏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再者,皇位传承的正式说法应当是立储、立太子,无论是早早的立下太子还是临终前传位,都要先经过立储太子这一流程。

况且,康熙帝立遗诏时尚且还未咽气,更加不可能直接写“传位给谁谁谁”,而是应该写“立某某为太子”,试想,若康熙帝写的是“立皇十四子为太子”,那无论如何修改也不可能改成“传位于四子”这样的话。

最后,满清时期官府发布的文书大多都是满汉合璧,即使用满文、汉文两种文字书写。

内容图片

如果仅仅是汉字,将“十四”改为“于四”尚且能够做到,但满文又如何修改?

由此看来,上述四点漏洞只要成立一点,雍正帝修改遗诏的说法就会被推翻,“传位于四子”的传言更是站不住脚。

另外,现如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还保存着一份道光皇帝的传位遗诏。

诏书所使用的文字、制式、称谓,或许是推翻雍正改诏最直接的证据。

道光遗诏共有两件,一份由满汉双文书写,一份为汉字书写,满汉双文书写的遗诏如下:皇六子奕䜣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第二件诏书如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尔等大臣同心赞辅...

内容图片

道光帝的这份遗诏完美证实了以上几种推测,诏书需用两种文字书写、皇子序数前需加“皇”字、传位理应先立太子。

这份遗诏虽说与康熙帝隔了三代人,但遗诏的制式、定法向来不会轻易发生变动,二者理应是一脉相承的。

如果这一点能够确定,那么雍正帝篡改遗诏一事便不攻自破,外界加诸在其身上的罪名也可以洗去。

当然,这份遗诏毕竟来自于道光帝,它无法成为证明雍正清白的直接材料,只能以佐证的形式破除“传位于四子”的谣言。

要想彻底揭开当年康熙帝传位真相,还需要更多直接有力的证据做支撑。

内容图片

结语

一句流传了三百多年的皇家秘辛,背后却暗藏着如此多显而易见的漏洞。

当然,这并不代表人们没有破除传言、察觉漏洞的慧眼,而是大家掩耳盗铃般的选择了信服。

毕竟相较于绞尽脑汁去探寻历史真相,还是听信皇家传言、进而在脑海中臆测出一场宫斗大戏来的过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