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止庵小说《受命》随想……

 木林随笔 2023-04-30 发布于陕西

从省图能借来这本书,也算是有幸有缘,毕竟书名是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的,也是在到图书馆内后临时起意搜索查询的,不是因为止庵老师(我之前没看过他写的东西),也不是因为相关的书评或内容梗概,而是它在新周刊第一届刀锋图书奖上获得了“年度十大好书 · 小说”奖这个名头,再加上近期很容易迷茫的我,也想在专业书之外随意地、追潮流般地看一些拓展思维类书籍的原因,姑且随意地借了出来。心里想着,如果不好看,很容易就能给还回去。

当我将书翻开后,忍不住停下,用了两天时间,就快速囫囵吞枣般地看完了它。

虽然有很多道理我并不明白,但还是忍不住,胡乱地写下这些话语,算得上是一次走出自己思想边界的行为。

看到《受命》这个书名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命李斯在传国玉玺上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那句话。作为玉玺基础的和氏璧的被发现,是一段悲惨的传奇故事;撰写文字的李斯,亦是一个结果悲惨的传奇人物。天在八卦中,亦有天君父师夫子的含义。受命于天,既是天命使然,亦是个人内心的使命召唤。
初始以为该书写的是英雄人物的传记故事,或者是与铁血牺牲、民族存亡有关的红色重大历史题材故事,没想到,却是一个普通凡人欲罢不能的复仇故事!
小说中,复仇的过程,是以伍子胥为父兄复仇的故事为样本参照。一些人的书评,也将其看为现代版的伍子胥传。
楚国高官伍奢(冰锋父亲如果没有受到迫害可能也是省部级)被另一个大臣费无忌(对应祝部长)诬陷致死,大儿伍尚(小说中的小儿铁锋,不只是一笑泯恩仇,与仇人儿孙一起打拼合作,更与仇人之孙结成了亲家)听命随死,小儿伍子胥(小说中的大儿冰锋)遁逃吴国,在潜忍十几年后,和兵圣孙武一起率兵攻楚复仇。
于是,中国历史上与他有关的人和事便被记了下来:如,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头;孙武练兵;他推荐给吴国公子光(后为吴王阖闾)的专诸和要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个刺客,让吴国内乱,君权易主;他可能是第一个率外国军队灭自己国家的叛逆;为复仇以臣子身份智昏地鞭楚平王尸,还被孔子赞誉的第一人;申包胥为了求秦救楚,在路上走了七日七夜,在秦国哭了七日七夜,以诚感动了秦哀公发兵助楚复国。
伍子胥在吴国隐忍等待期间,仇人楚平王死了。《吴越春秋》里记载:当时伍子胥非常难过,一个劲地鼓励自己——楚王死了,好在楚国还在,然而他并不相信自己的话。
伍子胥鞭平王尸、侮女贵,在楚放肆一番之后,对替申包胥带话的人说:“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正如止庵老师就该书接受的访谈中说的那样:假如当年他真的亲手杀了楚平王,那他的后半生,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伍子胥已经被复仇这个惯性推得他只能继续向前走,虽然他知道这个路已经没有了方向。
他看上去复成仇了,其实他没报成仇。
因为,没有了明确目标对象的复仇,就是盲目无度的宣泄,就会利令智昏,就会倒行逆施。他后来到楚国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一种过度之举,这也正说明他心里边有一个缺口,永远填不上。
看到这里,让我想到了很多英雄人物在晚年会出现的丧狂失措之举,比如那个让曹操盛赞“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晚年伐吴的刘备,晚年大兴巫蛊案的汉武帝,长孙皇后死后的唐太宗……
伍子胥的后半生,亦举止失措了,没有得到善终!
小说中,冰锋妈妈告诉他的事也未必是真的,她只是告诉冰锋自己的记忆,而记忆本身,也不一定等于真实。冰锋没跟爸爸直接对话过,这么多年之后,他看见爸爸在《史记》里面留下的指甲印是真的吗?留在地下室墙上的指甲印痕是真的吗?贺叔叔留下的那封信,真的是那个意思吗?不知道,全是他自己的解读。而这种自我解读,仿佛让自己感受到了父命之托,有了一种历史使命感!
“某一个人可以忘记关于自己的那段往事,但如果所有人都不记得了,那段历史也就不复存在。没有什么比集体遗忘更可怕的了。这时其中的某个人,有必要以一己之力来反抗遗忘,警醒他人,照亮沉沦于黑暗中的过去发生的事情,使之重新呈现为一段真实的历史。”
冰锋认准要做这样一件事,全身心投入。
可惜的是,正是这种反抗遗忘,让主人公冰锋,身陷道德悖论之中,无论他复仇与否,都是错,都是罪。
在做的过程中,他把一切都放下了,把一切都错过了,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做成,反而把自己的一生白白搭进去了。
亦如书中叶生所说:“一个人为了过去发生的某件事情,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将一切都投入进去,现在的人或许多少还能理解、接受,等到咱们的下一辈人就未必了。”
小说尾声,也就是2020年,他弟弟铁锋看电视剧《伍子胥》时,觉得伍子胥很可笑,这就是一个与冰锋应该具有同样仇恨且最终知晓冰锋复仇缘由的兄弟,对冰锋复仇行为的否定!
这或许亦是远走他国三十几年,不愿意与家人朋友联络,婚姻家庭生活均失败的冰锋,不愿意原谅亲人与自己的原因。
“有个人将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的确是一种负担,但怎么说也是值得珍惜的。”
“和有追求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不能没有追求,不然就落下了。”
……
芸芸的意思,形容众多。而芸芸这个人,则是那个特定时代的既务实冷静地活在当下且又敏锐不满足于现状的敢于挣脱改变现状的一般人的代表。
底层人的难处并由此引发的生活习惯和做法,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没有资格评说的!
芸芸虽然看起来有点俗,她却可能是一个先知先觉者,是止庵老师特意安排的带领冰锋脱离苦海的摆渡人,或许是在凌云渡口准备摆渡他的接引佛。
小说中,芸芸曾说:“这个时代,人要站高些,眼光放远些,不要只图眼前一点小利。形势变化很快,现在觉得不得了的,可能过些时候就什么都不是了。关键还在自己有本领,有志向,然后创造条件,抓住机会。我说到你,你倒真的是不图小利,人很稳重可靠,算是富贵不能淫吧。不过你已经给自己定型了,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你的眼光也够远,就是跟大家看的好像不是一个方向。”
冰锋是一个朝后看的人,其他人是朝前看的,叶生大概介乎这两种之间,她本来应该也是朝前站,只不过因为跟冰锋有感情羁绊,就变成这个样子。而芸芸和铁锋,则完全是一群朝前看的人!
芸芸的离开,没有唤醒他,这亦是他悲剧结果的预告。
“哦,今年等于零……在我们的一生里,可能也有这么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时间点。”
这句话让木林感触彼深,自己总是活在对过去岁月伤痕反复不断发作的折磨中,对未来担忧的迷茫中,要做一件事却始终做不成的痛苦中,一种怎样去做都好像是错的道德悖论之中!
对于男主冰锋来讲,无论是今生、今年或是今天的当下,除过和叶生、芸芸交往生活的那几天外,当下生活几乎为零!
据止庵老师讲,小说中的叶生,原型源于《聊斋》,但那个叶生是男的,他为了自己的知己,最后死了之后,鬼魂还跟着人家去。
当手持利刃偷偷潜入祝家的冰锋,面对着在家正在伤心离世的叶生,面对着已经心梗而死的仇人,双方都失落至极,让彼此的人生结果都变成了悲剧。
这个复仇故事,这个以个人之力追寻历史正义的故事,是一个活人放弃自己的生活,也毁掉别人生活的故事。
叶生用爱,不仅没有唤醒冰锋,还成为了这场所谓“正义复仇”的不正义的牺牲品。结果是,叶生去了美国,成为文学教授,只是坐电梯的时候会异常紧张,不是幽闭恐惧,而是异性恐惧。
小说中,仇人的女儿叶生,是不是真的喜欢冰锋,并爱得要死不活?
止庵老师在小说中借用Apple之口,给出了答案:不是!
“世上有一种女人,她所渴望的是爱情,或者说她所爱上的是爱情本身,而未必是真的爱上了哪个人。她渴望在爱情之中改变自己,满足自己,而不是在与什么人的关系之中。这样的女人对平庸的人生肯定不屑一顾;但一旦有个人处在她爱的对象的位置,有可能给她带来的伤害也最大。然而假如无人理会,爱情兴许在她心中熄灭,她也从此消沉下去,幸运的话,还可以做个寻常人;否则就自暴自弃了。
叶生就是这种女人,这也就预示了冰锋与叶生的最终结局。
对每个人来讲,都各自有自己要走的路,只是在某段时间纠缠在了一起,无论是至亲、爱人或朋友,如果不能相向携手互扶而行,最后都会各走自己的路。选择了不同的路,整个人生,可能就是不一样的!
随笔小文,莫要深究。
2023年4月29日,于西安纺织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