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虫篆在历史中的发展与传播探析

 秋气不惊堂内燕 2023-04-30 发布于甘肃

发布时间:2020-12-08 11:57 来源:中国报道

鸟虫篆研究是中国古文字学和书法探源的一项重要课题。容庚先生对鸟虫篆的系统研究开启了中国近代鸟虫篆学术史的新纪元。郭沫若先生认为自鸟虫篆始,中国有了以文字为艺术品的习尚。自容庚以来,有王群才、曹锦炎、李学勤、董作宾、罗振玉、王宣斌先生等人以鸟虫篆出土文物为依据,对鸟虫篆的名称、起源、传承发展、思想性、艺术性等问题做过一系列研究。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近年来,以郑州市管城区王祥云为代表的第三代鸟虫篆传承人对鸟虫篆的历史及文化价值有较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开始进行普及性的研究与传播工作。本文从鸟虫篆的历史演变切入,探寻鸟虫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延续下来的原因,从其自身具有的各种属性得出鸟虫篆文化传播的特点,为鸟虫篆古文字的传承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鸟虫篆文字的演变过程

(一)鸟虫篆的形成与发展。鸟虫篆由原始图腾演变而来,我们也将仓颉观鸟迹而作“鸟篆”作为鸟虫篆的源起,后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发展兴盛。在这长达三四百年的过程中,鸟虫篆铭文书体丰富,形式多样,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征。

容庚先生积三十年的研究,在1964年发表《鸟书考》一文,对传世四十余件鸟虫篆器物进行考证,始于楚王子午,终于越王州句,流行了一百五十年,有国名可考者,为越、吴、楚、蔡、宋五国。容庚先生著文近四十年后,曹锦炎先生从陆续出土和刊布的材料中分析研究,在《鸟虫书通考》一书中指出,鸟虫书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先秦见于越、吴、蔡、楚、曾、宋、齐、徐等国,从数量上统计,越国器多达全部出土器物的三分之一。

现在学者的研究,春秋已有十三国诸侯使用过鸟虫篆文字。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是我国青铜时代鸟虫篆发展的黄金期,普及范围广泛,器物形制丰富,工艺制作精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战国中期以后,社会变革反映在文字上,使得鸟虫篆逐渐退去复杂的装饰开始追求简约,利用文字原有结构,以抽象的笔画表达文字美。

(二)鸟虫篆的延续。鸟虫篆历经千年,绵延传承,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到秦汉以后,由区域性书体变为全国通行的书体。先秦鸟虫篆主要用于装饰,也象征着权力与精神,至东汉,鸟虫书作为六书之一,成为正统书写文字。汉灵帝时期创建鸿都门学,教习鸟虫篆,鸟虫篆仍在社会上层流传使用。

汉代鸟虫篆实物中有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两件错金银鸟虫篆铜壶存世,这种双勾花体的铭文已经与文字形成时期的鸟虫篆发生了极大变化。在汉墓出土的图案中,我们还发现了大量带有双勾纹饰的饰物,鸟虫篆铭文的这一形式变化也可能与当时当地的装饰喜好有关。

汉代鸟虫篆大量进入印章领域,有着笔画盘曲,繁简互补的特点。笔画的安排既不平均,又能保持全印的匀称。除了出现在玺印上,汉代鸟虫篆也开始大量出现在了瓦当、砖壁上。此时,鸟虫篆的图案效果已基本取代文字意义,且装饰中大多不作具象模拟而以屈曲盘绕、充实空间来实现。汉代鸟虫篆出土文物虽不及春秋战国,但就其制作工艺而言,仍继承了战国晚期的抽象美,装饰效果也更加张扬。

汉以后,鸟虫篆逐渐由铭文篆刻向书法转化,有学者考证梁武帝非常喜欢萧子云的飞白鸟虫书,赏其用飞白鸟虫书大书萧字。唐太宗将自己的鸟虫篆书法赏赐给大臣,开启了中国交际送字画之先河。武则天撰文的《升仙太子碑》六字为鸟形飞白书,于点画落笔处,形成鸟头状修饰,灵动潇洒,意态盎然,极具美术字体的装饰韵味。

宋徽宗亲用鸟虫篆书千字文,黄庭坚称自己和“张怀”三人把鸟虫篆笔法引入行、草书中。明崇祯年间,潘鸿渐作《三十二篆金刚经》中有鸟篆、雕虫篆、鸟迹书等。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武英殿刻三十二体篆《盛京赋》文本,乾隆皇帝令臣工广搜载籍,据援古法,撰写各体篆文。三十二体中就包括鸟迹篆、雕虫篆、鸾凤篆、鸟书篆、飞白篆等被认为是传承鸟虫篆的精致篆文书体。

(三)鸟虫篆的复兴。后世流传的鸟虫篆虽早已不是官方书写文字,然而任朝代更迭,时代变迁,仍以各种艺术形式流传至今。明清时期,国人考据之风盛行,古代鸟虫篆印章不断被挖掘并研究整理,其中何震、汪关、邓石如等书法篆刻大师们的作品成为20世纪鸟虫篆印传承的重要基础。

民国时期是一个以制印受到推崇的时代,邓尔雅、方介堪是第一代鸟虫篆印大家,后又涌现了一批以韩天衡、吴子健为代表的上海印人,他们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鸟虫篆印的篆刻技法,在鸟虫篆的传承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当今社会中,鸟虫篆书法的传承逐渐为人们所知,仍有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大家不断开拓求索。我国20世纪著名的书法家谢云,也是一位鸟虫篆书法家。他倾心于钻研鸟虫篆长达半个世纪,书写的鸟虫篆不拘技法、天真烂漫,扭曲的线条中透着古朴与创造力,表达着书者的激情、浪漫与真诚。

广西书协副主席黎东明评价谢云鸟虫篆时说:“别人写的鸟虫篆来来去去像走迷宫一样,而谢云先生把鸟虫篆的空间打开,不封闭了,我们看了都感觉很舒服,看上去明白易懂。这确实来自于一个艺术家的胸襟,必须是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才能做到。”谢云鸟虫篆书法的特点在于他将古文字创作成大众可识读的书法作品,将鸟虫篆的线条美运用于自己的书法创作中,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风格,他的书法创作对鸟虫篆的研究与传播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哈普都·隽明的鸟虫篆取法秦汉,以小篆字形为基础,对笔画进行鸟虫化装饰。利用篆书笔画可以屈曲宛转的特性,通过笔画盘曲回旋巧妙分布空间,间饰以鸟头、鸟尾、鱼虫,以扁方字型作篆独具特色。隽明先生设计的鸟虫形象从传统中来,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艺术个性。

当代著名的鸟虫篆书法家王祥云还是一位鸟虫篆文化的传播者,现任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鸟虫篆艺术研究院院长,六岁随父习字,受到古楚文化影响。1964年开始研习鸟虫篆,先后受教于容庚先生以及湖北、河南两省文物研究所古文字专家。80年代后,形成融先秦十国鸟虫篆为一体的书法风格。王祥云的鸟虫篆书法从鸟虫篆铭文中直接获取营养,通过用毛笔临写,将铭文的字迹效果提炼到纸上,创作了很多大幅的鸟虫篆书法作品。除艺术创作外,近年来,王祥云还从事鸟虫篆文化研究、书籍出版、艺术教育及文化传播等工作。

他在《鸟虫篆发凡》一书中引用过启功先生的论述,“如果书家真能把古代碑刻中的字迹效果,通过毛笔书写,提炼到纸上来,未尝不是一个新的书风。”可见,王祥云的鸟虫篆书法创作是从对古文字的研究和学习中开始,其创作灵感在于刀与笔,青铜与宣纸,传统与现代的转化。

鸟虫篆的传播经历了形成、发展、延续的过程,发生了各种形式的转变,在一代又一代文化传播者与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传承至今。我之所以将20世纪的鸟虫篆艺术称之为复兴,是因为在这个时期鸟虫篆的研究与传承不是个例,而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产业。鸟虫篆文化的复兴与鸟虫篆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其历史演变中的特殊属性和社会发展形态都存在密切关联。

二、鸟虫篆古文字的特殊属性

(一)审美属性。鸟虫篆根植于图腾,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与甲骨文、金文这类为大众所熟知的古文字不同的是,甲骨文和金文用来记事,具有实用性;而鸟虫篆的特点在于其装饰功能赋予的审美属性。鸟虫篆自诞生起就向着艺术的形态发展,便成为了中国书法的源头之一。它从图腾到文字始终保持了美化生活的功用,始终强调自身的艺术价值。

鸟虫篆的普及首先在楚文化区域及影响所及的区域展开,南部先民以自然为居,以鸟兽为邻,卷曲的藤状植物,千姿百态的飞鸟,生动的爬行动物启迪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美丽动人的鸟虫篆文字,他们以这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阐释。

郭沫若先生认为:“本来中国的文字,在殷代便具有艺术的风味……但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春秋时代的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鸟虫篆文字形成初期就具备的书法性与艺术美,使追求美的人类对它保持着持续的热情,这便是它流传千年,时断时续而没有灭绝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地域属性。南方泽国水乡的鸟虫篆以柔曲为美,北方文字则是以刚直为尚,装饰风格以直线见长,简洁明快。从出土器物的铭文来比较南北鸟虫篆文字体系,北系中正,用笔刚硬理智;南系则天真烂漫,富有想象力。楚国的《王子午鼎》和中山国的《中山王鼎》、《中山王方壶》长篇铭文就因地域的差异表现出鲜明的对比。

鸟虫篆所涉及的图腾崇拜绝非鸟图腾一类,而是由各部族崇拜的图腾复合成一个文字的。这也是其广阔的地域属性决定的。鸟虫篆的地域属性使其文化属性更加丰富多元,因此,它的演变不是单向的,而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部族在碰撞与融合中传播形成的。

(三)道德属性。鸟虫篆是以文字为艺术表现对象的,楚人认为鸟有灵性,所以以鸟作为装饰的文字背后承载着特殊的文化象征意义。以鸟入书不仅只是作为装饰的手段,也潜藏着中国古人的一种人格取向。候鸟有来去之信,鸿雁可传递讯息,因而,用鸟书写字给文字赋予庄重,使“执者以示信”。

《墨薮》谓之:“传信鸟跡书,六国时书节为信,像鸟形也。”鸟虫篆作为符节的专用文字,其实用功能与诚信文化紧密联系。“楚昭贞姜渐台待符”故事中贞姜夫人不见昭王符节,宁被江水淹死也不愿同使者离开。这种“处约持信”的行为,成为诚实守信的典范,在社会广为流传。古人将鸟虫篆作为书写在符节、幡信上的文字,便是为了突显它的道德属性。

鸟虫篆既有作为文字本身表情达意的作用,王子午鼎上的铭文主要记述了王子午作器的用途并歌颂他的功德;也作为一种符节铭文的特殊设计,具有诚实守信的含义;刻于君王自用兵器之上,显示出贵族权威和教化功能。《越王州句剑》、《攻吴王光戈》、《蔡侯产戈》等诸侯使用的兵器上的鸟虫篆铭文多为了表明器主的贵族身份,《秦始皇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则象征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

鸟虫篆被古人赋予了天地自然的观念,不但在古代有着教化万民的内涵,直到今天,文化传承者仍以它形象赋予的美感化世人,以造字者对美与德的理解告诫今人如何为人处世。

(四)贵族属性。飞白书为历代书法家和帝王所作,却没有成为社会普遍临习的字体,也没有成为国家科举取士中的一种技能要求。唐代国学中设有“书学”,科举中也设置了明书科,但要求“楷法遒美”即是讲究法度,这与飞白书所显露出的云绝雾疏的飘荡有些格格不入。鸟虫篆自产生便属于贵族与帝王,它复杂的花写,精美的铸造工艺非普通人使用与制作。赵康生曾以武则天飞白《升仙太子庙碑》碑额“升仙太子之碑”为例说明飞白书在唐代越来越多地成为贵族社会的东西。

文字的普遍功能在于交流的实用性,鸟虫篆因实用属性较弱,并未在社会中普及。而是成为古代贵族与帝王私人使用和收藏的书法样式,在社会上层中传播。明清时期,有帝王有意将它刻录传承下来,才使得今天我们对其传承有迹可循。

鸟虫篆因书写的复杂性而具有了上述贵族属性,也因此在历史的传播中极具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它虽流传千年,却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传播体系,甚至被后世排除在正统书法教育以外。可见这一属性并不能证明古代帝王对鸟虫篆的喜爱,其后鸟虫篆逐渐以各种形式进入民间,探索新的传播路径。

三、鸟虫篆演变与传播的特点

(一)不连续性。古代帝王与书法篆刻家皆将鸟虫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字艺术来接受,使其一直未能普及至大众,鸟虫篆文化传至现代濒临灭绝。历史中的鸟虫篆传承是碎片化的,现代学者凭借零星的文字研究这种濒临消失的文字。在历史中,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实物遗存,尚未发现清晰的鸟虫篆墨迹,连续的史籍记载,这说明鸟虫篆传播过程中的不连续性与断裂性。而这种文字受到自春秋以来地域发展的影响,至今仍呈现出地域性分布的特点。

(二)从独立性走向大众化。20世纪以来,鸟虫篆以多种形式进行传播,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编写出版工作,篆刻领域可谓百花齐放,一批治印名家对鸟虫篆印进行了钻研与创新,但仍以篆刻领域的传承为主。通过对古文字的学习研究,直接形成鸟虫篆独特的艺术风格。

自王祥云的鸟虫篆研究和书法艺术始,鸟虫篆开始以教育的形式向大众普及,鸟虫篆文化产业逐渐形成,并向着更加具有艺术个性、更加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今天的鸟虫篆文化已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文字,一种古老的书法,它形成了一种具有创造力与普及性的文化延伸趋势,以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生活为标准,使鸟虫篆尽可能广泛地进行现代化传播,从而实现鸟虫篆古文字和书法艺术这一宝贵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李梦琦 黄小峰

责任编辑:陈卫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