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孩子说“我要离家出走!” 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故事飞船 2023-04-30 发布于北京
本文首发于锋绘
全文约200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锋绘▲

最近,孩子因为一些不高兴的小事说了好几次“离家出走”。

一开始,我还没有在意,一是没有怎么太听清,二是以为她是看动画片或者动漫偶尔听到的词。

但随着近期几次“生活矛盾”小爆了一下下,我猛然发现,什么时候“离家出走”快变成孩子的习惯用语了?

淡定!我对自己说!

我想了一下,“离家出走”这个词出现在了我家的哪些情境里。











情境回放1:

脱口而出但会尴尬后悔

娃做手工,玩过家家,剪了N个纸箱子做成“庄园别墅”,又制作了N只纸箱动物,把阳台折腾得天翻地覆,这当然应该是她负责的清洁范围。

一向讨厌家务的娃闹心巴拉地开始收拾,恰好全家也定了晚上要出去吃晚饭,娃更加怒火连连,全家只剩下她自己在那收拾阳台,各种搞不定的时候,娃丧丧地对着我们来了句:“离家出走都比收拾卫生强!”

然后自己发现全家人的脸都僵住了,好像有点儿太过分了,就又自我解释地接着对大家说:“求帮助啊!”

估计当时还想说一句“我没有要真的离家出走啦”,但是没好意思说,太打脸了。











情境回放2:

索求未果或延迟满足

娃心心念念的一个包裹在半路丢了,里面是做手账用的“各路兵器”,沟通了好久只能重新发货,但又赶上预售阶段,娃还得等20天。

这种客观上的“延迟满足”我们又无法把控,娃爹听烦了娃的抱怨,来了一句:什么样的后果都有可能发生,要不就耐心等待,要不就及时止损!

娃自然听不懂啥叫及时止损,愤愤地说了一句:“看着吧,三天再到不了,我立刻离家出走!”

娃爹立刻就崩溃了,要暴起上房,家法处置,被我按住了。

后来我想了想办法,主动换了一家,这件事情就解决了。所付出的也只是多几次选择和沟通。

这种生气焦急情况只出现过一次。











情境回放3:

心烦意乱和言语发泄

在我看来,这个原因引起的情况是最多的。

娃有时候干脆就是为了发泄,有时候觉得不开心,有时候只是因为做不上来一道题而气急败坏。

这些,都会引起家庭成员的情绪波动,尤其是从小带大娃的姥姥、奶奶,还为此夜不能寐,抹过眼泪……就是担心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相比于家人的紧张和纠结,我觉得儿童在这个时刻的言语,有很大一部分代表了心情和当下情绪的一种宣泄,没有必要太过于刨根究底,研究字眼。

难道我们大人不也常常喊着明天就辞职”“再惹我下一秒我就原地爆炸给你看”吗?

有时候情绪上的一点爆破,也能有积极的一面:

呼出一口浊气!

虽然想剖析一下我家出现的家庭问题,但在这里必须要提前插播一句,的的确确有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生、初中生真的实施了离家出走。

比如在即将过去的四月,各种报道孩子离家出走的新闻就有不少:



4月15日,湖北大冶的一个孩子离家出走暴走20公里,原因是”和妈妈赌气“。

4月5日,内蒙一名13岁的男孩离家出走,先到呼和浩特火车站,又去了乌兰察布市,问其原因,答案是想体验生活,但也有和家人闹情绪的因素。

近期,一对8岁龙凤胎留下纸条后离家出走,字条中写道:“妈妈您太辛苦了,我走了不要想我,不要让我爸爸打您。”原因是孩子的父亲家暴母亲,才导致了这一幕的发生。

……



这些从家庭问题衍射到社会问题的例子甚至悲剧,更多的是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形成的爆发。

其中,又涉及到不同家庭的相处模式、家长和孩子的性格和原生家庭的盘根错节……

如果离家出走已成不可挽回的家庭矛盾,建议屏幕前的父母一定要求助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今天,咱们也不在这里展开分析,因为这个话题过于庞大, 根源也更深。

关于这篇小文,我更多地想和家长们沟通,娃抛出的“轻层次和程度的口头离家出走”,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态,以及怎样应对。

了解“拆屋效应”

说到拆屋效应,可能很多人不大明白,但浅明解释一下你就懂了:

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一般被求的人因为大要求无法完成,会退而求其次同意小的那个要求。

这个效应最大的好处是:让别人不好意思拒绝你。

因为,通常来说,人的潜意识里不太愿意连续拒绝同一个人两次。

有很多小朋友嚷嚷着离家出走的背后,是期待家长对此焦心忧虑后,达成一个自己的小目的。比如买一件玩具。

所以家长们可以判断孩子是否有这样的诉求和目的,并解读他内心深处的需求。

同时要坚定的是,这并不是置换,请孩子意识到不要进行“威胁”,不要以这样的方式去“吓唬”父母。

在家庭氛围中,为一个目的而设置选择题有时候可能并不明智。孩子们会很快意识到这样是不妥当的。

安抚疏导负面情绪

对一部分3-5岁的孩子来说,正处于性格和秩序建立时期,很多负面情绪就像一场小风暴,以不讲理、不沟通、极端执拗来给身边人进行一场“洗礼”。

这时,ta抛出的话不仅扎心,还十分不可理喻。

这个时候,大人们可以再平常心一点儿,尝试用同理心去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比较和指责在这个时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讲大道理也不会有什么成效。

带着孩子一起分散一下当下的注意力,去做一些户外活动,或者去读一下可以让孩子感兴趣的,和“离家出走”有关的一些故事。

我整理了一下工作过程中曾出版过的故事,都很有意义。

在娃前阵子的“暴躁期”,每天都带着她读一个故事,效果还是不错的,既转移了娃的注意力,还能真的让她知道,有一些说走就走的旅程,并不是真的离家出走,有一些因为气恼而仓促定下的决定,其实都可以被温柔地对待和解决,妈妈是永远会帮助你的

我也把这些故事分享给大家。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来一场主题故事会!

01
要勇气和执着,不要鲁莽

《怕冷的企鹅》

生来怕冷的小企鹅马克很想取暖,可试过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如果换了别人,可能就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了,但有主见的马克还是想再去探寻更多可能。坐上轮船,搭上飞机,走啊走啊,马克终于到达了心中的目标!是一座热带小岛!

小企鹅马克的确也是“离家出走”。

但这更像是一场童话意义上的“出征”和冒险,而非不顾一切的鲁莽出走。

爸爸妈妈们在引导孩子阅读的时候,重点可以放在执着和勇气上,告诉孩子,做任何事情,要经过思考,比如我们的旅行和出游,哪怕是临时起意,却也要经过基本的准备和判断。

想和小企鹅一样不断实现目标和梦想吗?

嚷着哭着宣泄着,是不太可能实现和达到的。

所以,我们要执着,不要鲁莽;要学习可爱的小企鹅,不能学习没有任何路线的嗡嗡嗡没头没脑的小苍蝇哦!

02
尝试一次体验黑夜之旅

《安静点儿,我要睡觉!》

在这个故事中,暴怒的小刺猬因为邻居们传出的噪声感到十分崩溃——笃笃笃!啄木鸟在施工。砰砰砰!兔子在修家门。呜呜呜!海狸在筑窝。小刺猬受不了,气呼呼地离家出走了。从天亮走到天黑。终于他找到了一处无人的小岛。这回,真的安静了!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他却睡不着了……原来,他还是思念那个有朋友和邻居的地方……

其实,如果爸爸妈妈有精力,也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孩子,不妨在某个时间点,真的带孩子来一场黑夜大探访。

注意,这里并不是要求你去吓唬孩子,让孩子体会黑夜的恐怖或者孤独,而是在孩子同意并很有兴趣的情况下,真的去看看万籁俱寂的黑夜是什么样子——

光线暗、人少、可能需要求助的时候找不到人,而且,如果真的身处其中,滋味并不一定好受……

让孩子在安全可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演练或真实体会一下黑夜和孤独,孩子会把时刻挂在嘴上的“离家出走”进行恰当的反思——这究竟值不值得实现呢?

03
郑重表达态度

《丑小鸭》

经典童话《丑小鸭》在《锋绘》中抛下了隐喻难过的外衣,增加了更多的温情。丑小鸭因胆怯和自卑离开家,一路行走在找寻自我的过程中,在路上遇见了很多善意和温暖,最终,他等到了自己真实的样子,收获了友情。

但我们要告诉孩子的是,童话故事中,剧情是可以重来和改写的,但人生不是。哪怕是丑小鸭遇到了那么多的好人,旅途中不明的危险依然存在。

离家出走的后果不堪设想,现实并非童话,生命很宝贵,相信孩子会从懵懂逐渐一点一滴地理解父母的用心。

04
我们认可你,会一直陪着你

《小蚊子安琪》

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正在体验自己的“独立个体”阶段,在这个时候,在青春期之前的那些年,父母的认可、鼓励和陪伴会成为她之后人生的重要砝码。

安琪的家人从不理解转为对孩子的信任,他们对另辟蹊径、特立独行的安琪施以最大的认可和包容。

和别人不一样?没关系。想做自己?当然可以。

家庭成员在这个时期少说“不要这样”“你这样不行”,可以让孩子内心驱动力更强大,让ta的情感世界更饱满丰富。

解决孩子成长问题,我们一直在路上。

但因为有《锋绘》陪伴前进,共同探讨,爸爸妈妈们不会孤单。

和编辑一起加油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