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台子古城(柳城)

 zqbxi 2023-04-30 发布于江西

  曹操灭乌桓之城。

       在辽宁省朝阳市南的袁台子村附近,存在着这样一座古城,它始建于东周时期,战国时期为燕国的北方重镇,西汉时期辽西郡的西部都尉(省军区)治所柳城县。该城址位于华北平原通往辽西走廊的重要节点,同时也与今日朝阳市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汉辽西郡西部都尉治柳城县位置

一、遗址概况

      袁家台子遗址,七十年代初即被发现。该遗址位于朝阳市西南十二公里的十二台营子公社袁家台子大队贾家窑村东北、濒临大凌河东岸台地上,高出河床五、六米。其东北为凤凰山,海拔592米,其西南为大柏山,海拔773米,隔河西岸有王楼山,海拔557.6米。大凌河自西南蜿蜒而来,绕经大柏山西、北麓及遗址西北边缘,向东北流去。

出土的带柳城文字的板瓦

      由于大凌河长期冲刷,遗址西、北边的堆积,已有相当一部分被剥蚀,现存面积约10万平方米左右。遗址堆积可分三层:上层为耕土层,中层为战国—汉文化遗存,灰土,以西汉遗存为多,厚约1.5米;下层为黄色生土层。发现有水井、窖穴、粮仓、陶密等遗迹,并发掘出大量西汉云纹瓦当、灰色绳纹板瓦、筒瓦和灰绳纹砖等建筑材料,其中也有少量战国时期兽面纹半瓦当;还发现有大量铁制农具,如锲、铧、锄镐、镰及车辑等;铁兵器有矛、铍等;还发现有燕刀、币、布币,汉半两与五铢、货泉等铜钱;并发现带“柳”字戳印的灰色绳纹板瓦数十块。特别重要的是,在该遗址东北方向约一公里的河坎上,发现了一处专门烧制“柳”字款和“柳城”字款的泥质灰陶绳纹板瓦的密场遗址。

酉城陶量

二、古城的历史沿革

       从考古发掘情况来看,袁台子附近早在夏家店文化时期就是一处比较大的聚落。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遗址南0.5公里的山坡上分布的一处西周至十六国时期的墓群,即王坟山墓群。

      目前该墓地已发掘的墓葬共计162座。墓葬的年代集中在战国和西汉两个时期,即燕将秦开却东胡所置五郡中的辽西郡以及西汉时期辽西郡,到东汉时期这一地区属东胡地后被曹魏所占,战乱多发,人无久居者,墓葬的数量也随之骤降。

柳城戳记的陶片

       值得注意的是,81WM29 墓出土的两件“酉城陶量”指明此地在战国燕时为“酉城”。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揭露了一处战国古城的名称,同时也为辽西地区古城考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燕辽西郡与汉辽西郡所辖的县地划分或许相似,但名字未必相同。

据《汉书·地理志》:“柳城,马首山在西南,参柳水北入海。”《后汉书·赵苞传》唐章怀注云:“柳城县,属辽西郡,故城在今营州南。”唐代时,营州就在现在的朝阳市区。

       东汉时期,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崛起,柳城则被乌桓所占据。所以,在袁台子遗址与王坟山墓群的中间地带存有少量的东汉乌桓墓,这时的柳城文化面貌已大有改变。

      秦汉之际,柳城的交通地位也非常重要,与之有联系且又产生重要影响的道路主要有卢龙道、傍海道等。卢龙道的东段走向为:出卢龙塞沿滦河西岸北行, 向东转入滦河支流即沿瀑河再向东北行, 进入青龙河流域沿汤道河东行,过大煤岭垭口,再东北行沿大凌河支流渗津河谷,经桃花池、黄道营子、沿大凌河谷古道直达十二台子乡袁台子, 这是古柳城越卢龙塞入中原最为便捷的天然通道。傍海道始见于《三国志》,柳城南抵傍海路途经南双庙乡、羊山镇五佛洞村、六家子镇、建昌县药王庙乡等地,柳城傍海道远在2000多年之前就已经形成。可见,袁台子在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魏武帝曹操征辽东走的就是卢龙道。

袁台附近出土的东晋壁画墓

        魏晋南北朝时期后被乌桓、鲜卑等占领,并成为其活动中心。曹操为了统一中原曾亲自北伐乌桓。据《三国志·田畴传》记载,曹操“令田畴将其众为向导,上徐无山,堑山堙谷五百余里,越白檀,历平刚,涉鲜卑庭,东指柳城”。而其进军路线分为两条: 一条沿努鲁儿虎山与大青山之间的峡谷长廊经建平南部扎赛营、喀喇沁、老虎山向柳城挺进,目的是为断乌桓退路;另一条,是从白狼堆沿大凌河谷直捣柳城, 途经喀左东山嘴、水泉、乌兰和硕、黄花滩,达柳城。曹操取得全面胜利后,不但恢复了“陷坏断绝”二百余载的卢龙塞道, 而且还打通了被乌桓“遮守蹊要”的柳城通往傍海的重要道路。由此,足见柳城地区在统一北方、沟通南北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东晋壁画墓中的仕女图

      1982 年发掘的朝阳袁台子东晋壁画墓,是这一时期典型的文化遗存,墓室内壁上的狩猎图、牛耕图、甲士骑马图、四神等形象生动,代表了当时较高的绘画水平。经过比较分析,其与中原及河西地区的魏晋壁画墓有诸多相似之处, 当然也不可避免地融入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因素,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这也证明了东北与中原的文化进一步融合,联系更为紧密。

     《晋书·载记》:“段兰拥众数万,屯于曲水亭,将攻柳城。宇文归入寇安晋,为兰声援,皝以步骑五万击之,师次柳城,兰、归皆遁……谓诸将曰:'二虏耻无功而归,必复重至,宜于柳城左右设伏以待之。遣封奕率骑潜于马兜山诸道。俄而辽骑果至,奕夹击大败之。”

      说明在魏晋南北朝前期,柳城还是鲜卑诸部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

       到了咸康七年(341),燕王慕容皝在今朝阳市区新建龙城:《资治通鉴》:“春正月,燕王皝使唐国内史阳裕等筑城于柳城之北、龙山之西,立宗庙、宫阙,命日龙城。”

       至此,柳城故地开始废弃,古城遗址逐渐沦为墓地。2012 年春,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镇袁台子村村民郭电志在其自留地耕作时,还曾发现一个辽代纪年石棺。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柳城的名称逐渐被世人遗忘。

景福元年十月火葬刘少帝當位造□□□

袁台子墓

       袁台子墓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街道袁台子村内,发掘于1982年,现已被原地封存保护。该墓出土了大量陶器、釉陶器、铜釜、铜魁及马具等珍贵文物。更为重要的是墓室四壁及顶部绘有彩色壁画。东晋时期壁画墓在朝阳地区较为罕见。它的发现对研究东晋时期的社会生活、服饰和绘画艺术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2006年,袁台子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列第242号,编号Ⅱ-22。

      墓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街道袁台子村。1982年发掘。墓室石壁表面涂一层黄草泥,上面又抹一层白灰面,以红、黄、绿、赭、黑等色绘制壁画。墓室门内立柱内面画门吏,东西相对。前室右龛内画主人像,坐于帐下方榻之上,左右方屏后各立侍女。在主人图前面的南壁上,画东西并列4女像,面对主人。西壁前部,上画奉食图,下画四神中的白虎及朱雀。西壁龛顶部画牛耕图。西壁后部画庭院图。北壁东部画屠宰图。北壁龛上部画玄武图。东壁前部画狩猎图。东壁北部画膳食图。东壁龛上部画车骑图。其他还有画于耳室壁面及墓顶等处的夫妇图、马图、甲士骑马图,以及日月、流云、黑熊等。袁台子墓壁画可以代表东晋时期的绘画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