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盐井钻、治(修)工具群

 zhangshoug 2023-04-30 发布于浙江

央视新闻 2023-04-30 11:48 发表于北京
央视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
文博科普产品《文博日历》

今天一起来认识

中国古代盐井钻、治(修)工具群

图片

图片

无盐不成味

盐被称为“百味之首”

“千年盐都

取自著名盐井

自流井大公(贡)井

早在1900多年前

这里就开始了井盐生产

自贡

有一座专门的盐业历史博物馆

记录了传承千百年的井盐文明

这套中国古代盐井钻、治(修)工具群

就是这里的镇馆之宝

图片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中国古代盐井这样开凿







中国古代盐井开凿经历了

“大口浅井”小口深井”两个发展阶段

“大口浅井”以战国时期“广都盐井”为代表

当时技术原始

劳动者需要在地下坑内挖掘、运土

图片

到北宋庆历年间

冲击式(顿钻)凿井法的发明

标志着盐井开凿进入了“小口深井”时期

图片

在向下掘进时

锉会通过杠杆原理被高高吊起

然后依靠自身重力

冲击地下的泥土和岩石

图片

△部分凿井工具

蒲扇锉长约3米

重约150至250公斤

刃口较宽

一般用来平地开井

银锭锉马蹄锉则用于凿小口

分别负责快速掘进和使井眼规则圆滑

利用这些工具

自贡1835年

掘出深度达1001.42米的燊(shēn)海井

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图片

△燊海井

燊海井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

是世界钻井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而这种技术的运用

也在后来的石油开采中得到了体现







这些工具处处体现盐工巧思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馆藏

不同形制的盐井钻、治(修)工具

700余件(套)

除了挖掘工具

还包括各种打捞、修补井腔

固井、淘井的工具

由于“小口深井”井口直径只有十几厘米

且深度在百米以上

在狭长的井内操作只能借助工具

挖井工具掉井里怎么办?

别慌!偏肩是最常使用的打捞工具之一

被称作“打捞工具之王”

图片

打捞落锉十拿九稳

图片

△偏肩取锉示意模型

一口井凿成之后

还需要各种专门工具进行维修保养

发口铲

用来铲除井壁上的泥物和岩层凸出部分

使井壁光滑

图片

△发口铲

空心滚龙镊子

可用楞齿凿刮井壁和锉断落井铁器

修补井腔后亦可用以规圆井壁

图片

△空心滚龙镊子


图片


小到一件工具

大到一座城市

都是中国井盐历史的生动注脚

井盐劳动者的经验与智慧

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