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南路记事(1)

 书柜茶室 2023-04-30 发布于上海

杨杏佛1893年出生江西清江,早年曾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并且加入了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杨杏佛追随孙中山到南京,在临时总统府秘书处工作。作为稽勋留学生,杨曾去美国留学。

在美留学期间,杨杏佛和一群怀抱着科学救国理想的留学青年一起,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高高举起了科学的旗帜。他们还创办了《科学》月刊,这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刊物。1917年,《科学》月刊迁往上海,积极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最有影响的科学团体和科学刊物,对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推进功不可没。

在美留学期间,杨杏佛学习了西方先进的工商管理和金融管理等相关知识。学成归国后,杨杏佛来到武汉,在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担任成本会计科科长。

1924年,杨杏佛再次找到孙中山,并随同他北上,又一次成为了孙先生的秘书。同年,国民党改组,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杨杏佛追随孙中山奔走南北,奉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与共产党人真诚合作,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奋斗。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杨杏佛被选为“孙中山葬事筹备处”总干事,国民党拨款八十万两白银在南京修建“中山陵”就是由杨杏佛管理的。

杨杏佛曾任孙中山的秘书,也是当时民权保障同盟的总干事。这个同盟,四处营救政治犯,做了许多共产党当时想做却无力做到的事情。

杨杏佛所在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组织营救了不少反对国民政府当局统治以及遭到清剿迫害的共产党人和社会民主人士。

这样一位爱国的仁人志士,竟然在暗杀。

南昌路100弄7号杨杏佛故居

1933年6月18日早晨8点,在上海市法租界内的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上的“中华民国国立中央研究院”门口,杨杏佛先生带着儿子杨小佛准备乘车外出,当杨杏佛的汽车正开出中研院大门时,提前分散埋伏在此处的四名刺客掏出手枪对着车里的杨杏佛连续射击十余枪,杨杏佛与司机中枪,杨杏佛将儿子压在其身下,听到枪响后的法租界巡捕吹响警笛,跑向案发现场,刺客们冲向提前准备好的汽车乘车逃跑。之后,杨杏佛被紧急送往位于法租界的广慈医院,但由于伤势过重,杨杏佛当天上午9点死亡,司机也死于枪击,杨小佛则幸免于难。

很显然,这次暗杀的目标就是置杨杏佛于死地,究竟杨杏佛因何遭此毒手。枪杀杨杏佛的凶手是军统四大杀手之一的赵理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