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现北平市民当年欢迎解放军入城的雕像群

 昵称69584090 2023-05-01 发布于海南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来到位于香山脚下的香山革命纪念馆,

参观“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大型展览

展览中,有一组北平市民当年欢迎解放军入城的雕像群,

引导参观者穿越时空,走进当年人民解放军入城的历史情景之中……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军事包围,政治争取,北平和平解放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一个光辉范例,被誉为“北平方式”。

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进驻北平的入城仪式。

解放军原本计划1949年1月29日进入北平接防,但考虑到这天是农历正月初一,为了不打扰北平市民过年,决定推迟两天。

这天虽然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但一大早,北平的工人、学生、市民就一群群一队队,从四面八方涌向前门广场,挤满了大街小巷。

北平的市民手执旗帜,高呼口号,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

上午10时,天空升起了4发信号弹,入城仪式正式开始。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入城队伍由一辆插着红旗的装甲车引导,随后就是悬挂着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肖像的四辆卡车,领袖像后面是整齐的军乐队,

再后面是装甲车队、炮兵车队、坦克部队、骑兵部队和步兵部队。入城部队人数有3万人,坦克和装甲车80辆。

入城的官兵列着整齐的队列,喊着响亮的口号,从永定门进入,沿着永定门大街、前门大街,

浩浩荡荡、威武庄严地向前开进,

接受北平群众的检阅。

入城部队所到之处,到处都是欢腾的人群,整个北平城沸腾起来了。

工人、农民、学生手摇小彩旗,

唱起革命歌曲,高呼口号,

路边的广播车高声广播:“北平得到了真正的和平!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

道路两边的人群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欢迎队伍中活泼热情的女学生,在部队行进的两边扭起了大秧歌。

学生们手持标语,爬上装甲车贴标语,和战士们热情握手。标语贴完了就用笔写,最后不但坦克贴满了标语,战士们的身上也都写满了“庆祝北平解放”、“欢迎解放军”之类的标语。

图为学生爬到坦克上,用粉笔写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有的大炮筒上,骑了四五个小伙子,他们神气地摆着手,把人们扔上来的花环套在炮筒上。

还有在自己身上写下“解放人”这几个大字,用这种方式庆祝北平和平解放。

燕京大学的学生们自发列队欢迎解放军入城。

民主党派人士、教授、学者、社会名流周建人、胡愈之、张奚若、钱伟长、费孝通、李广田、张东荪等和欢迎人群汇聚在一起,

手执旗帜,高呼口号,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

很多老者一看到毛主席的像,首先脱帽鞠躬,然后仔细地端详着说“啊!毛主席年纪还不大呢,这是人民的福气……

登上前门箭楼检阅入城式部队的有平津前线司令部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彭真、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兼市长叶剑英以及北平联合办事处全体代表等。

入城部队过前门后向东进入东交民巷。

筹备入城仪式时,毛主席指示说:一定要从东交民巷入城。东交民巷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让毛主席做出这样的指示?

毛主席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指示,是因为东交民巷,见证了中国被列强欺压的那段屈辱历史。正是因为东交民巷有长达50年不属于中国人的历史。

在商定进入路线时,毛主席特意交代:东交民巷这个长在中国人脸上的疮,是时候根治它了!毛主席还特别指出,部队里的美式坦克、大炮都拉出来,要从美国领事馆的门前经过,向他们亮一亮解放军的威风。

将美式坦克和炮车这些先进武器拉到美国面前看,一是为了展示解放军已经不是那个“小米加步枪”的军队,而是具备了捍卫革命果实的实力。

同时可以让美国人看一看:通过蒋介石这个“运输队长”,美国人给我们送了多少装备。

当解放军的队伍经过东交民巷时,英、美等各国领事馆大门紧闭,屋里的人也不复从前的趾高气昂,都锁在屋里不做声,只有个别胆子大的凑到窗口拍了几张照片。
图为东交民巷美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观看人民解放军入城。

东交民巷这个自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以来一直被帝国主义霸占的“国中国”,昔日的威风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部队经崇文门内大街、东单、东四、北新桥、太平仓,与另一路从西直门入城的部队会合,再折向南行,经西四、西单、西长安街、和平门、骡马市大街,由广安门出城。入城仪式持续了6个小时,直到下午4点结束。

这次入城式,向全国、全世界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高昂士气,预示着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在全国和全世界均引起强烈反响。

一家外国通讯社当天由北平发出的电文稿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规模前所未有,士气十分高涨,装备异常精良,实为一支强大的有战斗力的部队。”

“中国革命方兴未艾,南京当局大势已去。”

毛泽东主席评价说:“北平入城式是两年半战争的总结;北平解放是全国打出来的,入城式是全部解放军的入城式。
雕塑为本人现场拍摄,部分专业说明与历史照片来源香山革命纪念馆及网络资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