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杯茶是如何折射出黛玉宝钗各自真实人性的?论交心我一定选黛玉

 liuhuirong 2023-05-01 发布于湖北

《红楼梦》问世多年钗黛之争一直未能平息,宝钗和黛玉各自的优秀和微瑕之处,世人有目共睹。只是钗黛之争很多时候是无谓的争执,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一味看到一个人的优点而看不到他的缺点,也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缺点而就此否定他整个人,更为成熟的态度是保持中庸和客观地看待身边每一个人,同时保持发展和变化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刚进贾府不久的黛玉,确实显得有些“小性儿”,她不像宝钗那样大方宽厚。宝钗上对贾母王夫人,下对婆子媳妇小丫头,说话做事都圆满周到,她能仔细揣摩贾母王夫人这些中老年人的喜好,又能笼络婆子媳妇,还肯和小丫头们一起玩笑,对比初到贾府不久的黛玉,大家当然更喜欢宝钗。

黛玉那时丧母不久又小小年纪远离家乡,虽说有贾母疼爱,但到底是在舅舅家。偏偏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因此有些不太得人心,原文第五回对此阶段宝钗黛玉的各自性情略有描述: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 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笑。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那时的黛玉,还有几分“小家子气”,为了几只宫花当众让周瑞家的难堪,又屡屡和宝玉闹脾气,不是剪荷包就是剪扇坠子,弄得人尽皆知,略有些不好看。

但这是黛玉年幼时的一些表现,《红楼梦》里时间线和年龄线是乱线,因此也不必细究,但后来的黛玉,不知是不是因融入贾府的生活的缘故,她渐渐大方舒展开来,给前来送东西的宝玉院里的小丫头佳蕙分钱,给宝钗派来的婆子赏钱,又热络地和她说话,让她打点酒暖暖身子。

再后来,黛玉已经能随性地妙语连珠一般和姊妹们开玩笑,但这种随性和开朗,其实是从宝钗和她说读杂书的事开始的。那是在宴席上,黛玉说了几句《牡丹亭》《西厢记》里的话,别人都没留心,也大概不懂,反而是宝钗这个做姐姐的,留心听见了。

在古代,女孩子们看这种杂书,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看禁书,尤其像贾府这些贵族之家,诗书之族,未出阁的女孩看这种杂书,是一定会受长辈惩罚的。例如宝钗幼时读那些诗词戏曲等,被家里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可见这类书在古代,小孩儿和未出阁的女孩儿家是不能读的。

因此,宝钗在知道黛玉读那些书后,反而抽空将黛玉叫到房里,和她款款道来,告诉她既然认得字,就应该拣那正经书看,“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宝钗的话说得黛玉只低头喝茶,心下暗服。自此,黛玉对宝钗的看法已经有了改变,是什么改变?她意识到自己“自误”了。第四十五回,当宝钗黛玉再次交心时,黛玉向宝钗吐露真言: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得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她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 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从这段话看,黛玉是掏心掏肺地和宝钗谈心,她认可了宝钗素日待人的好,也承认了自己的多心,她曾以为宝钗心里藏奸。她还承认往日是她错了,误到如今,也表示十分感激宝钗。这段话很令人动容,黛玉是个清高孤傲的女孩,且因自幼丧母,没有兄弟姊妹,因此内心孤独敏感。

这样的女孩,内心其实脆弱无依,但另一方面,在相信别人后,也会将全副身心交给对方黛玉对宝玉如此,后面我们会发现,她对宝钗仍然如此。

再看下文:

宝钗笑道:“……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 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

这段对话虽短,但宝钗除了给黛玉关于调养身体的建议,又从行动上给到黛玉实际的帮助,她从自己家里带来燕窝给黛玉,让黛玉屋里的丫头自己熬,这样即可暂免惊动贾母王夫人凤姐,不用从贾府公账上出钱,又不用惊动底下婆子丫头们。

另一方面,黛玉和宝钗两人对这同一件事的看法却截然不同,在黛玉看来,燕窝的事还是小事,只是宝钗多情又有心很难得,而在宝钗看来,她却并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里,她认为这只是一些小事,她反而觉得她无法在人人跟前多应候应候而已。可见,同一件事,立场和处境不同,看到的境况自然也不尽相同。

自此,我们看到宝钗在大观园一贯的习惯,她一贯是长姐的身份出现在这些姊妹跟前,又以最为贴心的小辈的身份给大家出谋划策,她习惯于热忱地帮助所有人,无论是帮忙出主意还是赠大家衣物饮食,她习惯在“人人跟前去应候”他们。所以,在她眼里,并不真的把这种应候当作什么了不起的情分。而黛玉则不然,黛玉太容易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情感和付出。

黛玉的孤独决定了她内心是希望与人交心的,但她的孤傲又决定了她很难主动走进别人,更难主动和谁交心。黛玉的这种性情,既纯情又令人心疼。反而是宝钗,在表面热情,但内心却又显得比较冷漠。例如在抄检大观园后,宝钗决定搬离贾府,但彼时湘云却是和她住在一起,照理说宝钗无论如何都应该知会湘云一声,但她没有:

一语未了,只见人报:“宝姑娘来了。”……宝钗道:“……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
李纨因笑道:“既这样,且打发人去请姨娘的安,问是何病……好妹妹,你去只管去,我自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宝钗笑道:“ 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过去,竟把云丫头请了来,你和她住一两日,岂不省事。”尤氏道:“可是,史大妹妹往哪里去了?”宝钗道:“我才打发她们找你们探丫头去了,叫她同到这里来,我也明白告诉她。”正说着,果然报:“云姑娘和三姑娘来了。”大家让坐已毕,宝钗便说要出去一事,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

宝钗临时告诉湘云这个消息,后又在湘云本人到场之前,自作主张地对李纨等人说把云丫头请来住一两日,这可是有些为难湘云了,她都未曾事先问过湘云的意思,就这么随意做主,岂不是让湘云陷入被动了?

换作是黛玉,她就决计不会如此,她不会撇下湘云不管。这正是宝钗最令人所诟病的地方,她为人虽则热情,但却未必有黛玉那般待人诚心,也更不肯像黛玉那样对人推心置腹交心谈心。

这钗黛的这个区别,更从一盏茶里显示出来:

黛玉道:“……我虽不管事……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宝玉正欲走时,只见袭人走来,手内捧着一个小连环洋漆茶盘,里面可式放着两钟新茶,因问:“她往那去了?我见你两个半日没吃茶,巴巴的倒了两钟来,她又走了。”宝玉道:“那不是她,你给她送去。”说着自拿了一钟。 袭人便送了那钟去,偏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钟茶,便说:“哪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倒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得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袭人送茶这段,是因巧合才导致她那两杯原是送给宝玉和黛玉的茶,只剩了一盏,偏还送到宝钗和黛玉跟前了,她原本是想紧着渴了的那位小姐先吃茶,再去倒一杯,这说明袭人心中有数——两位小姐未必肯共饮一盏茶。但实则不然。

此时的宝钗和黛玉关系不同以往,宝钗先接了茶,喝了一口后,直接将杯盏递给黛玉,而黛玉只说自己不能多吃茶,接着将宝钗吃过的剩茶一饮而尽,别无多话。黛玉是那么有洁癖的人,如今却肯接宝钗饮了一半的茶,这充分说明她已对宝钗放下芥蒂,完全接受了宝钗。

而宝钗却是个冷情的人,很少将情放在心里,只是在人人跟前辛勤地应候着,如同应付差事一般,真遇到难事需要担事的时候,可能会失望,就如同湘云说的,“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做了”。所以,宝钗这样的人,适合做普通朋友,但绝不适合深交。而黛玉这样实心眼的女孩,则最令人心疼。

参考文献:《红楼梦脂汇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岳麓书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