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牙疼止疼小偏方

 zhangshoug 2023-05-01 发布于浙江
中医养生 2023-05-01 09:01 发表于云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少到老,从春到冬,都会有牙痛出现。中医治牙痛,那是拿手好戏。

牙齿是骨之余气所化,是长在牙龈肉周围上,足阳明胃经,循鼻子到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从腮帮子入下齿,所以牙龈肉乃阳明经所主,阳明胃肠又主肌肉,所以肌肉肿毒,总离不开阳明积热,这牙龈肿痛是胃肠积热循经上攻所致。

也就是说它跟肠胃关系最大。古人讲,六经实热,总清肠胃。就是你全身热气腾腾,肠胃一定要先清空,清空肠胃,热气就下降。

图片
图片

图片

1

治牙痛神方:清胃散。

清胃散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为治疗牙痛之良方。组成为生地黄、当归身各6g,牡丹皮9g、黄连6g、升麻9g。

李氏的方剂里“升阳散火”的思想较多,所以清胃散里面有升麻,且升麻的用量相对较大。

清胃散的君药为黄连,臣以升麻,升麻性寒,能够清胃解毒。这些清解的药可以把人体的败浊给它化下去,以治胃火牙痛;

再一个是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黄连得升麻,泻火不凉遏,升麻得黄连,散火而不升焰。丹皮、生地凉血清热。当归养血活血,与生地合则滋阴养血,与丹皮合则消肿止痛,共为佐药。

此方的核心是“苦寒清之,火郁发之”,这也是其立方原则,苦降、升散,共奏清胃凉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

《医方集解》载本方有石膏,其清胃之力更强。有一首方歌: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专治牙痛与牙宣。 

有人问我,中医是慢郎中啊!可是在过去啊,没有西医的时候,中医一样治这些急难重症。

图片

2

《黄帝内经》说,治疗疾病,要懂得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如何区分?暴痛属实,久痛隐痛属虚。

痛起来像火爆那样,很快,很猛烈的,要泻火。痛起来绵绵不休的,隐隐作痛,要补虚。

实证一般是比较急的,叫暴病多实,虚病一般是比较久的,缠绵的,隐隐作痛,叫久病多虚。牙痛还会伴随红、肿、热。用这清胃散富含三大理法,开盖加水跟撤火。

这牙部肿热,就像烧红了的滚水一样,牙龈肉虽然在上面,而热却是从下面阳明胃肠经蒸上来的。

所以要让这锅水迅速凉下来。

第一通过黄连直接清胃肠积热,就像清里釜底的薪火一样。

第二用生地、当归、丹皮来增液凉血,就像往锅中加水一样,加点凉水下去,沸腾之势就减轻了。

第三你想要水凉得快点,一定要把锅盖打开,不然越焖越热,这时通过升麻,直接揭开阳明锅盖,这样盖子打开,热势就能透发出来。

所以三管齐下,锅中的水由沸腾之势,佷容易就转为清凉。

而人体鼎沸疼痛难耐的牙火,也很快好过来。

所以清胃散,不仅用于治疗牙周炎,胃火牙痛,一切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三叉神经痛,只要是胃火上攻,皆可用之。

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图片

审核:卢药师

编辑:三七小妹

 

【针灸】牙痛只需要一针(图文详解)

医者俱乐部 2023-11-05 13:06 发表于河南   土豆微信        

岐黄医书

牙痛是临床常见的疼痛症状,多因牙齿与牙周局部组织患所引起,一般可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两大类,火牙痛又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三种,虫牙痛即齲齿牙痛。

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银为胃之络”,所以牙龈痛肿多属胃火应清胃,牙齿松动而痛多属虚火应滋肾。

图片

从经络学角度看,手阳明大肠经人下齿中,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所以下牙痛多取大肠经穴位,上牙痛多取胃经穴位。

那么针灸如何选穴治疗呢?高树中教授临床一针疗法经验如下:

1.翳风

治疗风火牙痛。

风火牙痛的特点是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或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用翳风治风火牙痛是笔者从著名针灸专家彭睁山教授《针灸秘验》一书中看到的,用于临床,针入痛止,究其理,翳风属三焦经穴,针之可泻三焦之火,又是祛风要穴。

翳风是三焦经的穴位,在耳朵的后下方,耳垂后方的凹陷中。见下图:

图片

2.内庭

治疗胃火牙痛。

胃火牙痛 的特点是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可伴有口渴、口臭、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等胃热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胺性根尖周炎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性擅清热。

针时用泻法,此穴对多数胃火牙痛有效,若胃火较甚,可加剌下关、颊车等穴,如加服清胄散等清热泻火解毒中药,标本兼治,效果更好。同时嘱禁食辛辣、牛羊肉等性温助火之品。

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穴位,位于足背第 二二趾间缝纹赤白肉际处。


3.太溪

治疗虚火牙痛。

虚火牙痛的特点 是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问或过性生活后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可伴有腰酸、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多见于老年人慢性牙周病,但年轻人患虚火牙痛者也时有所见。

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所以牙齿疼痛多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年老体虚、素体票賦不足或房劳纵欲过度等,均可导致本病。太溪穴位于内踝 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是肾的原穴,有补肾阴、降虚火之功,故虚火牙痛用之最宜。

针刺时,一般多取双侧用补法。笔者发现,肾虚病人太溪穴处外观多呈凹陷,按之虚软。针后针孔处也呈凹陷,肾虚越厉害,针孔凹陷的程度就越明显,时间就越长;随着肾气的恢复,针孔凹陷的程度和时间也随之减轻和缩,甚至消失。

此外,不少虚火牙痛是酉时(下午5-7点) 发作或加重,可于发作前针太溪,往往针后牙痛即不再发作, 继针数次,可不复发。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在内踝与踉腱之间的凹陷中,见图:

图片

4.大杼

治疗龋齿或虚火牙痛。

大杼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见图:

图片

5.偏历

治疗各种牙痛,尤其是龋齿牙痛,用其他穴位不效时,此穴往往有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