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阳两虚

 汾河图书馆 2023-05-01 发布于山西

按照中医阴阳理论来说,气和阳均属于阳的范畴,但二者又有不同。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动力,阳是人体偏于温热性质的功能总称。


气包含阳气,而阳虚是气虚之渐,就是气虚严重后进一步发展就成了阳虚,所以气阳两虚的症状既有气虚的存在,又有阳虚的存在,侧重点不同。


偏气虚的就是指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因为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所以临床上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等症候。


气虚总有面色恍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至晕厥等表现。阳虚除了气虚的症状之外,还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沉迟而无力,舌体淡胖苔白或者有齿痕等。


所以不同的脏腑气阳不足后,还有相应的临床表现。肺气虚后可以表现为人体的抵抗力不足,卫外无力,容易感冒或者容易汗出。


心气虚则可以表现为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出现脉象虚弱无力或者微细,同时可以表现为气短乏力、胸闷不舒、心悸怔忡等。


脾气虚可以表现为食欲不振、饮食减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或出现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精神萎靡,水液代谢紊乱而出现肢体水肿等。


肾气虚可以出现头晕耳鸣、小便不利、容易疲倦等。阳虚就是在各个脏腑气虚之后出现的畏寒怕冷或出现自汗、脉象沉缓、沉迟而无力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