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地中海西亚篇)

 关心明天1 2023-05-01 发布于江西
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地中海西亚篇)

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地中海西亚篇)

ag獭

ag獭

好奇而无用的獭獭

1,086 人赞同了该文章

目录

收起

系列目录——

埃及

左塞尔金字塔

代赫舒尔金字塔群

吉萨金字塔群

门农巨像

卡纳克神庙群

阿布辛贝神庙

亚历山大灯塔

美索不达米亚

乌尔神塔

尼尼微古城

泰西封大拱门

伊玛目阿里圣陵和纳杰夫和平之谷

黎凡特

耶路撒冷圣殿山

巴勒贝克神庙群

倭马亚大清真寺

土耳其

哥贝克力石阵

阿尔忒弥斯神庙

摩索拉斯陵墓

索菲亚大教堂

伊斯坦布尔大巴扎

苏莱曼尼耶清真寺

塞利米耶清真寺

希腊

阿特柔斯宝库

雅典卫城

埃皮达鲁斯古剧场

阿拉伯地区

马里卜大坝

佩特拉

希巴姆古城玩过文明系列的朋友,一定对游戏中的奇观印象深刻。早在人类文明之初,世界各地的人们就建筑了各式各样的人工奇迹,它们或是体积巨大,令人震撼,或是工艺精巧,引人流连,或是违反常规,让人惊奇。

16世纪荷兰画家描绘的七大奇迹,画家的资料主要来自前人的传说,并没有亲眼目睹其中的一些奇迹

公元前4世纪,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东地中海与中东文明世界融为一体,南来北往的旅行家见到各地的建筑奇观,逐渐有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的说法。公认的七大奇迹名单大致形成于公元前3-前2世纪,包括吉萨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奥林帕斯宙斯像、以弗所阿耳忒弥斯神庙、哈利卡纳苏斯摩索拉斯王陵墓、罗得岛太阳神铜像以及亚历山大里亚的灯塔。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的尺寸对比,Wiki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完整共存的时间,最多不过60年,如今,七大奇迹仅剩吉萨大金字塔存留。尽管如此,七大奇迹在西方一直备受赞誉,后人也仿照前人,提出过中世纪七大奇迹等各种列表。随着西方文明影响力的提升,如今,七大奇迹仿佛成了世界性的概念,许多没有入选七大奇迹列表的人类建筑奇观,都被冠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称号。

其实,古代世界能够被称为奇迹的建筑,何止七八个。七大奇迹,不过是人类文明一角(东地中海和两河流域)一时(希腊化时代)的缩影。让我们聚焦工业革命之前修建的,规模巨大的建筑物,感受下人类社会在精诚团结中所能积聚的力量,以及巨大建筑给人的震撼和压迫感,第一期,先来到七大奇迹的原点,东地中海和西亚地区。

*.以下建筑奇观根据地域分类,按照时间排序,只选取始建于1800年之前,有考古遗迹,规模比较大的奇观。

*.图点开可以放大,我尽可能地找了各个奇迹的高清图片。

系列目录——

ag獭:巨物恐惧:卫星视角下的宫殿和古迹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地中海西亚篇)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西地中海西欧篇)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中北欧篇)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波斯中亚篇)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南亚篇)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南亚篇)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南美篇)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中北美篇)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非洲大洋洲篇)

ag獭: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亚边缘篇)

埃及

左塞尔金字塔

建造年代:公元前27世纪

左塞尔金字塔及其附属建筑

左塞尔金字塔(Pyramid of Djoser)位于孟菲斯西北的沙卡拉,被认为是埃及最古老的石制金字塔,传说左塞尔的宰相伊姆霍特普为其设计了这座金字塔。在左塞尔金字塔之前,古埃及君王都埋在方型的马斯塔巴中。左塞尔金字塔是古埃及为数不多的阶梯形金字塔,金字塔底边长121米,宽109米,高62.5米,外层覆盖着抛光的白色石灰石,金字塔下方迷宫般的走廊长达6千米,放置着许多古代文物。这座金字塔的造型、位置、结构都和后世的金字塔有很大区别,代表了埃及金字塔的早期形式。

代赫舒尔金字塔群

建造年代:公元前27世纪-公元前26世纪

建设失败的美杜姆坍塌金字塔

斯奈夫鲁弯曲(Bent)金字塔

造型和技术趋于成熟的斯奈夫鲁红色金字塔

代赫舒尔(Dahshur)位于开罗以南,这里坐落着多座金字塔,最著名的是胡夫父亲斯奈夫鲁修建的2座金字塔。斯奈夫鲁先后修建了3座金字塔,第1座位于美杜姆,坡度比较陡峭,是古埃及第一座直边金字塔,但是还没造完就坍塌了。第2座金字塔起初建造角度比较陡峭,之后可能是为了防止崩塌,采用了较平缓的角度,使金字塔呈现出奇特的弯曲外形。第3座金字塔坡度比较平缓,造型规整,标志着金字塔制造技术的成熟。这2座金字塔高度均超过100米,按照体积,是仅次于胡夫和卡夫拉金字塔的古埃及第3、第4大金字塔。

吉萨金字塔群

建造年代: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25世纪

不常见视角,现代建筑在金字塔前显得如此渺小

人类与建造金字塔的巨石

吉萨金字塔群(Giza pyramid complex)位于埃及首都开罗附近,始建于4500多年前的古埃及第四王朝,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最古老,也是唯一幸存至今的奇迹。数千年来,人们始终震慑于金字塔的巨大,并为其建造方式和年代争论不休,由此也引发了许多神秘主义推论和思想。

大金字塔的内部结构,其中的一些通道无疑和一些天体有关,在古代,想要达到如此之高的建造精度,离不开天文观测

金字塔中的大甬道(上图中的9)

吉萨金字塔群主要由胡夫、卡夫拉、孟卡拉3座金字塔组成,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又称大金字塔,底边长230.4米米,原高146.5米(残高138.5米),在建成之后的两千多年,一直都是全世界最高大的建筑。大金字塔由大约230万块数吨重的巨石堆成,外面包裹着光滑的覆面石(后被拆除),它的四条底边长度误差不超过6厘米,各条边几乎完全对准正东、正西、正北、正南方向,无论是建造难度还是精度,都十分惊人。

狮身人面像

空中俯瞰吉萨金字塔群

卡夫拉金字塔的尺寸稍逊,修建在更高的台地上,肉眼看来几乎和大金字塔一样高,卡夫拉法老还在附近修建了著名的狮身人面像,从爪子到尾巴,狮身人面像全长73米,高20米,也许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雕像。孟卡拉金字塔的尺寸最小,但高度也有65米。3座金字塔的方位、尺寸都非常精确,从空中鸟瞰,3座金字塔近似排列成一条直线,恰和天上的猎户座腰带3星对应。一些研究者认为,吉萨金字塔群连同尼罗河在内,与天上的星辰相对应,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并指向了一个更早的修建年代(公元前1万年)。

广告

来世之旅:古埃及死者之书

京东

¥113.00

去购买

门农巨像

建造年代:公元前14世纪

门农巨像(Colossi of Memnon)位于卢克索以西,埃及古都底比斯附近,修建于18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两尊18米高的巨像目光朝东,双手放在膝盖之上,据信这两座雕像原先雕刻的是法老的妻子和母亲,如今因损坏严重而无法辨别原貌。巨像最初由单块巨型石英砂岩雕凿而成,这些石英砂岩来自600多千米外的开罗附近,这是当时人们移动的最大的巨石,由于重量过大,只能通过陆路运输。

门农巨像原先摆放在阿蒙霍特普神庙入口,这座神庙规模可能比著名的卡纳克神庙还大。由于尼罗河泛滥和地震,阿蒙霍特普神庙早已损毁,只有门农巨像存留至今(但也遭到严重损坏,上图右侧巨像上半部分就是重建产物)。传说在地震后,门农巨像会在特定时刻“唱歌”,许多希腊罗马旅行家都记录了巨像的歌声,有人说它的声音像七弦琴,也有人说像口哨。2世纪末,罗马人对神像进行了一些修复,此后,再也没人听到门农巨像的歌声了。

卡纳克神庙群

建造年代: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1世纪

卡纳克神庙群的3d复原,altair4.com

鸟瞰卡纳克神庙

卡纳克神庙的狮身人面和山羊雕像大道,连通了卡纳克和卢克索神庙,长达数千米

卡纳克神庙群(Karnak)位于卢克索以北,始建于3900年前的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十八王朝后,底比斯成为上下埃及的首都,卡纳克神庙于是成为埃及的宗教中心,此后历朝法老(包括希腊化的托勒密王朝)都对其进行增修,终于有了现在的规模。

大柱厅的3d复原,altair4.com

阿蒙神庙入口

大柱厅中的巨型石柱

石柱表面装饰着浮雕和铭文,顶端的柱头则与纸莎草形状类似,代表了创世之初的水域

图特摩斯法老攻击亚洲敌人

图特摩斯方尖碑

卡纳克神庙群可分为3部分,包括多座献给不同神灵的神殿,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中间的阿蒙神庙。阿蒙神庙占地约25万平方米,进深366米,设有6道大门,第一道最大,高43.5米,宽113米。阿蒙神庙的大柱厅占地5000多平米,几乎可放下一个巴黎圣母院,是世界最大的有柱神庙。大柱厅中有16行134根粗大的石柱,中间两排石柱高达24米,周长达10米,顶部的楣板重达70吨,足可站立百人,体积尤为巨大。大柱厅的石柱和墙面都刻有浮雕,描绘了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的战斗场景。林立的巨型石柱犹如岩石森林,给人极大的震撼和压抑。

阿布辛贝神庙

建造年代:公元前13世纪

阿布辛贝拉美西斯神殿和奈菲尔塔利(拉美西斯二世的妻子)神殿

老法老在看着你

阿布辛贝神庙(Abu Simbel)位于埃及南部阿斯旺西南,神庙修建于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在当时,阿布辛贝属于努比亚地区,法老拉美西斯希望能通过修建奇观的方式,震慑当地居民,使努比亚地区逐渐埃及化。

搬迁中的阿布辛贝神庙

法老夫妻在看着你

神庙深处的4座雕像

阿布辛贝神庙由两座在岩石中开凿的巨型神殿组成,较大的拉美西斯神殿深达60多米,门口雕刻着20米高的巨型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神殿深处放着包括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在内的4座神像,传说在每年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和登基日,阳光将准确地射入神庙深处,照射到拉美西斯二世雕像身上。1964年-1968年,为了修建阿斯旺大坝,神庙被整体搬迁到200米外的新位置。由于计算失误,如今阳光照射到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的日期要比原来晚一天。

亚历山大灯塔

建造年代:公元前3世纪

刺客信条起源中的亚历山大灯塔

七大奇迹中的亚历山大灯塔(Lighthouse of Alexandria),位于地中海沿岸亚历山大港附近的法罗斯岛上。灯塔始建于托勒密王朝时期,底边每边长约30米,高度在103-118米之间,是当时仅次于胡夫和卡夫拉金字塔的世界第3高建筑物。灯塔由小亚细亚的建筑师Sostrate设计,顶端设有灯火楼和反光镜,据说方圆50千米的航船都能看到灯塔顶端的亮光。

托勒密王朝货币上的大灯塔

亚历山大港沿海水下发现的灯塔遗迹

亚历山大灯塔修建完成后历经多次地震,最终于14世纪彻底损毁。当时的马穆鲁克王朝苏丹曾有意在附近建造新灯塔,但最终没有实现。虽然人们并不知道灯塔的确切高度和形状,不过数百年来,旅行者们对灯塔外形和规模的记载相当统一,许多早期埃及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宣礼塔都模仿了灯塔的三段式外形设计。

美索不达米亚

乌尔神塔

建造年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0世纪

艺术家复原的乌尔神塔,游戏Old World概念图

考古学家发现乌尔神塔的时候,只发现了底层的基座部分,目前的楼梯和下层立面是萨达姆时期重修过的

乌尔神塔(Ziggurat of Ur)位于伊拉克南部的纳西里耶附近,始建于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大约和埃及的金字塔同时。两河流域的这类高塔历史可以追溯至8000年前欧拜德时期的高台,人们相信众神就住在神塔顶端的神庙里,他们修建了许多类似的高塔,层数从2到7层不等。

乌尔神塔是这些高塔中最有名的一座,一些学者认为它就是圣经中通天塔的原型。乌尔神塔是乌尔城守护神月神南那的神殿,神塔地基长64米,宽45米,高度超过30米,由泥砖砌成。神塔最下层的基础修建于苏美尔时期,上层可能修建于新巴比伦时期。Etemenanki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另一座著名神塔,据说高达91米,也被认为是圣经中通天塔的原型之一,不过目前只剩废墟,具体规模只能依靠推测。

尼尼微古城

建造年代: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7世纪

19世纪艺术家复原的尼尼微城

19世纪艺术家复原的尼尼微宫殿

尼尼微的视频复原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68&v=XzFySIllqk8&feature=emb_logo

尼尼微古城(Nineveh)位于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附近,新亚述帝国时期,尼尼微一度成为帝国都城,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拥有10-15万人口。纳西尔帕二世(公元前9世纪)在位期间,尼尼微迎来了大规模扩建,并在辛那赫里布(公元前8世纪)统治时期达到极盛。尼尼微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很久,一百多年后,随着亚述巴尼拔的去世,帝国在米底、巴比伦等国攻击下灭亡,尼尼微也在战火中沦为瓦砾(前几年又被伊斯兰国破坏了一遍)。

东城墙和沙玛什门

现代复原的尼尼微城门

根据考古学家的挖掘,公元前8世纪的尼尼微城墙周长12千米,城墙由6米高的方石外墙,以及10米高,15米厚的泥砖内墙组成,城墙每隔18米,设一突出的塔楼,通过阶梯和城墙相连。尼尼微全城有15座城门,其中最大的是沙玛什门,以太阳神沙玛什命名。城门宽70米,突出于城墙20米,可能是新亚述帝国时期尼尼微最重要的一座城门。城市的用水由18条水渠提供,其中最长的水渠长度超过了65千米。

纳西尔帕二世宫殿中的Lamassu雕像

亚述巴尼拔宫中的征战浮雕

今天,尼尼微遗址最鲜明的标志是两个大土丘,其中最大的库云吉克土丘高20米,长约800米,宽约500米,是古代亚述宫殿和一些神庙的所在。辛那赫里布统治时期,亚述人在库云吉克土丘上兴建了长503米,宽242米的“举世无双之宫”,宫殿地基高22米,由石灰石和约1.6亿块泥砖砌成,俯视着尼尼微全城。宫殿本身高约20米,同样由泥砖砌成,并以上釉的彩砖装饰,入口处摆放着重达30吨的Lamassu(带翅公牛人头兽)雕像。宫殿内部包括至少30间房间,装饰着长达3千米的浮雕,记录了宫殿施工和亚述人征战的场景。

尼尼微的浮雕,描绘了建在房屋顶端,由水渠浇灌的花园

亚述巴尼拔宫中的一些浮雕

一些学者认为,七大奇迹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其实位于尼尼微,就在辛那赫里布宫中。出土铭文提到,辛那赫里布从远处的山谷引水,修建了一条由白色石灰石砌成的水渠,并建造了一个巨大的青铜铸件(类似于阿基米德螺旋)用来提水,这可以用来灌溉高处的花园。

广告

古代亚述简史(斑斓阅读.外研社英汉双语百科书系典藏版

京东

¥42.00

去购买

泰西封大拱门

建造年代:公元3世纪或6世纪

伊朗作者Mojtaba Roohi复原的库斯鲁大伊旺,大概可以类比成萨珊王朝的天安门

泰西封大拱门(Taq Kasra)位于伊拉克巴格达附近的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旧址,是泰西封遗址现存的唯一地面建筑。这座大拱门是萨珊王朝皇宫的一部分,修建时间尚不确定,有人认为它是在王朝创始人沙普尔一世期间修建的,也有人认为其修建于库斯鲁一世统治时,因此这座建筑也有iwan-i-husraw,即库斯鲁大伊旺之别称。

1864年照片中的大伊旺,此时拱顶右侧尚未坍塌

伊旺(iwan)是波斯人创设的一种建筑形式,成熟于约1800年前的帕提亚时期。常见的伊旺一般都有一个长方形外立面,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拱顶空间,三面围墙,一面开放,在很多受波斯影响的清真寺中都能看到伊旺。泰西封宫殿中的大伊旺高约37米,宽26米,长50米,是当时人们修建的最大独立拱顶(放到现代也是排得上号的)。拱顶上部厚约1米,底部厚达7米,以砂浆和砖块砌成,拱顶现在的右侧部分为萨达姆时期重建的成果,但没有重建完,海湾战争就爆发了。

伊玛目阿里圣陵和纳杰夫和平之谷

建造年代:公元8世纪——

伊玛目阿里圣陵

伊玛目阿里圣陵(Imam Ali Shrine)位于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杰夫,始建于哈里发哈伦拉希德(一千零一夜中的那个君王)统治时期。在什叶派眼中,这是仅次于麦加禁寺和麦地那先知寺的第3重要圣寺。伊玛目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也是什叶派的第一任伊玛目,传说阿里和先知阿丹(对应基督教的亚当)和努哈(对应基督教的挪亚)都葬在这座圣陵。

伊玛目阿里的灵柩

伊玛目阿里圣陵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现在的圣陵是在14世纪札剌亦儿王朝时期重建的,圆顶和宣礼塔的镀金装饰则来自18世纪的纳迪尔沙时代。圣陵的宣礼塔高38米,圆顶顶端高42米,每年至少要接待800万朝圣者。

鸟瞰和平之谷

纳杰夫城外的Wadi-us-Salaam(意为和平之谷)是全世界最大的墓地,占地约有2.32平方千米,埋葬了超过500万什叶派穆斯林,包括许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平之谷的历史也许可以追溯至伊斯兰教之前的帕提亚和萨珊时代,什叶派信徒认为,这座墓地是天堂的一部分,伊玛目阿里将会在此为死者代祷,以减轻他们的痛苦。

黎凡特

耶路撒冷圣殿山

建造年代:公元前10世纪——

俯瞰圣殿山

圣殿山附近的圣墓教堂,是修建岩石圆顶寺的蓝本之一

耶路撒冷城中的圣殿山(Temple Mount),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也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这里有犹太教的第二圣殿遗址,也有伊斯兰教的岩石圆顶寺和阿克萨清真寺,集合在一起,圣殿山也许是全世界最重要,也最“火热”的宗教圣地。因为奇观密度比较集中,就放到一起介绍。

希律王统治时期第二圣殿的复原模型

第二圣殿和耶路撒冷老城的复原模型

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统治时期,犹太人在圣殿山修建了第一圣殿,里面供奉着保存摩西和上帝约定的约柜以及七枝烛台等圣物。数百年后,第一圣殿毁于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入侵(约柜等圣物在战火中遗失,据说后来埃塞俄比亚人得到了约柜),此后在波斯居鲁士和大流士大帝准许下,犹太人在第一圣殿原址上修建了第二圣殿。

第二圣殿外侧的警告碑文(禁止外邦人随意进入)

第二圣殿起初非常简陋,但在希律王统治时期得到了大规模重建。希律王请来希腊、罗马、埃及的建筑师和工匠,他原计划将圣殿山改造为490米长,270米宽的方形平台,以4.9米厚的城墙包围(但并未完成),为此人们在山外挖了条壕沟,铺以巨石,巨石刻有编号,平均重量在28吨左右,最大的重量可达500-600吨。圣殿建筑群占地达14.4公顷,中间的圣殿据说高度约有46米。

西墙,两侧分别是岩石圆顶寺和阿克萨清真寺

公元66年,犹太人发动反抗罗马的起义,四年后,起义被镇压,第二圣殿被罗马人摧毁,罗马人用圣殿中的战利品修建了大斗兽场。圣殿残余的西墙(又称哭墙)最靠近圣殿本体,因此成为犹太教的圣地。西墙全长488米(供人祈祷部分长57米),由45层石块堆叠而成,总高32米,下方修筑于希律王时代,以巨石砌成,中层修筑于倭马亚王朝时代,以中型石块砌成,最上层修筑于马穆鲁克王朝时代,以小石块砌成。

岩石圆顶寺,外墙的上釉陶砖是奥斯曼帝国时铺设的,镀金的屋顶历史距今不过六十多年

岩石圆顶寺内的马赛克

数百年后,阿拉伯帝国占领了耶路撒冷。第5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下令在圣殿原址上修建岩石圆顶寺(传说先知默罕默德曾在此得到天启并在天使陪伴下升天,也有说哈里发是为了在内战期间争取信徒,并与基督教堂竞争而修建的)。岩石圆顶寺外形与当时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堂相似,主体建筑是八角形的,中间的穹顶起初由16根木制支架支撑,直径20.2米,高20.48米,无论外形还是尺寸都和附近圣墓教堂穹顶相似。

阿克萨清真寺

清真寺内部

岩石圆顶寺附近是阿克萨清真寺,修建于原圣殿教堂的基础之上,也是在阿卜杜勒-马利克在位时修建的。阿克萨清真寺建成后不久就毁于地震,之后被重建。如今的阿克萨清真寺占地5公顷,可供5000人在此礼拜。和东罗马式的岩石圆顶寺不同,阿克萨清真寺更多体现了早期伊斯兰建筑的特征。

巴勒贝克神庙群

建造年代:公元前1世纪—公元3世纪

巴勒贝克神庙全景图

巴勒贝克神庙群的复原图

巴勒贝克(Baalbek)位于黎巴嫩贝鲁特以北的贝卡谷地,海拔1100多米,早在8000年前,人类就在此定居,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一直默默无闻。罗马统治时期,巴勒贝克逐渐因贸易路线改变而兴旺起来,并以“太阳之城”而闻名,在此期间,城中修建了一系列巨大的神庙。

巴勒贝克朱庇特神庙遗迹

神庙的狮子头装饰

巴勒贝克的朱庇特神庙是罗马时代最大的朱庇特神庙,可能始建于公元前16年,并在公元60年左右完工,此后历任罗马皇帝在此访求神谕,并进一步增添了神庙的细节。朱庇特神庙地基长87.75米,宽47.7米,上面原先竖立着54根科林斯式石柱(如今只剩6根),石柱高达19.9米,直径近2.5米,是古典时代建筑中最巨大的石柱。按照今人的复原,朱庇特神庙的山墙顶端高度约有44米,石柱顶端的楣板重达60-110吨。

巴勒贝克采石场的“孕妇之石”,重量超过1000吨

朱庇特神庙建筑于巨石地基上,最底层的石块重量都在300吨以上,西边挡土墙中更有3块19米长,重约800吨的巨石。而在附近的采石场里,还有几块约20米长,4-6米见方的巨石,最重的估计重约1650吨,是人类有史以来开采过的最大的单块巨石之一(明朝朱棣时期开采过3块上万吨的阳山巨石,据传是为了制作歌颂朱元璋的石碑而开采的,除此之外,巴勒贝克采石场的巨石应该就是人类开采过的最大巨石了)。

今天的巴库斯神庙

1870年拍摄的巴勒贝克巴库斯神庙入口

神庙中的壁龛

巴勒贝克的巴库斯神庙长66米,宽35米,高31米,比朱庇特神庙略小,但保存情况要好得多。巴库斯神庙的石柱高度也接近20米,和朱庇特神庙中的柱子尺寸相仿。神庙中保存着不少浮雕和雕塑,包括最早的螨虫雕塑。

倭马亚大清真寺

建造年代:公元8世纪

鸟瞰倭马亚大清真寺

大门细节

换个角度

倭马亚大清真寺(Umayyad Mosque)位于叙利亚大马士革,是伊斯兰教的第4大圣地。在铁器时代,当地的亚兰人就在此修建了雨神哈达德的神庙,后来,罗马人将其改建为大型的朱庇特神庙,狄奥多西统治时期,朱庇特神庙被改建为建堂,阿拉伯帝国征服叙利亚后,哈里发瓦利德一世又将其改建为今天的倭马亚清真寺。

清真寺礼拜大厅全景图

传说中的施洗约翰陵寝

残留的金色马赛克,是由东罗马工匠制作的

倭马亚大清真寺由东罗马、波斯、印度、北非等地的工匠建造,是后世许多清真寺的模范,整座清真寺占地约3.3万平方米,主体部分长158米,宽100米。寺中的礼拜大殿以巨石砌成,长136米,宽37米,用大理石柱子支撑。寺中原有世界最大的金色马赛克,占地约4000平方米。传说基督教的重要人物施洗约翰和抗击十字军的萨拉丁都葬在倭马亚清真寺。建成千年以来,虽然清真寺曾多次遭遇火灾并重建,但还是基本保持了倭马亚时期建筑风格。

土耳其

哥贝克力石阵

建造年代:公元前96世纪—公元前80世纪

哥贝克力石阵复原图

石阵遗迹俯瞰

哥贝克力石阵(Göbekli Tepe)位于埃德萨(今土耳其东南尚勒乌尔法)附近,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巨石建筑遗迹,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寺庙。石阵始建于11600多年前的石器时代,比金字塔还要早7000多年。

哥贝克力石阵由许多T型巨石组成,巨石上刻有一些简单的动物形象,排列成圆形。最早修建的圆环规模最大,技术和工艺最成熟,之后的圆环尺寸越来越小,工艺也越发简陋,大约10200年前,人们最终废弃了这些石阵,之后日积月累,石阵变成了一座土包包,深埋于地下。

巨石上的浮雕

石阵中的高浮雕

哥贝克力石阵建于一座山的顶端,远离水源,附近也没发现什么农业遗迹,当时的人们为何要修建这些石阵,至今还是个谜。根据主持发掘的德国考古学家克劳斯·施密特推测,石阵可能是当时方圆几百里地的宗教中心。当时这一带气候可能比较温暖湿润,因此仅靠狩猎采集也可维持较大的人群规模,人们在石阵遗迹中发现了动物遗骨,似乎可以佐证这一观点。

阿尔忒弥斯神庙

建造年代: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

伊斯坦布尔Miniatürk公园的阿尔忒弥斯神庙缩比复原

阿尔忒弥斯神庙遗址全景图

神庙柱子浮雕残片

阿尔忒弥斯神庙(Temple of Artemis)位于以弗所(今土耳其塞尔丘克附近),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神庙始建于古老的青铜时代,此后两度被毁,两度重建。公元前323年,以弗所人自筹经费,进行了神庙的最后一次重建。这次重建的神庙规模胜过以往,新建的神庙长137米,宽69米,高18米,石柱多达127根。神庙的祭坛和门楣到处装饰着精巧的浮雕。但这座神庙几百年后再度被毁。

摩索拉斯陵墓

建造年代:公元前4世纪

数字艺术家Péter Kovács复原的摩索拉斯陵墓

摩索拉斯陵墓(Mausoleum at Halicarnassus)位于哈利卡纳苏斯(今土耳其博德鲁姆),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公元前4世纪,当地波斯总督摩索拉斯在位期间修建了这座著名的陵墓。摩索拉斯陵墓的形制可能受到了邻近卡里亚人陵墓的影响,摩索拉斯本人喜好希腊文化,他从希腊找了许多著名艺术家,一起设计建造了这座陵墓。

男女雕像,通常认为这是摩索拉斯本人及其妻子的雕像

摩索拉斯陵墓四马雕像残片

浮雕残片

摩索拉斯陵墓底座长约40米,宽约30米,连同顶上的四马拉车雕像,全高约45米。陵墓底座四周装饰着许多由希腊著名雕塑家创作的雕像。虽然和金字塔比起来,摩索拉斯陵墓的尺寸并不惊人,但它比例和谐,设计考究,因此被当时的人们公认为奇迹,以致于后人往往把大型的陵墓称作Mausoleum。数千年来,尽管历经战乱和地震,到了15世纪初,陵墓底座依然保存完好。后来,罗德岛的圣约翰骑士团入侵此地,将陵墓中的许多雕像搬走,并以其石块加固城堡,最终,摩索拉斯陵墓化为废墟,成为金字塔之外,七大奇迹中最后消失的一座奇迹。

索菲亚大教堂

建造年代:公元6世纪

索菲亚大教堂剖面图

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始建于6世纪查士丁尼统治时代。大教堂由学者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和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采用了诸如帆拱等多项创新的结构和设计,从而创造出了当时全世界最大的无遮挡室内空间(几乎可以完整地放入一座故宫太和殿),被认为是改变建筑史的重要建筑,以及拜占庭风格建筑的代表。查士丁尼本人将这座大教堂视为超越所罗门圣殿的奇迹。

索菲亚教堂的大穹顶

有约翰二世的马赛克

马赛克残片

大理石柱细部

索菲亚大教堂以砖石砌成,长82米,宽73米,高55米,在1519年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竣工之前,一直都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教堂中央的穹顶直径约31米,高约55米,采用帆拱结构,是当时世界上直径最大的砖砌穹顶。教堂内一共使用了107根石柱,最大的柱子高约20米,重量超过70吨,除此以外,教堂内壁还有许多细致的马赛克,是拜占庭艺术的杰出代表。

伊斯坦布尔大巴扎

建造年代:公元15世纪—17世纪

大巴扎内景

鸟瞰视图

伊斯坦布尔大巴扎(Kapalıçarşı)是全世界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有顶大市场之一(伊朗的大不里士大巴扎与之规模相近,到底哪个大不好确定)。大巴扎始建于默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到17世纪初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布局。大巴扎占地30.7公顷,包括12座主要建筑物,拥有22个入口和至少61条市内街道,还有若干喷泉、伊斯兰学校、清真寺和土耳其浴室等。大巴扎最初是由木材建造的,1700年火灾后,改用砖石重建,并铺设了屋顶和瓦片。

古代的大巴扎内景

大巴扎中的东罗马徽记残片

奥斯曼帝国地跨三大洲,控制了好几条重要贸易路线,首都科斯坦丁尼耶又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区位,因此直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和现代市场兴起之前,大巴扎都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市场之一。据当时的欧洲游客介绍,当时欧洲市场无论是商品丰富程度还是质量都无法与大巴扎相比。如今,大巴扎拥有4000多家商店,约2.6万名员工,每天要接待25-40万的游客和顾客,2014年,大巴扎更接待了9125万人次游客,成为世界访问量最大的旅游景点。

苏莱曼尼耶清真寺

建造年代:公元16世纪

清真寺内院

苏莱曼尼耶清真寺(Süleymaniye Mosque)位于伊斯坦布尔,兴建于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大帝统治时期。苏莱曼将自己视为第二所罗门(苏莱曼本身就来自所罗门的音译),他邀请当时奥斯曼帝国最著名的设计师锡南,参考所罗门圣殿和索菲亚清真寺,设计了这座当时奥斯曼帝国最大的清真寺。

苏莱曼大帝陵寝

穹顶及其装饰

苏莱曼尼耶清真寺建在陡峭的山丘之上,可以俯瞰整个金角湾,整个建筑群位于长216米,宽144米的院子中。清真寺主体长59米,宽58米,高53米,略小于索菲亚清真寺。清真寺的穹顶直径为26.5米,是其高度的一半,按照海拔高度计算,苏莱曼尼耶清真寺的穹顶略高于索菲亚教堂,是当时君士坦丁堡城内最高的穹顶。清真寺壁龛上装饰着精美的伊兹尼克瓷砖,上面绘有古兰经的经文。苏莱曼本人和其妻子许蕾姆苏丹的陵寝也位于清真寺院内。

塞利米耶清真寺

建造年代:公元16世纪

塞利米耶清真寺,可以对比下主体结构的穹顶数量,感受其相对索菲亚教堂和苏莱曼尼耶清真寺的改进

大穹顶上的装饰

塞利米耶清真寺的巨大空间

伊兹尼克瓷砖装饰

锡南一生设计监造了数百座清真寺和各类建筑,位于埃迪尔内的塞利米耶清真寺(Selimiye Mosque)也是他的杰作。塞利米耶清真寺修建于塞利姆二世在位期间,略晚于苏莱曼尼耶清真寺。这座清真寺的穹顶直径为31.2米,超越了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宣礼塔高达83米,是当时伊斯兰世界最高的宣礼塔。塞利米耶清真寺造型对称简洁,设计师削减了传统奥斯曼清真寺所需的大量支撑穹顶,建造了尺度巨大的单壳穹顶,使其造型更富整体性。

希腊

阿特柔斯宝库

建造年代:公元前13世纪

阿特柔斯宝库入口

叠涩假拱和巨石门楣

建筑结构

阿特柔斯宝库(Treasury of Atreus)位于迈锡尼附近,是一座青铜时代的迈锡尼文明坟墓。这座坟墓最初由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发现,最初被命名为阿伽门农陵墓,不过今天,考古学家认为,这座坟墓和阿特柔斯或者阿伽门农应该都没什么关系。

墓室内部的大穹顶

阿特柔斯宝库的入口由巨石堆砌,门楣巨石长8.5米,宽5.2米,厚1.2米,重约120吨,是世界最大的石制门楣。墓室呈圆形,宝库的屋顶是由石块堆砌的叠涩穹顶,直径14.5米,最高处离地面13.5米,在罗马的万神殿和墨丘利神庙建成之前,一直都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穹顶。

*.叠涩拱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穹顶建造技术,大约5000年前就已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文明中都有发现。叠涩拱是以砖石层层堆叠内收制造的,承重能力和真正的拱顶相比有很大差距。

雅典卫城

建造年代: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

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Acropolis of Athens)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卫城,即建立在高地的要塞城市之一。卫城建立在海拔150米的山崖之上,被誉为古希腊文明的主要代表和雅典民主制度的象征。早在迈锡尼时期,人们就在这座山上修建了设防宫殿,并建造了大规模的石制城墙。现存雅典卫城的大部分建筑是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期间修建的,这段时期也是希腊古典文明和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光时期。

帕特农神庙

帕特农神庙浮雕复原

额尔金石雕

雅典卫城中最显眼,最著名的建筑,当属帕特农神庙(Parthenon),虽然它的保存情况不如附近的赫菲斯托斯神庙,但其精巧的设计以及符合黄金分割的和谐比例,千百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希腊审美的典范。帕特农神庙地基长69.5米,宽30.9米,内殿长29.8米,宽19.2米,殿内竖立着两列高10.4米,直径1.9米的多立克式石柱,屋顶则装饰着许多精美的浮雕。1687年,在和威尼斯的战争中,帕特农神庙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座火药库,由于火药库爆炸,神庙严重受损,后来神庙中的许多雕塑又被英国人剥离,成为著名的额尔金石雕。

埃皮达鲁斯古剧场

建造年代:公元前4世纪

俯瞰剧场

埃皮达鲁斯古剧场(Ancient Theatre of Epidaurus)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建成于公元前4世纪末,据说这座剧场是献给医学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人们相信观看戏剧也有益于身体健康。埃皮达鲁斯古剧场可容纳1.3—1.4万名观众,中心的舞台直径约20米,可以用来演奏音乐、歌剧和戏剧。

埃皮达鲁斯古剧场比例和谐,被认为是声学效果最好的古希腊剧场。在没有任何音响设施的古代,仅凭建筑设计上的巧思,剧场就能达到良好的演出效果,据说在剧场的任何角落,人们都能听剧场中心发出的细微的声响。1955年后,埃皮达鲁斯古剧场每年都会在夏季举行活动,展示古代戏剧。

阿拉伯地区

马里卜大坝

建造年代:公元前18世纪—公元4世纪

马里卜大坝遗址

马里卜大坝(Marib Dam)位于也门中部的Dhana山谷,修建日期可追溯至公元前1750—1700年之间,不过其主体结构修建于公元前8世纪的萨巴王国时期。在当时,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以水利工程闻名,从红海沿岸到鲁卜哈利沙漠,这些水坝支撑起了也门的绿洲农业,而马里卜大坝则是其中最重要,也最出名的一座。

公元前8世纪的马里卜大坝长约580米,高4米,由岩石和泥土堆砌而成,大坝北端和西边悬崖设有泄洪道和水闸,公元前5世纪,大坝高度增至7米,灌溉范围进一步扩大。两百多年后,大坝落入希木叶尔王国控制之下,在其统治期间,大坝高度进一步提升至14米,设有5条泄洪道,2个加固水闸,1个沉淀池和1条1千米长的运河,足可灌溉周围100平方千米的农田。

在数千年的使用中,大坝曾发生多次垮塌,最终于6世纪中期停止维护(当时东非的阿克苏姆和波斯萨珊王朝围绕阿拉伯半岛南部展开了持续的竞争)。马里卜大坝被废弃后,阿拉伯半岛的权力中心转移到了半岛中西部沿海地区,辉煌一时的南阿拉伯文明逐渐走向衰弱。

佩特拉

建造年代:公元前6世纪—公元3世纪

没有佩特拉 怎么种庄稼!

佩特拉(Petra)位于约旦安曼以南250千米的一处山谷之中。早在7000年前,佩特拉周围就已经有人定居,大约2300多年前,游牧的纳巴泰人在佩特拉定居,建立了强盛一时的纳巴泰王国。纳巴泰王国以贸易立国,佩特拉也成为当时重要的香料贸易中心之一。

Al-Khazneh

佩特拉是一座在岩石中开凿出来的城市。修建佩特拉的纳巴泰人长期以来盘踞于贫瘠的沙漠地区,擅长收集雨水、开凿石块、经营沙漠农业、建造水利工程。公元1世纪,佩特拉步入鼎盛时期,当时统治佩特拉的Aretas四世国王修建了佩特拉城中最精致的Al-Khazneh神庙,这座神庙开凿于山岩之中,宽24米,高37米,装饰着各种和来世有关的浮雕,因此学者大多认为,这座建筑最初是是Aretas四世国王的陵墓。

佩特拉最大的建筑Ad Deir,宽50米,高45米,同样开凿于山岩之中,造型和Al-Khazneh类似。建筑前方被有意整平,以供信徒礼拜之用。

佩特拉剧院,开凿于岩石之中,可容纳8500名观众

佩特拉的花园和水池综合体,在沙漠中,水也是权力和声望的象征

佩特拉入口的峡谷仅有3-4米宽,地势易守难攻。公元前1世纪,纳巴泰王国成为罗马的附庸国,后来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佩特拉逐渐衰弱,363年的地震摧毁了佩特拉城中的很多建筑,后来,这座城市被人遗弃,直到1812年才被重新发现。2007年,佩特拉被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成为约旦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尽管地处荒漠,每年佩特拉还是能迎来约百万的游客。

希巴姆古城

建造年代:公元3世纪—16世纪

希巴姆古城和哈德拉毛山脉

俯瞰古城

古城天际线

塔楼的密度非常高

希巴姆古城(Shibam Hadramawt)位于也门中部,曾是哈德拉毛王国的都城。这座城市的建筑独具一格,基本都是由泥砖砌成的高层塔楼,因此得到了“沙漠中的曼哈顿”的别称。希巴姆古城拥有大约500座塔楼,大部分塔楼是在16世纪前后修建的,塔楼高5—11层不等,最高的超过30米高,可以使居民免遭贝都因游牧民的袭击。

编辑于 2023-01-04 11:38・IP 属地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