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7虫害

 小月弯弯988 2023-05-01 发布于上海

1.水稻稻纵卷叶螟2.三化螟,3二化螟大螟,4.,5.白背飞虱,6.直纹稻弄蝶(幼虫),7.稻螟蛉

1.水稻稻纵卷叶螟又叫刮青虫,白叶虫,苞叶虫

水稻稻纵卷叶螟成虫的形态: 成虫体长7~9毫米,翅展12~18毫米。体、翅黄褐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黄白色。前翅近三角形,前缘暗褐色,翅面上有内、中、外三条暗褐色横线。后翅有内、外横线二条,内横线短,直达后缘。腹部各节后缘有暗褐色及白色横线各一条,腹部末节有二个并列的白色直条斑。

水稻稻纵卷叶螟雄蛾的形态:雄蛾前翅前缘中部稍内方,有一中间凹陷周围黑色毛簇的闪光“眼点,中横线与鼻眼点,相连;前足跗节膨大,上有褐色丛毛,停息时尾节常向上翘起。

水稻稻纵卷叶螟雌蛾的形态:雌蛾前翅前缘中间,即中横线处无。眼点",前足咐节上无丛毛,停息时,尾部较平直。

水稻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形态: 幼虫头部淡褐色,腹部淡黄色至绿色,幼虫体长14~19毫米,橘红色。前胸背板淡褐色,上有褐色斑纹。中、后胸背面各有茸毛片8个,分成二排,前排6个,中间二条较大,后排2个,位于两侧。腹部毛片黄绿色,第一至第八节背面各有毛片6个,也分两排,前排4个,后排2个,位于近中间。腹足趾钩39个左右,为单行三序环。幼虫一般五龄,少数六龄。

水稻稻纵卷叶螟预蛹的形态:预蛹 长约11.5~13.5毫米,淡橙红色,体节膨胀,腹足及尾足收缩。

水稻稻纵卷叶螟蛹的形态:蛹 长约7~10毫米,圆筒形,末端较尖削。初淡黄色,后转红棕色至褐色,背部色较深,腹面色较淡。翅芽、触角及足的末端均达第四节后缘。腹部气门突出;尾刺明显突出有8根钩刺。

水稻稻纵卷叶螟雄蛹的形态:雄蛹腹部末端较细尖,生殖孔在第九腹节上,距肛门近。蛹外常裹薄茧。

水稻稻纵卷叶螟雌蛹的形态:雌蛹末节较圆钝,生殖孔在第八腹节上;距肛门较远,第九节节间缝向上延伸成“八”字形。蛹外常裹薄茧。

水稻稻纵卷叶螟卵的形态: 卵椭圆形而扁平,长约1毫米,宽约0.5毫米,中间稍隆起,卵壳表面有细网纹。初产时乳白色透明,后渐变淡黄色,在烈日曝晒下,常变赭红色;孵化前可见卵内有一黑点,为幼虫头部 。

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代数:水稻稻纵卷叶螟一年发生代数,因纬度和海拔高度所造成的气候、食料情况而异。一般在气候温暖,栽稻季节长,食料丰富时,则各虫态历期短,一年发生的代数多。

水稻稻纵卷叶螟成虫生活习性:成虫蛾子多在夜间7时后羽化。各代雌、雄蛾比例几乎各占半数。蛾子有强烈的趋荫蔽栖息习性。白天,有的蛾子隐藏在生长茂密较荫蔽、湿度较大的稻田里;到晚上又飞向嫩绿稻田产卵。

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卵生活习性:卵一般单粒散产,也有部分是一处产2~3粒,少数是一处产4~6粒或9~10粒,排列成单行或双行。产卵部位。处于分蘖期的稻株,产于第二片嫩叶最多,其次是第三片叶;孕穗、抽穗期稻株,多产于心叶和第二片嫩叶上,少数产于叶鞘上。卵分布于水稻的叶面和叶背,亦有少数产于稗革的叶片上。

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幼虫生活习性:初孵化的小幼虫,在湿度大的环境生活、活动和取食为害。被害处出现针头大小的半透明小自点,随后这些幼虫中有的就在心叶基部结苞为害,有的爬到叶尖约3厘米左右处,吐丝结苞。而第二、四、五代一龄幼虫发生时正值水稻孕穗、抽穗期,叶片宽大、老健,幼虫多数先爬进老虫苞或嫩叶鞘内侧取食为害,在孕穗末期,甚至可取食幼嫩谷壳,然后才爬上叶片并结苞为害。

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蛹生活习性:老熟幼虫一般经过1~2天预蛹阶段就开始化蛹。化蛹前爬到叶鞘内侧以及稻丛基部嫩叶(小分蘖)或黄叶上吐丝缀叶,结小虫苞化蛹,也有的在稻丛的稻株间作薄茧化蛹,也有少数幼虫在老虫苞内化蛹。从水稻生育期看,分蘖至孕穗期,多数幼虫在稻丛基部嫩叶或黄叶上化蛹;孕穗后,幼虫多在枯叶鞘内侧化蛹 。

水稻稻纵卷叶螟寄主植物: 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寄主以水稻为主;大麦、小麦、茭白、甘蔗、粟、薏仁上也见为害;杂革寄主有稗草、游草(李氏禾)、双穗雀稗、雀稗、马唐、红茎马唐、狗尾草、蟋蟀草、柳叶箬、芦苇等。

水稻稻纵卷叶螟危害程度:水稻稻纵卷叶螟主要为害对象,决定于蛾子盛发期水稻所处生育阶段和嫩绿程度。水稻稻纵卷叶螟一生食叶量,一般每条虫为害5~6片,多达8~9片,总食叶量13~17平方厘米。代别之间有一定差异,据测定;以二、三代较四代为害量为大,第二代平均每条幼虫总食叶面积达17.25~17.50平方厘米,第四代平均为13.14平方厘米。

水稻稻纵卷叶螟危害特征:以幼虫吐丝纵卷叶片结成虫苞,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及叶肉组织,留下表皮,造成白叶。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千粒重降低,瘪谷率增加,造成严重减产。

 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天敌 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国内已发现水稻稻纵卷叶螟天敌11科42种。作用较大的天敌有:卵期的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幼虫期的水稻稻纵卷叶螟绒茧蜂,拟螟蛉绒茧蜂,赤带扁股小蜂;蛹期的稻苞虫赛寄蝇。无脊大腿小蜂,螟蛉瘤姬蜂等。

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农业防治方法: 1.清除杂草,冬季和早春结合积肥治螟,清除河边、塘边、田边、沟边的杂草,并烧制成焦泥灰。2.利用水稻抗性选用抗病虫高产良种,结合合理施肥。3.抓紧夏收,减少第三代虫源。4.灌水灭蛹,在幼虫快化蛹时,结合搁田放燥田水,或仅留薄皮水,使化蛹部位降低,等到大部分幼虫化蛹时,再灌水10---12厘米,保持3天,可消灭大量虫蛹。

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方法:每亩用50%杀螟松乳剂60~75克,加水35~37.5公斤喷雾,或每亩用48%毒死蜱乳剂60克,或50%嘧啶氧磷乳剂100~150克,或50%巴丹可湿性粉剂150克,或溴氰菊酯乳剂25克,分别加水37.5~50公斤,在一至三龄幼虫期喷雾效果好,且可兼治二化螟和三化螟虫等等。

2、水稻三化螟:

水稻三化螟雄成虫的形态:雄成虫头﹑胸和前翅灰褐色﹐下脣须很长,向前突出。腹部上下两面灰色。雌蛾前翅黄色﹐中室下角有一个黑点。后翅白色﹐靠近外缘带淡黄色﹐腹部末端有黄褐色成束的鳞毛。雄蛾前翅中室前端有一个小黑点﹐从翅顶到翅后缘有一条黑褐色斜线﹐外缘有8~9个黑点。后翅白色﹐外缘部分略带淡褐色。

水稻三化螟雌成虫的形态:雌成虫体长9~13毫米,翅展23~28毫米。雌蛾前翅为近三角形,淡黄白色,翅中央有一明显黑点,腹部末端有一丛黄褐色茸毛;雄蛾前翅淡灰褐色,翅中央有一较小的黑点,由翅顶角斜向中央有一条暗褐色斜纹。

水稻三化螟的形态:长椭圆形,密集成块,每块几十至一百多粒,卵块上覆盖着褐色绒毛,像半粒发霉的大豆。

水稻三化螟幼虫的形态:4~5龄。初孵时灰黑色,胸腹部交接处有一白色环。老熟时长14~21毫米,头淡黄褐色,身体淡黄绿色或黄白色,从3龄起,背中线清晰可见。腹足较退化。

水稻三化螟的形态:蛹黄绿色,羽化前金黄色(雌)或银灰色(雄),雄蛹后足伸达第七腹节或稍超过,雌蛹后足伸达第六腹节。

水稻三化螟生活习性:螟蛾夜晚活动,趋光性强,特别在闷热无月光的黑夜会大量扑灯,产卵具有趋嫩绿习性,水稻处于分蘖期或孕穗期,或施氮肥多,长相嫩绿的稻田,卵块密度高。刚孵出的幼虫称蚁螟,从孵化到钻入稻茎内需30~50分钟。水稻分蘖期,稻株柔嫩,蚁螟很易从近水面的茎基部蛀入;孕穗末期,当剑叶叶鞘裂开,露出稻穗时,蚁螟极易侵入。因此,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露穗期这两个生育期,是水稻受螟害的“危险生育期”。

水稻三化螟危害程度:幼虫蛀食稻茎杆,苗期至拔节期可导致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可导致“枯孕穗”或“白穗”,以致颗粒无收”。

水稻三化螟的农业防治方法:①齐泥割稻、锄劈或拾毁冬作田的外露稻桩;②春耕灌水,淹没稻桩10天;③选择螟害轻的稻田或旱地作绿肥留种田;④减少水稻混栽,选用良种,调整播期,使水稻“危险生育期”避开蚁螟孵化盛期;⑤提高种子纯度,合理施肥和水浆管理。

水稻三化螟的生物防治方法:三化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保护利用的天敌有稻螟赤眼蜂、黑卵蜂和啮小蜂等,捕食性天敌有蜘蛛、青蛙、隐翅虫等。

水稻三化螟的药剂防治方法:可用3.6%杀虫单颗粒剂,每亩4千克撒施;或用20%三唑磷乳油,每亩100毫升,加水75千克喷雾;或用50%杀螟松乳油,每亩100毫升,加水75千克喷雾。

水稻二化螟又叫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

水稻二化螟雄成虫的形态特征: 雄成虫翅展约 20 毫米 头部淡灰褐色﹐额部白色至烟色﹐圆形﹐顶端尖。 胸部和翅基片白色至灰白﹐并带褐色。 前翅黄褐至暗褐色﹐中室先端有紫黑斑点﹐中室下方有 3 个斑排成斜线。前翅外缘有 7 个黑点。翅白色﹐靠近翅外缘稍带褐色。 雌虫体色比雄虫稍淡﹐前翅黄褐色﹐后翅白色 

水稻二化螟雌成虫的形态特征:雌成虫翅展约 25~28 毫米。额部白色圆形﹐顶端尖。 胸部和翅基片白色至灰白﹐并带淡褐色。 前翅黄褐色﹐中室先端有淡紫黑斑点﹐中室下方有 3 个斑排成斜线。前翅外缘有 7 个黑点。翅白色﹐靠近翅外缘稍带淡褐色。

水稻二化螟的形态特征:扁椭圆形,有 10 余粒至百余粒组成卵块,排列成鱼鳞状,初产时乳白色,将孵化时灰黑色。

水稻二化螟幼虫的形态特征 幼虫 20~30 毫米, 体背有 5 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色。 

水稻二化螟的形态特征:蛹长约 10~13 毫米,淡棕色,前期背面尚可见 5条褐色纵线,中间三条较明显,后期逐渐模糊,足伸至翅芽末端。

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成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成虫产卵为块产,主要产在靠近叶鞘的叶片叶背基部。 产卵时对植株具有选择性,喜在叶色浓绿、生长粗壮、高大、茂盛的稻株上产卵;幼虫耐水淹且有转株为害的习性。

水稻二化螟危害程度:二化螟孵化后,先群集于叶鞘内取食,2龄后开始蛀食稻茎,造成枯鞘、枯心、虫伤株和白穗半枯穗状,导致严重减产。

水稻二化螟发生特点: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到2~3龄后蛀入茎秆,造成枯心、白穗和虫伤株。初孵幼虫,在苗期水稻上一般分散或几条幼虫集中为害;在大的稻株上,一般先集中为害,至3龄幼虫后才转株为害。

水稻二化螟的农业防治方法:主要采取消灭越冬虫源、灌水灭虫、避害等措施。

水稻二化螟的药剂防治方法:用78%精虫杀手可溶性粉剂40~50克80%杀虫单粉剂35~40克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兑水40~50升喷雾,或兑水200升泼浇或400升大水量泼浇。

4、水稻大螟为害症状大螟为害以幼虫蛀食水稻的生长点、茎秆和果穗,分别造成的枯心苗,茎秆折断和烂苞,受害稻茎的叶片、叶鞘部都变为黄色以枯心苗的损失最大。

水稻大螟成虫形态体长12~15mm,翅展27mm,雌蛾身体较大。头胸部灰黑色,腹部淡褐色,前翅近长方形,淡灰褐色,外缘色深,从翅基到外缘有一条暗褐色纵线纹,条纹上下各有两个小黑点。雄蛾触角栉齿状,雌蛾为丝状。

水稻大螟的成虫形态卵。呈扁球形,顶部稍凹,直mm,高约0.3mm,表面有放射状细隆线。初产时白色,后变为淡黄色,再变淡红色,卵化前变为灰褐色。卵粒在叶鞘内侧,呈带状排成2~3行或散生。

水稻大螟幼虫形态一般5龄,少数6~7龄。3龄前胸背面鲜黄色,3龄紫红色。趾钩单序在内侧排成半环。

水稻大螟蛹形态雄蛹体长13~14mm,雌蛹15mm。初为淡黄色,后变黄褐色,背面颜色较深,头胸部有白粉状分泌物。2~7腹节除近后缘处,均有黑褐色圆形小刻点,臀基明显黑色,在背面和腹面各有2个小型角质突起。

水稻大螟的成虫习性成虫飞翔力弱,常栖息在株间。成虫多在夜间活动,趋光性不强,有趋向田边产卵的习性,每只雌蛾约产卵4~5块,每块有卵30~60粒,第1代卵多产于田边杂草上或茎秆较细的玉米上,第2代卵多产于早稻田,第3代卵多产于晚稻田,尤其是在晚稻田的稗草上,一般占总卵量的80%左右。卵历期1代为12天,2~3代为5~6天。

水稻大螟的幼虫习性幼虫孵化后集中在叶鞘内侧食害,把叶鞘内层吃光后钻进心部造成枯心,3龄后分散蛀茎,每头幼虫能转移4~5株水稻,幼虫老熟后在叶鞘间或茎内化蛹。蛹期为10~15天。

水稻大螟的农业防治方法:冬春期间铲除田边杂草,消灭其中越冬幼虫和蛹。卵盛孵前,清除稗草和田边杂草。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沤田。早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遗株,消灭其中幼虫和蛹。有茭白大的地区,茭白是主要越冬虫源,应在早春前齐泥割去残株。

水稻大螟的药剂防治方法:可选用4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5%特杀螟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杀虫双可溶粉剂1 000倍液,或20%强无螟乳油1 500倍液,或25%好年冬乳油3 000倍液,或20%三唑吡乳油700倍液。

5、水稻稻飞虱有: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形态识别】

水稻稻飞虱的三种飞虱的共同特征是:体形小,触角短锥状,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翅透明,常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个体:

水稻褐飞虱特征长翅型成虫体长3.6~4.8毫米,短翅型2.5~4毫米。深色型头顶至前胸、中胸背板暗褐色,有3条纵隆起线;浅色型体黄褐色。卵呈香蕉状,卵块排列不整齐。老龄若虫体长3.2毫米,体灰白至黄褐色。

水稻灰飞虱特征长翅型成虫体长3.5~4.0毫米,短翅型2.3~2.5毫米,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中胸背板雄虫黑色,雌虫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卵长椭圆形稍弯曲。老龄若虫体长2.7~3.0毫米,深灰褐色

水稻白背飞虱的形态特征:一般浅黄色,有黑褐斑。头顶前突,前胸、中胸背板侧脊外方复眼后具有新月形暗褐色斑,中胸背板侧区黑褐色,中间具黄纵带,前翅半透明,端部有褐色晕斑;翅病、颜面、胸部、腹部腹面黑褐色。长翅型雌虫体长4—4.5mm,体多黄白色,具浅褐斑。卵新月形,长0.7-0.8mm。若虫共5龄,末龄若虫灰白色,长约2.9mm。  

水稻稻飞虱的农业防治方法:选择使用抗(耐)虫的水稻品种,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晒田,防止偏重施用氮肥,避免水稻后期贪青徒长,创造对白背飞虱孳生繁殖不利的生态条件。

水稻稻飞虱的生物防治方法:水稻白背飞虱的天敌种类比较多,在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除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对褐飞虱的发生具有非常大的抑制效果,应该保护利用,提高自然控制能力。

水稻稻飞虱的化学防治方法:水稻大田移栽15天左右进入分蘖盛期,每亩用25%吡虫·异丙威40克,或50%烯啶虫胺8克,或36%三氯异氰尿酸40克,或30% 2-乙酰氧基苯甲酸(万生) 40克,或佳佳润60克对水30千克叶面喷施,施药中一定要“三合一” 配套,即治虫、排毒、防病同时进行,效果好。

6、水稻稻苞虫别名稻弄蝶、一字纹稻弄蝶、直纹稻弄蝶。

水稻稻苞虫成虫形态:水稻直纹稻弄蝶成虫体长17—19mm,翅展28—40mm,体和翅黑褐色,头胸部比腹部宽,略带绿色。前翅具7—8个半透明白斑排成半环状,下边一个大。后翅中间具4个白色透明斑,呈直线或近直线排列。

水稻稻苞虫卵的形态:卵褐色,半球形,直径0.9mm,初灰绿色,后具玫瑰红斑,顶花冠具8—12瓣。

水稻稻苞虫幼虫的形态:幼虫体长27—28mm,头浅棕黄色,头部正面中央有“山”形褐纹,体黄绿色,背线深绿色,臀板褐色。

水稻稻苞虫蛹的形态:蛹淡黄色,长22—25mm,近圆筒形,头平尾尖。

水稻稻苞虫为害特点: 幼虫孵化后,爬至叶片边缘或叶尖处吐丝缀合叶片,做成圆筒状纵卷虫苞,潜伏在其中为害。

水稻稻苞虫的生活习性:稻苞虫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卵12.6℃、幼虫9.3℃、蛹14.9℃。越冬幼虫期长达180天。蛹期7—16天,成虫寿命2—19天。成虫昼伏夜出,清晨羽化,卵散产,初孵幼虫先咬食卵壳,爬至叶尖或叶缘,吐丝缀叶结苞取食,清晨或傍晚爬至苞外,田水落干时,幼虫向植株下部老叶转移,灌水后又上移,末龄幼虫多缀叶结苞化蛹。雨量大、雨日多易流行。

水稻稻苞虫的防治方法:(1)利用幼虫结苞不活泼的特点,进行人工采苞灭幼虫。(2)保护利用寄生蜂、蓝蝽等天敌昆虫。(3)必要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洒1次,防治1次或2次。

7、水稻稻螟蛉雄成虫形态特征:雄成虫体暗黄色。雄蛾体长6~8毫米,翅展16~18毫米,前翅深黄褐色,有两条平行的暗紫宽斜带;后翅灰黑色。

水稻稻螟蛉雌成虫的形态特征:雌蛾稍大,体色较雄蛾略浅,前翅淡黄褐色,两条紫褐色斜带中间断开不连续;后翅灰白色。

水稻稻螟蛉卵的形态特征:卵粒扁圆形,表面有纵横隆线,形成许多方格纹;初产时淡黄色,孵化前变紫色。

水稻稻螟蛉幼虫的形态特征:幼虫老熟时体长约22毫米,绿色,头部黄绿色或淡褐色,背线及亚背线白色,气门线黄色。仅有两对腹足和一对臀足,行走时似尺蠖。被蛹初为绿色,渐变黄褐色。腹末有钩4对,后一对最长。

水稻稻螟蛉的生活习性:成虫日间潜伏于水稻茎叶或草丛中,夜间活动交尾产卵,趋光性强,且灯下多属未产卵的雌蛾。卵多产于稻叶中部,也有少数产于叶鞘,每一卵块一般有卵3~5粒,排成1或2行,也有个别单产,每雌平均产卵500粒左右。

水稻稻螟蛉危害特点:幼虫在叶上和稻株上为害。虫龄越大,食量越大,最终使叶片只留下中肋一条。老熟幼虫在叶尖吐丝把稻叶曲折成粽子样的三角苞,藏身苞内,咬断叶片,使虫苞浮落水面,然后在苞内结茧化蛹。造成水稻枯鞘、枯心、白穗、虫伤株和白穗半枯穗状,导致严重减产。

水稻稻螟蛉的农业防治措施:(1)冬季结合积肥铲除田边杂草。(2)化蛹盛期摘去并捡净田间三角蛹苞。(3)盛蛾期装灯诱杀。

水稻稻螟蛉的药剂防治措施:可选用90%敌百虫结晶,或80%敌敌畏乳油,或25%喹硫磷8001000倍液喷雾,或每亩用18%杀虫双250~300毫升,或30%乙酰甲胺磷12016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