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探山海关(下)

 名言诗句 2023-05-01 发布于辽宁

来到天下第一关城楼前,一座三层五洞门、雕刻精美、上刻有“维藩首善”、还有一块圣旨竖匾的石牌坊宏伟俊秀。

购票进入,高大伟岸的天下第一关的城门楼便光耀眼前。

天下第一关即山海关东门镇东门,保存最为完整。天下第一关城楼,实测城台高12,城楼高13.7,楼东西宽10.01,南北长19.07,楼分两层,上覆灰瓦单檐歇山顶,楼上、下两层,北、东、南三面开箭窗68个,平时关闭,用时开启。

时隔30年又亲临天下第一关城门楼前,那一时刻令人感动。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万里长城山海关的牌匾,镶嵌于城楼的墙面上。

天下第一关城门楼的左侧是兵部分司。

一进大门是仪门,门边有万历七年的御敕石碑《敕主事守关》。

中堂为主事处理机要事务之所,兵部分司作为明代兵部唯一设在地方的办事机构,具有极其特殊的军事和政治作用。中堂横匾为勤政治军,两侧对联是:政者正也公生明廉生德,军之捷焉力在民策在贤。

旁边设有辉煌耀眼的金色龙椅。

墙面上有《山海关兵部分司历任主事明细表》,共90人。

这里还是“筑起心中的长城”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关于国家安全的文图展。

中国革命史展览。

军事重镇山海关的图展等展览。

东厢房是三余广学。

西厢坊是和乐平易。

正堂即大堂,又叫公堂、正厅,是衙署中心建筑。正堂是主事承接地方公务事宜,坐堂理事的场所。正堂上有“卫国安民”的牌匾。

据史料记载,山海关自1381年建关设卫,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

据查阅:明朝曾经镇守山海关的大将有主持修建山海关的徐达、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吴三桂、戚继光、满桂,赵率教。

秦良玉也曾镇守过山海关。秦良玉,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秦良玉(1574年至1648711),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带领夫职,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道:“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此片来自网络)

天下第一关城楼连接一处瓮城。瓮城又称悦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周长317,占地面积0.7公顷,系建于城门外围的防御设施,既可以集结兵力,又可诱敌入内,制敌于瓮中“捉鳖”而得名。

翁城四周有高墙,穿过天下第一关城门洞及翁城与城外相通一个门洞。

出了这道门洞,眼前的景色令人豁然开朗,一方池塘,碧波荡漾,游廊倒映,这里的池塘应该就是早期的山海关护城河。

天下第一关城楼右侧的坡道原叫马道,世代守城士兵骑马上阵和巡视关内外的重要通道。我们沿路登到城墙之上。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近距离见到天下第一关城楼,那一刻,如梦如幻,这一刻期望太久,如今却真的圆了一个梦想。

天下第一关这块大约6长、1.5宽举世闻名的巨匾就在眼前。笔力凝重,骨气遒健,气势豪壮。为明成化八年(1472年)进士萧显所书,楼外所悬的巨匾为1920年摹制品。

天下第一关的真迹就藏于城楼里,这是我登天下第一关城楼最期望看到的珍品。此时,关于萧显书写时的故事自然浮现在脑海里。说是当年萧显大笔挥毫之后,叫人把巨匾挂上城楼,一看,却发现“下”字少了一点,正当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只见萧显抓起一块麻布,揉成一团,沾上墨汁,往上奋力一抛,恰好就打到了点儿上,这一下,匾额就更显得气势不凡了。这个传说,生动有趣、流传甚广。

“天下第一关”真迹下面是“万里长城山海关古建复原图”。让我们第一次见到山海关宏大的图景。

这里展示的青龙偃月刀净重八十三公斤,据传系科举时代练武用。

这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曾有资料介绍,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城楼上展示的是关公用过的大刀。此次才真相大白。

还展示了明代兵器铁竹节炮。

还见到皇帝所用的各种猎箭、明清兵服等文物。

若不登上城楼,可能这里的展品就永远是一个谜。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从城楼旁边《镇东楼修缮工程碑记》得知,天下第一关城楼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初建时原为城楼型制,清乾隆年间重修时改为箭楼,楼内外共悬挂三块天下第一关巨匾,故名天下第一关。明清时期及解放后又多次维修,如今我们所见的是一九九八年动工、一九九九年竣工的城楼。

有趣的是,天下第一关城楼的68个箭窗都是红底白环黑靶心,鲜艳醒目。因为当时天下第一关城楼建成后,屋檐和羌脊上总是会停着许多飞鸟,而这些箭窗平时关闭,战时开启,所以开启时飞鸟就会扑愣愣得乱飞,影响军情。后来,古人就把箭窗设计成红底白环黑靶心的图案,像一只只眼睛看着飞鸟,飞鸟不敢靠近,这足见古人的聪明才智。

瓮城墙上有抛石手、飞枪手、弓箭手的塑像,再现了士兵英勇善战的情景。

古时的武器展示,似乎将人带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毛泽东同志“不到长城非好汉”诗词石碑前留个影,标志着我们在山海关再次登上长城。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放眼望去,宽阔的城墙之上,设有均匀的垛口。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厚7

沿着宽阔的城墙行走,来到牧营楼。牧营楼,建于明万历十二年,与临闾楼同为镇东楼的配楼,是山海关城的防御性建筑。后被废弃,1985年重建。

楼内展示有清代嘉庆至道光时期火器营所用的抬杆枪,又名二人抬。

还有铁竹节炮、石雷等武器。

长城垛口上一处士兵御敌的场景群雕,形象逼真,犹如亲临战场。

前行不远,来到靖边楼。

靖边楼亦称东南角楼、东南台,是山海关城的防御性建筑。靖边楼下面有一个大广场,故称角楼弯,这里曾是明、清时代山海关练功比武、武科乡试、选拔武贡士的地方。据传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靖边楼曾是山海关督师、经略和总督坐镇山海、督师辽东、调度兵马的指挥部,角楼弯广场也是他们召集各路兵马适时开会的地方。

靖边楼为明初徐达建关时所建,明成化万历年间曾维修,清雍正年间改为魁星楼。1933年在榆关事变中被日军炮火炸毁。现靖边楼为1986年按明代原貌复建。楼高13.47,平面呈曲尺形,九脊歇山重檐顶,双层砖木结构。楼内上下两层有木梯相通,楼上有间窗56个。

修复靖边楼碑记,记载了1986年重修靖边楼的过程。

楼内有明代山海关守城兵士所用兵器和石雷的展示。

有明代山海关守城兵士所用日用器具。

有明朝天启年间山海关督师府的马鞍、马蹬、马铃。每一件文物都有几百年历史,弥足珍贵。

一排排图板展示,讲述了“专守关内王之臣、两次回关督辽东”和“高第坐镇山海关、不救宁远丢乌沙”等历史人物故事。

尤以“秦良玉靖边楼下巧遇武进士”的故事最为感人。

一天,战功显赫的女将军秦良玉来到山海镇,偶遇山海镇在靖边楼下角楼弯教军场会试武科乡试,一位叫做马中骥的少年骑马连中十箭,女将军秦良玉一阵叫好并主动上前与之比试,50步外,两人满弓出箭,两箭如一,同时射向靶心,在旁看热闹的人顿时欢呼起来。秦良玉顿生爱慕之心,把自己的鳄鱼皮马鞍赠予马中骥,并鼓励他参加殿试,今后能成为大明朝的武进士,为朝廷效力。后来马中骥不负所望,连中两科,成为武进士,历任都司佥书,后管山西平阳道杆中军事。

出了山海关古城,不远处的一组雕塑又吸引着我,赶紧上前拍照。这是2015年修建的“长城抗战第一枪”青铜雕塑,气势磅礴,高大壮观,展现了抗战将士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堵住长城缺口,筑起血肉长城的激战场面。正南200处为当年英烈们曾浴血杀敌的战场。面对这组战士英勇抗战的雕塑,一种敬仰之情在心中涌动。

这组雕塑是在只与山海关古城大门一道之隔的莲花湖公园里,公园广场中心的12根浮雕柱展现了与山海关古城相关的历史事件与民间传说。

三探山海关,收获非凡。虽未览全,但终是圆了一个登上天下第一关城楼的梦想,见到一些古迹、知晓一些名人,重温了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的业绩、聆听了女将军秦良玉的故事。历史远去,英名永存。

山海关古时因为军事要塞而知名,现今更是因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而著称。穿行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每一块斑驳的青砖、每一座古老的建筑、每一段民间传说,都荡漾着历史文化的回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