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并列的,一位清贵之冑,一位富豪之女。其实细品《红楼梦》,林黛玉在贾府中的身份地位远超薛宝钗,不是薛宝钗所能相比。 林黛玉是贾府盛情邀请来的贵客,和贾府的主人有着相同的地位和身份,而薛宝钗是因事投奔贾府,被贾府收留,寄居在贾府的亲戚人家。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嫁给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这是林黛玉来贾府十多年前的事情的。那时的贾府应该比现在的贾府更加的富贵气派。 过去的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而且往往是女往高处嫁,男往低处娶。婚姻的缔结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杓之言。作为富贵人家的小姐的贾敏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也是不可能接触到外面的陌生的男性的,她的婚姻一定是由家长作主的。 那么作为女婿的林如海一定有被作为百年公侯之府的贾家看中的东西,配得上贾敏的身价。 林如海的出身起点非常高,在进士考试中高中探花,先是担任兰台寺大夫,相当于都察院御史,后来又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属于正统的科班出身,在封建社会顺其发展下去,有着光明的前途,属于一支优质潜力股。 贾府正是看中的林如海将来远大的前途,将掌上明珠贾敏嫁给他,为贾府的未来发展增添一大助力,从而将贾府的富贵延续下去。 林如海家人丁单薄,能够傍上贾府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正是求之不得,贾府广泛的人脉资源也正好为其所用。双方是双赢的局面。 但是贾敏的早逝却有可能切断林如海和贾府的联系。书中写道林如海虽有几房姬妾,但是只有林如海和贾敏所生的林黛玉这一独生女。贾敏去世后,林黛玉成了林如海和贾府联系的唯一血缘纽带。 贾母作为林如海的岳母,提出要亲自抚养外孙女,也是为了巩固好贾府和林如海的亲情联系。 林如海作为朝廷贵官,能够延请贾雨村这样的中过进士的名儒作自己女儿林黛玉的老师,家里还有几房姬妾,抚养照料黛玉并不是问题,但是贾母提出亲自抚养教育林黛玉,立即就予以同意,并且大费周章地请贾雨村亲自护送林黛玉千里迢迢地进京,也是基于这层深意。 因此林黛玉这作为林家和贾府的重要纽带和象征,入住贾府的,她是贾府的真正的贵客。 书中写道她进贾府的情景,就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
林黛玉到京城之后的情景是这样的:
林黛玉进贾府时是这样的:
古代没有手机和电话,那时的人根本无法做到即时通信。贾府从京城派人和船只到扬州去接林黛玉,预估林黛玉到京都的那几天,荣国府会派仆人倒班守候。在古代是多大的成本和花销!又是何等的重视! 林黛玉的几位长辈: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共同在贾母房里等一个小女孩,已经等了大半天的功夫。贾母给了林黛玉的接待,应该是荣国府的顶级规格! 反观薛宝钗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 薛家人是自己进京都的: 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媳妇女儿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
相比起对待林黛玉,贾府府对待薛家人就差了很多。薛家人是自己走进荣国府的。 在得知薛家人的到来后,王夫人虽然很高兴,但只是带着李纨、王熙凤和荣国府的三春、黛玉,这些晚辈去迎接薛姨妈。这些豪门贵妇迎接薛姨妈,也只迎到了大厅。薛姨妈和薛宝钗是先见到王夫人之后,再由王夫人领着拜见的贾母。 对贾府来说,林黛玉是贵客,是贾府有求于林家。而薛家因为薛蟠打死冯渊,由贾雨村给薛蟠断了一个葫芦案,欠下了人命债,不得已投奔贾府,因此欠下了贾府的很大的人情。 虽然薛家曾经很有钱,但是由于薛父死后,薛蟠不善理家,其家境已经处于衰败之中,不得已才投奔贾府。 因此薛宝钗只是来投奔的一般亲戚,无法和林黛玉贵客身份可比。这些可以从荣国府的男主人贾赦、贾政对待薛家一家人的态度可以看出,只是一般性的敷衍而已。 但是林如海一死,情况就大不同了。 首先林如海之死,因有抚养林黛玉这一林如海的独生女这层关系,让贾府经济上收获了巨利。 林家不是暴发户,也是钟鸣鼎食之家。其祖上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之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科第出身,却亦是书香之族。 林如海这个身份,家里财产和自己挣的财产一定不少。林母贾敏出嫁系十里红妆,也带了不少的嫁妆。 林如海家人丁单薄,顶多只有几个来往不多的堂兄弟。家里的几个姬妾无出,只能分得少量的财产养老。 对于自己的唯一血脉后代林黛玉,估计林如海会将大部分财产留给她。因此,接到林如海的噩耗后,贾府立即派出了贾家最能干的人贾琏带着林黛玉前去奔丧。 贾琏在扬州忙活了又大半年后,才喜气洋洋地回贾府,这次获得林家的财产不下二三百万白银,而且进了贾府的大帐,只有少部分交与贾母,作为林黛玉未来的嫁妆。 证据就是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想办法替贾琏打发了夏太监派来的小太监后,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通观全书,哪里有贾琏发三二百万财的地方,只有林如海去世,贾琏前去处理丧事,可得林家的家私三二百万的财。之所以说这些钱进了贾府的大帐,被大手大脚地挥霍掉,在王熙凤说处理将来处理林黛玉的婚事时,说过林黛玉嫁人,老太太自有悌己拿出来。 像林家这样的大家,不可能不为独生女儿准备好嫁妆,那么这些嫁妆那里去了,只能是上面这个结果。 所以说林黛玉相比已经没落的薛家姑娘薛宝钗来说,可以说既富且贵。只是林如海去世后,林黛玉失去了凭依,家族的财产又被贾府占有挥霍掉,在贾府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在与薛家姑娘薛宝钗的竞争中,从此落败。 敏感的林黛玉已经意识到自己在贾府的地位,于是有了第二十三回《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的黛玉葬花。花朵曾经鲜艳,但失去价值后就会任人践踏,无人珍惜。 林黛玉在葬花时哭诉道:
你细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这不是林黛玉的家事和现在的处境的写照吗? 这是林黛玉的悲鸣之音,也是林黛玉作为一个弱女子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哀叹,同时也是林黛玉对贾府忘恩负义的控诉。 古代大家族之间的联姻,更多的是考虑的政治、经济方面的内容,而对个人的感情方面的因素这比较忽视。 假如林父不死,那么林黛玉在贾府仍然是贵客般的存在,抄检大观园的事绝不会在林黛玉的潇湘馆出现。同时林黛玉的婚事一定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薛宝钗根本不可能放到和林黛玉同等的位置上考虑,这就是世态炎凉,这就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姑娘的人生,同时也是人性的反映。 |
|
来自: 新用户1165JJUL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