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51仇誉洁:自我教育为何弥足珍贵

 高教课堂研讨 2023-05-02 发布于江苏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划分方法,很容易让人忽略自我教育的存在。下文基于当前的教育困境,探讨自我教育为何弥足珍贵。

物稀为贵:

普遍强调被教育而忽视自我教育的价值

      关于自我教育的涵义,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界定:《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卷) 》将自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 认为“广义是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 又称自我修养。即人们以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 而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 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 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狭义即自我批评。德育的一种方法。”[1]简言之,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与之相对的,被教育是指接受别人传递的知识与思想。当前,被教育是被强调的,是可改变的,而自我教育更像是一种隐性课程,是容易被忽视的。在我看来,在某些方面,自我教育比被教育更重要,教育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往往也都是自我教育的缺失所导致的。

彰显主体:

回归学生中心利于独立思考和持续学习

      自我教育具有明显的主体性,学生回到了教育的中心,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外界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与判断,不盲目跟风,基于合理的理论立场形成价值判断,把知识内化为个人内在品质。

      自我教育的主体优越性还体现在能够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形成自我认同,对自己的价值与能力有清晰的认知,促进自我概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增强自我意识。

      自我教育具有长远性,有助于人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让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学活动中,摆脱时空的限制,渗透到方方面面。这一特点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能提升社会整体的素质。

      注重自我教育也可以有效应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低效内卷, “躺平”成风,产生厌学情绪,抵触老师,抵触学校,抵触家长等等。这些问题的实质都是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无法自我选择,自我调控,不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内心不能回归到现实中,只能顺势而为,或者选择逃避。

促进内省:

自我选择和自我反思能够提升自我调控

      自我教育在当下应试教育制度中常常被视为学习的自觉性,即懂得约束自己和控制自己,对于那些有自觉性的学生来说,教育的自我意识有助于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我管理与自我规划,主动性与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激发个人学习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夫斯基所说:“我深信,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并主动寻找方法的改进。

      自我教育是内驱力的表现,这是一种更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真正产生的对知识与学习的好奇,渴望获得技能或知识。同时,学生也能了解到外部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拓展学习的视野,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学科知识。

      总之,教育强调“以人为本”, 不能把握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人就难以真正有获得感。不会自我选择和自我反思的人,是盲目的人,不能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的人,是不理性的人。

[1]冯春芳.自我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J].前沿,2004(3):76-78.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