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基

 zsok 2023-05-02 发布于广东
第四卷、义解三
译文
图片

齐山阴法华山释慧基

释慧基,俗姓吕,吴国钱唐人。起初,他跟随祇洹寺的慧义法师一起生活,十五岁时,慧义赞赏他的神采出众,向宋文帝要求为他剃度。宋文帝接见慧基时,见他应对允当,大为满意,当即下令在祇洹寺设会,为慧基剃度出家,届时,宋文帝御驾亲临,王公大臣齐集。
慧基专志于佛门,励精求道,学兼昏晓,解洞群经。后来,西域法师僧伽跋摩弘赞禅律,来到宋国。慧义就让慧基跟随僧伽跋摩学习。二十岁时受戒。僧伽跋摩对他说:你将来会成为江南佛教的宗主,不能长久的留在京城。于是,慧基在四五年中,到各处的讲席听讲,遍访众师学习。他擅长《小品般若经》、《法华经》、《思益经》、《维摩诘经》、《金刚经》、《胜鬘经》等经典。
慧义去世后,资生杂物,近盈百万,慧基依法应继承一半,但他都施舍出去充作公益,自己只取了粗劣的旧衣钵,带着它们东归了。
后来,慧基到了会稽郡,住在山阴县的法华寺。走遍三吴,宣讲佛法,跟随他学习的有一千多人。宋太宗派人前来迎请慧基去京师,他以生病为由未去。后来,又被朝廷征召,刚度过浙水,因生病而回。于是,在会稽诚建立宝林精舍。明儒学者纷纷前来请教佛教义理,慧基写了《法华义疏》,制定了《门训义序》,注解了《遗教经》。
慧基德被三吴,声驰海内,朝廷下令封慧基为僧主,掌管十城的僧尼。慧基鼓励讲经、参禅,全国僧众无不心悦诚服。慧基八十五岁时圆寂。
慧基性烈而能温。气清而且穆,因此其弟子们在他面前,无不战战兢兢。
当初慧基示现生病的时候,弟子们梦见有几位梵僧,蹲坐在门口的台阶上,问他们从何处来,他们说:“从大乘国来,迎接慧基和尚。”过了几天,慧基圆寂。为齐建武三年冬十一月,卒于城傍寺,终年八十五岁。
慧基的弟子僧行、慧旭、道恢都学业优秀,造诣宏深。后来沙门慧谅、慧永、慧深、昙兴依次接任僧主。

图片

原典
图片

释慧基,姓吕,吴国钱塘人。幼而神情隽逸,机悟过人。初依随祇洹慧义法师。至年十五,义嘉其神彩,为启宋文帝求度出家。文帝引见,顾问允惬,即敕于祇洹寺为设会出家。舆驾亲幸,公卿必集。基既栖志法门,厉行精苦,学兼昏晓,解洞群经。
后有西域法师僧伽跋摩弘赞禅律,来游宋境。义乃令基入室供事。年满二十,度蔡州受戒。跋摩谓基曰:“汝当道王江东,不须久留京邑。”于是四五年中,游历讲肆,备访众师。善《小品》、《法华》、《思益》、《维摩》、《金刚般若》、《胜鬘》等经。皆思探玄赜,鉴彻幽凝。提章比句,丽溢终古。
基师慧义既德居物宗,道王京土,士庶归依,利养纷集,以基懿德可称,乃携共同活。及义之亡后,资生杂物,近盈百万。基法应获半,悉舍以为福,唯取粗衣钵,协以东归,还止钱塘显明寺。顷之,进适会稽,仍止山阴法华寺。尚学之徒,追踪问道。于是遍历三吴,讲宣经教,学徒至者千有馀人。宋太宗遣使迎请,称疾不行。元徽中,复被征诏。始行过浙水,复动疾而还,乃于会邑龟山立宝林精舍。手垒砖石,躬自指麾,架悬乘险,制极山状。初立三层,匠人小拙,后天震毁坏。更加修饰,遂穷其丽美。基尝梦见普贤,因请为和尚。及寺成之后,造普贤并六牙白象之形,即于宝林设三七斋忏,士庶鳞集,献奉相仍。后周颙莅剡,请基讲说。颙既素有学功,特深佛理,及见基访核,日有新异。刘𤩽、张融并申以师礼,崇其义训。司徒文宣王钦风慕德,致书殷勤,访以《法华》宗旨。基乃著《法华义疏》,凡有三卷。及制《门训义序》三十三科,并略申方便旨趣,会通空、有二言;及注《遗教》等,并行于世。
基既德被三吴,声驰海内,乃敕为僧主,掌任十城。盖东土僧正之始也。于是从容讲道,训厉禅慧,四远从风,五众归伏。基性烈而能温。气清而且穆,故预在门人,莫不兢战。以齐建武三年冬十一月卒于城傍寺,春秋八十有五。
初,基寝疾,弟子梦见梵僧数人,皆踞砌坐。问所从来,答云:“从大乘国来,奉迎基和尚。后数日而亡,因窆于法华山南。特进庐江何胤为造碑文于宝林寺,铭其遗德。
基弟子僧行、慧旭、道恢并学业优深,次第敷讲,各领门徒,继轨前辙。后有沙门慧谅接掌僧任。谅亡,次沙门慧永。永风姿环雅,德行清严,亦游刃众经,时当讲说。永后次沙门慧深,亦基之弟子。深与同学法洪,并以戒洁见重。深后次沙门昙与,亦沈审有气局。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