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长黎原前推阵地挨批,政委赵平担责,彭德怀和志司通报表扬

 兰州家长 2023-05-02 发布于甘肃

张林根据《黎原回忆录》整理

47军老照片由大维提供 赵明志、盖大北等摄影

文章图片1

47军的老军长黎原是一个用脑子打仗的帅才。

中国有句老话,将帅无能,累死三军。这话强调的就是指挥员的作用。部队的装备、作战经验、战斗意志等致胜因素与指挥员的决策正确相比,决策正确是第一位的。

朝鲜战争时黎原任140师师长,一入朝就与众不同。140师于1951年4月12日从丹东入朝,每天行军35公里左右,全师走了整整十天,于4月22日进至顺川郡西北十余里新里地区集结。在敌机日夜轰炸、我方没有制空权的条件下,全师近两万人,昼伏夜出,行军十天无一伤亡,就很能说明黎原的脑子有多好使。

文章图片2

为防敌机轰炸造成伤亡,黎原做了两件事:一是在沿途一些岔路口的制高点上或相隔几里路就设一个防空哨,敌机来时即鸣枪报警,部队立即疏散在路两侧隐蔽,待敌机走后,继续行军。二是行军路线和宿营地选择得好,当时部队使用的朝鲜地图是日本人测绘的,比较准确,通过等高线,可以看出山的高低、坡度,以及植被情况。部队行军、住宿尽量选择在山沟、阔叶林等隐蔽处,以防止敌机侦察和轰炸。

文章图片3

有的参谋好奇地问:“师长,您从未到过朝鲜,怎么知道山岭和森林等地形、地物?”黎原说:“地图上都标着呢。”当时部队参谋人员,包括许多指挥人员,都不会正确使用地图。为此,黎原多次组织机关参谋学习,将识图用图作为一项重点内容。

黎原在朝鲜战争中打得好,与47军首长会用人也分不开。黎原是部队决定上战场前从团长提拔上来的,先当参谋长、副师长,然后提师长,前后不过一年半。这期间,军里领导为了让他放手指挥,连着调离了三位师长、政委,新任师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以上干部,全部由140师所辖三个团的年轻主官担任。

为准备上前线作战,黎原组织营以上干部到38军学习他们同美军作战的经验。还对全师排连干部分三期集训,主要学习阵地攻防作战组织与指挥方面的知识,步炮协同及小分队伏击、袭击、遭遇等科目,并组织部队战士学习攻防战斗动作和射击、投弹、爆破等技术,主要学习打坦克、防空等知识。干部还学会使用步谈机通话和苏式反坦克地雷的操作。其间,他们还邀请38军112师师长杨大易来师介绍对美军作战经验,并请他协助组织了一个连的示范演习。通过临战训练,部队战术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为打胜仗打下了基础。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1951年7月,140师担负铁原西北地区的防守任务。黎原指挥部队与敌斗智斗勇,在敌我之间形成了一个5~15 公里缓冲区。黎原意识到,缓冲区的形成,让背水防守(临津江)部队有了回旋的空间,也对下一步防御作战的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军经过与140师多次较量,不断地改变战法,他们白天攻下来的制高点,夜间不再坚守。这样,夜月山、天德山、418 高地等要点,白天敌人占领后,就架设电话、铁丝网,建立炮兵观察所;夜间留下少量兵力监视和控制阵地,大部分撤到纵深有利阵地防御。

文章图片6

为了弄清敌情和地形,缓冲区正面 20 多公里范围内黎原都跑遍了。他发现,区内有很多高程在 300到400多米的制高点,占领这些制高点以后铁原、涟川皆在我视界和火力控制之下。进攻时居高临下,可以作为出发阵地,攻击铁原、涟川两个方向的敌人。坚守时利用有利地形,也可阻击进攻之敌。于是,黎原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阵地前推15公里,攻占缓冲区,以争取更大的战略主动。

对待是否攻占缓冲区,师里当时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只要能守住现有阵地,不被敌人突破,就完成了任务,不必考虑攻占缓冲区;另一种意见则以黎原为主,认为控制了缓冲区,就掌握了主动权,改变背水作战的不利局面,而且可以增加师的防御阵地纵深,增强我防御空间,还可以相机夺取敌人的阵地。在当时的条件下,黎原认为要实行积极防御,就是要利用一切手段争取主动,挤占中间阵地。当然在140师挤占缓冲区后,敌人可能集中兵力火力反扑,若不能固守,就要付出重大代价。

黎原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应该攻占缓冲区。他与政委赵平商量,赵平经过反复思考后,支持黎原的建议。赵平是个敢作敢为的人,对一些重大军事行动和作战部署,考虑成熟后,敢于做决定,敢于负责任。有人怕军里怪罪下来不好交待,赵平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对整个战局有利,我们就干。如果上级怪罪下来,我是党委书记,由我负责,要处分就处分我,要撤职就撤我的职。”

师领导统一认识后,黎原立即召开团营干部会议统一思想。他说,停战谈判已于7月10日开始,但我师当面之敌还位于三八线以北地区,对谈判不利。根据中央指示精神,要使敌人处于不利地位,实现停战谈判,还要靠打。我们前线部队,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掌握主动权积极主动地寻找战机,控制并争取完全占领缓冲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决定夺占缓冲区后。黎原在一线团开展“歼敌一个排、捉十个俘虏、击落两架敌机”的竞赛活动。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小分队深入缓冲区,利用夜暗以伏击、反伏击、袭击等战术手段,袭扰、疲惫、消耗和挤掉敌人,争取尽快控制和占领缓冲区。

7月13日,黎原决定抓住当面之敌美军第二十五师、土耳其旅接替美骑一师、希腊营防务的有利时机,在缓冲区内组织一次捕俘伏击战。17日9时20分左右,美25师一个步兵营的尖兵连进入了伏击圈,经15 分钟激战,毙伤敌36 人,俘敌2人,这是140师人朝以来第一次俘敌,缴获无后坐力炮1门,轻机枪2挺、自动步枪若干,报话机一部,取得了在缓冲区内第一次伏击战的胜利。

文章图片7

140师俘虏的美军

在之后的20多天里,黎原又多次组织小分队在缓冲区内实施伏击、反伏击、捕俘和袭击,打得敌人不敢轻易进入缓冲区,被迫退至 207.2 高地、马巨里、287.2 高地一线组织防御。140师完全掌握了在缓冲区内活动的主动权。

7月31日,黎原在师侦察所观察,发现天德山敌情有变化,原来是当面之敌又一次换防,美骑1师再次接替25师,美3师接替土耳其旅。战机出现。8月1日,黎原与师其他几位领导来不及向军里请示,即果断地确定418团和419团各派一个营出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攻占了铁原以西 10公里和临津江以东近30公里的缓冲区内的大马里、夜月山、天德山、418 高地、大虎洞、272 高地等制高点。使师阵地向前推进了15 公里,控制了铁原至涟川的交通线,使我处于有利的防御态势。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战士们准备出击

然而,由于这一作战行动没有事先请示,军里有领导同志批评黎原:“上面没有让打,你为什么要打?你把部队打光了,还当不当师长?拿什么打第六次战役?”

面对这一相当严厉的批评,师政委赵平主动站出来对军领导表示:“要处分先处分我。我是主犯,阵地向前推进是党委讨论通过的。”

此情此举,令黎原感动异常。

然而,这一作战行动上报后,立即受到彭德怀司令员和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扬。赞扬黎原正确理解了中央和总部的作战方针。

黎原对赵平非常敬重,称赵平是党委的好班长。

赵平是河南荣阳县人,毕业于河南开封师范学校。1936年,他在河南阁乡县(灵宝)小学以教务主任的公开身份做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春,他到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转战南北,一步一步提升为140师政委。

1964年,赵平从47军副政委岗位上转业到第二机械工业部任政治部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他被迫害致死,夫人张铭鬲和几个孩子都跟着遭殃。张铭鬲被发配到陕西省合阳五七干校劳动,两个孩子赵小平和赵志强在干校放羊,另一个儿子赵志坚也被送去劳动。1970年47军由湖南移防陕西,军部驻临潼,黎原得知张铭鬲的情况后,驱车从临潼到合阳,看望张铭鬲母子,并把三个孩子都带到军里,让他们参军,把他们保护起来。黎原说,这也算是对老友亡灵的一点安慰吧。

黎原当团长时的政委杨敏也是与他配合的非常好,后杨敏调离了47军,也因工作上受压抑,不得志,忧郁得病而去。

黎原说,我之所以在工作中做出了一点成绩,主要得益于遇到了两个好政委,每当想起这些曾经一个锅里吃饭,一个炕上睡觉,一个指挥所里打仗的老伙伴、老战友都不在了,我内心非常辛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