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服“自虐心”,减少“人性下耗”

 红日东晴 2023-05-02 发布于山东


面对纠怨,人常会有烦恼。但是,“自虐之心”的存在,往往是造成虚妄的真正病根。这几种常见的“自虐心态”,有则需改。

[自短缺,别人提及则大为光火]

人无十全十美。即使再好的工艺品,也只会有相对优好的一个面、一个最佳角度或一个最亮点。就是一些所谓的佼佼者,也并非真正完美无缺,就像人们常说的“十个指头不会一样齐”。

有短缺,不是过错。再好个体因时因事因境也会有其相对的不足和缺憾。俗话说,花无百日艳,鲜花再盛时过之后仍会败谢。正视短缺的存在,不为短缺而伤己和坏事,并且能够积极有为,有机能弥补短缺,这才是人诚实和进步的表现。

人有短,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人会采取掩耳盗铃式的虚伪。有的人很害怕别人发现其短处,即使自己内心承认有短缺但不允许他人提及或在他人提及时火冒三丈无理取闹,这就很不理智了。

病人只有将病情坦诚地向医生说明,才能得到医生的好的诊治。如果讳疾忌医,那后果不可设想。同理,人有短缺,既不要怕他人会提及,更要有诚意在改进短缺上能活得起、起得来,而不是刻意地护短养痈,变相“自虐”。

[自错失,找太多借口为己洗白]

错了,只要敢认错,并且立志虚心、诚心改过,那就没有什么大不了。如果知错而不改,甚至错上加错,那就会伤的是自己的人性和人格。放纵于错失,迷失了自我,无异于自戕。

没有人会永远不犯错,但问题是犯了错能否自我纠偏纠错,重回正途。常在河边走,就易会湿鞋;悬崖边上险,知危当远离。事实告诉我们,很多错不是不能避免,自错和他错的教训都能够真正吸取,关键是自心能否把好关。

改错的前提必定是知道自己错了、错在了哪里、有什么样的危害,自己该怎样去对待和抉择。有些人在错失之后,为自己找太多的理由,或者将责任完全推给他人,并认为自己“清白无虞”,甚至是委屈多多,这样想真正改错根本不可能。

“聪明人”常会被自己的“聪明”所误。其实,有些人所谓的“小聪明”,都是在为其恶邪心思和行为找“借口”和“捷径”。靠小伎俩的人认为在博傻他人,其实也是在博傻自己。错失之上,本就是伤人且害己的另一种自虐。

[自相鄙,拥有但不去用心珍惜]

诚实,就要客观地评价他人,也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虚高,也不低馁。这个诚实,就要真正懂得我们应该珍惜什么、用心去尊敬谁、何为正爱正德。这个本在,在于自信有己,懂得知惜,更有所亲,更能所爱。

家不和,四邻欺。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中的事务,问题看似很小,其实很大。真正的强者,善于处理好小家的事,后能当为大家。小家是人生的基本舞台。有些人评说自己如何如何,但家中乱成一团,关系至差,就难见其真正有善有德。

很多事情人都想获得和拥有,但真正从中有珍视、有珍惜,这才是根本和关键。不为珍惜,则金不如土。时间和生命,对于有些人来说,任其虚耗;很多机缘,只想投机不想做实;相待亲人,不讲和善睚眦必报,教训都实在不浅。事得不易,珍惜为金。

珍惜一滴水,心中才会有甘泉。生存在芸芸众生之间,就要倍加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用爱心相待真正对自己好的人,用善德之心做好应当做的事,而不是一味地敌对、冷漠和荒弃。只有懂得珍惜,情义方会在,生命才会真正有其意。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