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道探通联合氧氟沙星眼膏注入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文汇秋雨书馆 2023-05-02 发布于江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陈艳妮

摘要

目的:评价泪道探通联合氧氟沙星眼膏注入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72例(282眼)泪道阻塞患者施行泪道探通,并氧氟沙星眼膏注入治疗,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后随访3个月,治愈172眼(61.0%),好转97眼(34.4%),无效13眼(4.6%)。治疗并发症包括急性眼睑水肿,眼眶蜂窝组织炎和眼眶慢性肉芽肿。

结论:泪道探通联合氧氟沙星眼膏注入治疗泪道阻塞疗效肯定,安全易行。

关键词:泪道阻塞性疾病;泪道探通;氧氟沙星眼膏

引言

      泪道阻塞性疾病是眼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溢泪不适,包括泪小点闭塞、泪小管阻塞、泪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部分患者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发展至慢性泪囊炎,患者溢泪、溢脓性分泌物,严重干扰日常生活[1]。临床上对于未发展至慢性泪囊炎的泪道阻塞常规采用泪道探通治疗或植入泪道系统硅胶泪道引流管,但患者在探通后或拔管后易再次堵塞[2]。对于慢性泪囊炎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鼻腔泪囊吻合手术,由于手术遗留皮肤疤痕。近年来,鼻内窥镜下激光泪囊造口术应运而生,但术后泪道再通失败率高于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3-4]。对于探通后、鼻腔泪囊吻合术后或拔管后再次泪道阻塞患者,以及不愿接受手术及植管治疗、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我们在门诊予以泪道探通联合氧氟沙星眼膏注入,简便易行,可反复操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每周五下午泪道疾病专病门诊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行泪道探通联合药物治疗的泪道阻塞患者172例(282眼),其中,24例28眼诊断慢性泪囊炎,14例(14眼)曾行泪道硅胶引流管植入或内窥镜下泪道激光手术,5例(6眼)曾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病程1月~11年(13.1±7.4月),年龄13~82岁(平均48±9.1岁),包括男63例102眼(单侧24例,双侧39例),女109例180眼(单侧38例,双侧71例)。

1.2 方法

1.2.1器械和药物

本组患者治疗采用专用消毒器械盒(图1),主要含:泪点扩张器、泪道探针、自制泪道冲洗针头(采用2mL注射器的针头,打摩针尖后消毒备用,一人一针)。氧氟沙星眼膏(沈

阳兴齐制药公司)。

图片

图1泪道探通联合氧氟沙星眼膏注入治疗主要器械

1.2.2操作方法

患者平卧位,双眼结膜囊内点滴0.5%盐酸丙美卡因行表面麻醉,少数患者疼痛敏感予以上泪小点推注少许丙美卡因。慢性泪囊炎患者先行泪道冲洗,直至不再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返流,再行泪道探通。探通前先采用泪点扩张针扩张上泪小点,然后选择合适粗细的泪道探针,自上泪小管缓慢进入泪囊,再竖起探针向下向后方向轻缓捻动探针,至前端进入鼻泪管,此时探针后端几乎可接触到上泪小点。进针过程遇阻力,可暂退针,调整方向再次轻缓进入;探通过程遇少量出血,可向泪道推注氧氟沙星眼膏、轻压上泪小管后再继续探通操作。整个操作过程手感轻缓顺畅,方可注水冲洗泪道,泪道冲洗采用自制冲洗针头,将冲洗针头伸入至泪囊腔内注水,患者吞咽,通畅后将部分氧氟沙星眼膏注入至泪囊,边退针边推注,当退针至上泪小管时,推注的氧氟沙星眼膏从下泪小点溢出,完全出针。

1.2.3疗效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为连续3次泪道探通联合氧氟沙星眼膏注入,每周一次,3次治疗后仍然溢泪者可继续3次治疗,1月1次。3月后统计疗效,溢泪症状完全消失、泪道冲洗通畅为治愈;溢泪程度减轻,泪道冲洗通而不畅为好转;溢泪症状无明显减轻,冲洗泪道不通畅为无效。对于好转或无效患者可继续选择不定期泪道探通联合氧氟沙星眼膏注入治疗。

2 结 果

本组282眼中,治愈172眼(61.0%),好转97眼(34.4%),无效13眼(4.6%)。28眼慢性泪囊炎7眼(25%)治愈,12眼(43%)好转,9眼(32%)无效。治疗并发症包括:泪道探通形成假道致急性眼睑水肿6眼,眼眶蜂窝组织炎3眼、眼眶慢性肉芽肿1眼。

讨 论

      本文结果表明,泪道阻塞性疾病采用泪道探通联合氧氟沙星眼膏注入治愈率达61%,而且治疗好转或无效病例可以重复进行。单纯泪道探通治疗,由于探针机械性扩张对黏膜损伤,探通后愈合期内鼻泪管的粘连和狭窄可很快导致再阻塞[5]。探通后选择氧氟沙星眼膏注入,既起到润滑作用和持续的抗菌消炎作用,还能起到支持扩张作用,可有效防止炎症所致的再次粘连堵塞[6]。有作者报道注入药物选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慢性泪囊炎治愈率达到81.8%[7],但并未报道并发症发生情况。事实上,以凡士林、羊毛脂及液体石蜡为基质的眼膏(如:红霉素、金霉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通过泪道探通创口或者假道进入眼睑皮下、结膜下或眼眶组织内,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反应,往往最终需手术切除炎症结节,而以玻璃酸钠和卡波姆为基质的氧氟沙星眼膏注入探通冲洗后的泪道内,其降解液化速度快,能很快被组织吸收[8]

      本文结果还表明,慢性泪囊炎也可采用泪道探通联合氧氟沙星眼膏注入治疗,2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治疗无效仅占32%。对于那些高龄或全身病无法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或鼻内镜下激光手术患者,还有术后再阻塞,选择该方法进行治疗,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显然,泪道探通操作有一定技术要求,须在一定操作数量的基础上体会。本文观察到的并发症均为技术欠熟练者操作所致。我们体会到如何避免假道的形成以及及时发现假道形成对于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第一,操作上始终强调柔性流畅进针,进针阻力大则退针或注入氧氟沙星眼膏支撑、润滑,再调整进针的准确方向。第二,假道形成时伴随探针脱空感患者会有明显疼痛、泪小点返流出血。此时应向泪道注入少量氧氟沙星眼膏,切不可注水,更不可注入以凡士林、羊毛脂及液体石蜡为基质的眼膏。第三,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泪道探通前须先将泪囊内的脓液冲洗干净,选择相对粗的探针进行探通操作,细探针极易导致假道形成,可能与泪囊壁水肿、弹性降低有关。

      本文报道的治愈率较国内文献报道[9-10]偏低,可能是与病例选择,疗效标准设置不同,不是同一个熟练操作者完成有关。我们还观察到,对于那些无效患者,通过持续的不定期重复操作,尚有部分患者在较长的时间达到了治愈或好转,这部分患者不包括在本文研究范围内,作者将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探讨长期疗效。

向下滑动查看

参考文献

[1] 任虹,李伯琴,刘娟,关立南.泪道探通联合逆行植入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应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2):184-188.

[2] 李荣需,梁永强,梁婉红,钟颖,蒋瑶祁,李军政.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2):363-364.

[3] 韩冬,吴晋晖,闫飞虎.内窥镜在泪道阻塞性疾病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4):724-726.

[4] 李长国,刘兵.两种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对比[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21(7):374-375.

[5] 李玉茹,王彦.泪道探通加药物注入置留治疗慢性泪囊炎[J].河南医学研究,2009,18(2):156-157.

[6] 王新成,张俭,王尔友.泪道探通联合左氧氟沙星眼用眼膏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观察[J].实用防盲技术,2010,5(3):108-110.

[7] 严吕霞,严锦云.泪道探通联合眼膏注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84例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8):1625.

[8]万晶晶,朱豫.不同基质眼膏进入豚鼠眶组织的不良反应[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2):238-242.

[9] 李之忠,徐凤,王梅艳.泪道探通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泪道阻塞[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2):408.

[10] 柯发东,蒋勇.泪道探通灌注典必殊眼膏治疗慢性泪囊炎[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32(8):626-627.

作者简介:通信作者:唐维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眼整形及眼眶病、白内障,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