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器的分类(上)

 天宇楼33 2023-05-02 发布于黑龙江

石器时代之玉


图片

上古未开化以前,皆用石器。玉为石之精,故玉器尤重。今见出土之玉斧玉铲等器,粗笨异常,不事雕琢。穿孔处两面大小不同,亦不甚圆整。是为茹毛饮血之用,故敲槌斩切之痕,毕露于外,即此可知其为石器时代所遗之物也。至石器不存于世者,以石质松不坚,入于土中,受地气蒸之,则易破碎,且不能容群色之沁,故不能如玉之寿世。若秦汉以后,采药之铲,切药之刀,亦时有出土者。特以制作与上古不同,尤有带花纹者,均少古拙之气,留心察之,自不难辨。

图片

评析:本段介绍了出土的石器时代的玉器的情况。

图片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西周玉鹿


祭祀所用之玉


图片

《周礼·大宗伯》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又曰: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奉玉齍。《典瑞》曰: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裸圭①有瓒以祀先王,以旅宾客。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邸射②以祀山川,以造赠宾客。瑗璋璧琮,缫皆二采一就,以眺聘。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③。疏:璧琮以殓尸。《礼记·明堂位》:灌用玉瓒大圭,荐用玉豆雕纂,爵用玉残仍,加以璧散、璧角④。此皆三代时以玉为礼器者也。按三代之礼器均系出土古玉,未见有传世古者。如或见之,亦知其为后世仿古者所私造,盖传世古,魏晋六朝已不多见,有之均系古寺所藏,唐宋之物尚多。

图片

评析:本段介绍了夏商周时期祭祀所用的玉器的情况。

①裸圭:长度为一尺二寸的玉圭。

②邸射:古代用于祭祀山川的一种玉器名。

③渠眉:玉饰上的凸起花纹。

④璧散、璧角:古代祭祀用的玉爵和角杯。‍

图片

上海博物馆藏春秋龙形佩

朝会所用之玉


图片

《舜典》曰:辑五瑞①。又曰:班瑞于群后。《孔氏传》:瑞为公侯伯子男之圭璧。《大宗伯》曰: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犹之秦汉以来,颁分金银铜之官印也。《典瑞》曰:三晋大圭,缫皆五采②五就,以朝日,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缫皆三采三就。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缫皆二采再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诸侯相见亦如之。太宰曰:赞玉几③玉爵④。《玉府》曰: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此乃朝会所用之玉。出土者以带有黑漆古、铁莲青、朱砂斑、酱紫斑、茄皮紫、鹦鹉绿、鸡骨白等色沁为最贵。

图片

评析:本段介绍了古代朝会不同等级的人所用的不同种类的礼仪玉器。

①五瑞:五瑞指古代以玉制成的礼器:璧、璜、圭 、琮、璋五种瑞玉。

②五采:即五彩,指青、黄、白、赤、黑五种颜色。

③玉几:玉装饰的桌子。

④玉爵:玉制的酒杯。‍

图片

国家博物馆藏战国螭食人纹佩

服食所用之玉


图片

古人以旒垂冕,以𤪌饰弁,以瑱充耳,以鸠首作杖,以鞞琫容刀,以琼琚①节步。《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是以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此言服用之玉也。《玉府》曰:王齐则共玉食。《典礼》曰:大丧共饭玉②含玉。此言食用之玉也、此等古人日用之玉,出土者,每有牛毛纹,无有恐多伪造。盖因器小而易伪也。余得一白玉𤪌工极精美,系吴子苾所藏。一白玉琫,有璊斑,极鲜艳,系陈寿卿所藏。物小而精,亦足贵也。

图片

评析:本段介绍了古人服饰食用的不同种类的玉器,这类玉器一般有牛毛纹,无则多伪造。

①琼琚:精美的玉佩。

②饭玉:古丧礼中用以纳于死者之口的碎玉杂米。‍

图片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绳纹玉环

交际所用之玉


图片

古以玉帛为币,用作交易,并作馈赠之品。《诗》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琚。又云:杂佩以赠之,从可知矣。《荀子》曰:绝之人以玦,召人以瑗。瑗者,友好相见以瑗,援之以升阶示敬也。如瑗之类,出土者必多土蚀,而少色沁,以含殓时离人身远故也。而非殉葬而出土者,尚多见之。

图片

评析:本段介绍了各种古人交际所用的玉,如玉帛、玉玦等。

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玉鹅 商 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长8.5厘米、宽4.3厘米、厚0.6厘米

历代杂用之玉


图片

古人征守及恤凶荒,则用珍圭;和难聘女,则用谷璧;治德结好,则用琬圭;易行除恶,则用琰圭;治兵守起军旅,则用牙璋。故五瑞之辑,玉人①之职,典瑞之文,《郑风》《卫风》《小雅》之诗歌,《玉藻》《明堂位》之记录,皆经史所备载,为人所共知者。自秦汉以来名称尤多,印则曰玉玺,符则曰玉符,食则曰玉羹,饮食则曰琼浆,楼则曰琼楼,池则曰瑶池,居则曰玉屋,行则曰玉册,函则曰玉函,辇则曰玉辇,笙则曰玉笙,管则曰玉管,砚则曰玉砚,杯则曰玉杯,钩则曰玉钩,瓶则曰玉瓶。各种杂用,笔不胜书,况人曰玉人,人颜曰玉颜,容月玉容,骨曰玉骨,脂曰玉脂,腕曰玉腕,趾曰玉趾,儿曰玉儿,女曰玉女。古人以人比玉,抑何重耶。今人乃以金银宝石,作器代玉,其俗彻骨,真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言之令人浩叹,独不闻管子:“玉之美也,九德出焉”②者乎?

图片

评析:本段介绍了历代以来很多玉器杂用品,表现出中国玉文化的悠久和丰富。

①玉人:雕琢玉器的工人。

②玉之美也,九德出焉:玉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它的九德,《管子·水地》中说:“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抟彻远,纯而不淆,辞也。”‍

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玛瑙瑗 战国 直径6厘米

图片

END

图片

超哥旧藏

图片

想了解更多古玉知识

请扫码进入

本群不支持鉴定

只为古玉爱好者交流

老师助理联系方式同微信:138173886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