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的字美在何处

 所来所去 2023-05-02 发布于云南
文章图片1

赵孟頫 苏轼像

有人说,在中国,只要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是的,我们谁个不对东坡的行、言、艺、文,心向往之呢?因为。“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是个禀性难移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这样一个“复杂”而“可爱”的人,他的书法艺术当然也很有些独特。

他的书法学习观就很不一般:“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意思是,我虽不擅长书法,却很懂书法。学习书法,如果你能真正明白书法的道理的话,不下按部就班的临仿工夫也不碍事。前人都认为练书法要下“池水成墨”“秃笔成冢”的功夫。才能修成正果。苏轼在这里却说,通其意就可以不学,真有些离经叛道了。其实,东坡也并非不学,只是他的“学”不同于一般人理解的“学”,他是“通其意”的“学”。所谓通其意,就是以自己的神与意去“会通”前贤的神与意。比如,他鉴赏大量前人书法真迹,从书法中“涵泳”作书者的精神来,这就是一种“师其心不师其迹”的学。

东坡学书法常常存有一个自我,他是“我注六经”“恨二王无臣法”式的“学”。有一则事例,可以看出苏轼此种思想的旨趣。公元1057年,二十岁的苏东坡应进士试。主考官之一欧阳修对东坡的应试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内容和文笔十分欣赏,想列他为第一名。不过欧阳主考很怀疑这篇佳作是自己门生曾巩的,为了避嫌,就将之列为第二名。东坡的这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有一句:“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主考官欧阳修、梅圣俞均不知典出何处。考试过后,梅老前辈问起此典由来,东坡答道:“想当然耳,何必出处。”梅老前辈大吃一惊。

尽管苏东坡对待书法,有些蔑视法度,但是今天的我们若是细细推敲东坡的书法,会发现他其实并未违背法度。东坡作书其实也如同他作文,“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这是随意所如的艺术境界,只有以我驭法,我不被法所拘,才能在笔下见出一片“天真烂漫”。

我们读苏东坡的书法,也犹如读他文章、诗词的那样淋漓酣畅而又回荡往复,满是人世温情而又透脱自在。东坡书法最擅长行书。《黄州寒食诗稿》是东坡行书的代表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一篇经典作品,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这天下第一、二、三的排序,更多的是出于作品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而非艺术价值的高低。在我们看来,天下第一的《兰亭序》,第二的《祭侄文稿》.第三的《黄州寒食诗稿》,并不存在艺术水平的高下之分,只有艺术风格的差异而已。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此诗写于公元1082年。是时,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已经两年多。东坡是1080年寒食节前到黄州的,所以此诗开头便有:“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这件书法,与《兰亭序》《祭侄文稿》有个相同之处,都是自撰自书。书法家在书写别人所作的诗、词、文时,也可能会产生伟大的艺术作品,但是就他(她)对所书写的诗、词、文中的情意方面的体会而论,任何一位书写者可能都不如该诗、词、文的原创作者来得真切。因为彼时彼地的那个特定时空是不可以被复制或再现的。我们读到“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读到“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读到“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哪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凄凉、沉痛、困苦,心灰意冷、无可奈何、人生如寄,此时此境的苏东坡,唯有以诗排遣,以书抒泄。在这样的心境下,诗,依然洒脱,依然博大;书,依然豪迈,依然从容。这是儒佛道的合一境界。

此书后面题跋甚多,以黄庭坚的最为精彩,他题道:“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太白未到的是沉郁和苍凉,书法则是兼了三家笔意,却是苏轼自家面目。苏东坡书主张“无意于佳乃佳”,这件《寒食诗稿》书法就是最好的说明。

苏轼有一件书法《啜茶帖》

文章图片4

则可以见出东坡书法的另一面。不同于《寒食诗帖》的宽博厚重。这件致杜道源的小札,却是极温婉,极闲淡。“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东坡这一路书法,字势瘦长,笔画细秀,似乎不像苏轼之书。其实苏轼的书法面貌并不是只有像《寒食诗帖》那样“阔、扁、重”一种面貌,连他自己也说:“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这《啜茶帖》一路,可以看出苏轼对杨凝式书风的遗貌取神。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但是也有婉约一路。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同样,我们要了解一个大书法家,就要尽可能地找全他的书法来看,否则很容易以偏概全。因为大书法家之能成其大,并不是只有一种本领,而是有着多样性与丰富性。而这艺术上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又是其人之情、思、学之丰富的自然映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