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解笔法秘密,一口气把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讲清楚!

 法厉无边 2023-05-02 发布于浙江

早年上陈忠康教授的课程,课堂讲述了学书法的两个观点,一种是形的描述法,一种是思想的感悟法。

文章图片1

看字形去描述笔法字法的语言,例如欣赏书法、临写字帖都是通过描述来转换。另一种是用逻辑用思维去总结去感悟。抄帖就是一种描述的学习方法。创作就需要思想感悟去输出。学书法初学去描述,三几年以后就要靠感悟来提升。感悟除了个人本身能力之外,还有一定天赋在里面。自古以来成大事者都是脑子好用的人,这个观点不知道各位认不认同!

文章图片2

古人留下来的书论常常以描述和感悟来结合。描述的去理解往往得不到精髓。用感悟去体会又需要描述的基础,所以古人留下来的书论,有人把它背得粉瓜烂熟也很难得到其中的奥妙。

颜真卿老师张旭绝对算是个聪明人,书史公认的草圣级的人物。早年请教褚河南(褚遂良)“锥画沙”“印印泥”的笔法。讲了很久,想了很久,还是不明白。后来一次郊游,在江边在沙上写字,一下子把悟到了其中的精髓……所以书法除了花功夫之外还是个脑力活,这一点各位是否认同。

文章图片3

《书论》上记载了很多书法专业名词“屋漏痕”“坼壁之路”“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等等,四海易术做个专题来把它讲清楚,人的喜爱和思路有偏好,如有错漏请在评论区批评指正,四海易术洗耳恭听!

文章图片4

第一:“屋漏痕”“坼壁之墙”

文章图片5

“屋漏痕”“坼壁之墙”怀素和颜真卿相关书论都有记载。怀素:“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用笔痛快处如飞鸟入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内容主要描述了笔法和字法的“势”。突出了“势”的自然性。坼壁之墙指墙壁在外力的作用下裂开了大的缝隙。“屋漏痕”是形容颜真卿笔法的常用术语。一个是指墙上裂了缝,一个是指墙上流水落下的痕迹,大同小异,可以合一理解。

文章图片6

说书法论书法,从专业的笔法角度来理解,用笔发力,毛笔的笔锋便顺势而下,通过毛笔的篆籀使转下行,中间实两边有毛糙感,从断墙缝隙和水流的痕迹来看,不可能像留在玻璃上那么光滑,墨水自从上向下流,墨水依然有向左右的膨胀,书论上理解就是“纵横无定”,虽然是向下发力,主画的另两侧有墨的张力。可想而知,线条一要饱满,二要有很强的摩擦力。有摩擦力但墨不饱满很难左右穿透,有左右穿透的张力,摩擦力不够的话,没有“屋漏痕”那种气势。除了笔下的功夫外,一定要考虑墨的变化,“屋漏痕”的“痕”才是笔力和墨法共同表现,二者合一才是核心。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第二:“折钗股”

张旭告诉了颜真卿“折叉股”的技巧,从字面上理解,女人的头钗在外力的作用猛然改变方向发力,转折的地方有明显的折痕。

书法而言,线条转折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节点进行“刹车制动”,收笔时呈立锋的刹势,用顶纸或者急停来处理收笔,有明显不规整的折痕,参差不齐。有农村烧柴,折干柴那种感觉,要断不断的平中有缺。

文章图片9

第三:“锥画沙”“印印泥”

张长史(张旭)向褚遂良请教笔法虽有所授但始终不得其要领。原文记载“旭思而不悟”。

有一天郊游,张旭到了江边,看到江边平地沙静,折断树枝,以枝尖作为笔锋作书,其险劲之状,悟得褚遂良所受笔意,深有感悟,自此以后,笔画沉着其锋力透纸背,悟到“锥画沙”“印印泥”的精髓。

文章图片10

那到底怎样才能做到锥画沙的效果呢?其实是有一些基本条件的,在没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经验的书友可以尝试下做个试验,很硬的纸必须用很软的毛笔去写,这样才能写出力量的感觉。另外较软的纸,用相硬的兼毫去写,效果就出来了。

文章图片11

得出的结论:

硬毛笔写硬纸,软毛笔写软纸,正常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写出锥画沙,印印泥的感觉,这些都是工具的属性决定的。用钢刀在钢板上写字,用稻草在沙地上写字,硬碰硬,软碰软,这些是锥画沙的大忌。

王羲之用的“鼠须笔”,唐朝公务员用的“兼毫”都是统一的硬笔芯,笔芯硬裹锋软,中间的笔芯有锥尖的感觉,两边的毫在吃墨作用下,有左右穿透的张力,特别是写到枯笔时,中间一根线很实,线条两边逐渐枯燥,墨色变化异常,把写好的字反过来看,中间有一道像针一样划过的感觉。这就是拿着锥子在沙地上画的连程,锥尖在沙中前行,沙子在两边翻出呈立体感,如果说得高大上一点,中间阳两边阴,笔和纸在阴阳平衡的情况不才能有感觉。

文章图片12

这句话也正印证了蔡邕《九势》提出“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小结一下“锥画沙”“印印泥”的基本条件

之一:纸和笔要阴阳平衡,纸如沙,纸内部纤维要精细不能太硬。

之二:用笔要古制兼毫

笔如锥

笔心有较硬,副笔毫偏软。那毫硬到什么程度才叫硬?副毫软到什么程度才叫软?这个度一定要适当,这个要靠手感。如果要这种笔,相信也不便宜。

文章图片13

之三: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走,一定要中锋行笔才能出效果。

写到这里将近2000字,内容带有“个人色彩”,不求每个人认同,请采用“拿来主义”来阅读,能用则用,不用则弃。

原创短文转发请标明出处,四海易术拱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